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調整方案,2009年鐵路將安排基本建設投資6000億元,2010年基本建設投資7000億元,兩年鐵路建設共計投入1.3萬億元,鐵路建設項目遍及31個省市自治區。這批大建設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這些錢從哪里來?怎么來?對于這一問題,鐵道部發展計劃司司長楊忠民在做客中國經濟網訪談時一一揭秘。
鐵路建設資金主要有五個來源
在2004年以前,鐵路建設資金主要來自于中央政府投資,但也中央也沒有專項的資金,主要來自于鐵路運輸收入的提取,每年大概有600億元。在目前大規模鐵路建設中,萬億投資資金的來源是否有保證呢?楊忠民司長給我們細細算了一筆賬。“僅靠中央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以創新的理念來募集資金,才能保證大規模建設的需要。”
目前鐵路建設資金主要有五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央預算投入,這一部分總體來講十分有限,但其導向作用十分突出,例如對公益性的西部鐵路建設的投資,帶動了其他社會投資投入;第二部分是在鐵路運輸收入中提取的建設基金,和從整個鐵路行業提取的更新改造資金,這部分是鐵路建設資本金最主要的部分,每年大約有1000億左右;第三部分是通過戰略合作協議,籌集到的來自地方政府和其他戰略合資人的資金;第四部分,是爭取政策支持,加大了鐵路債券的發行力度。第五部分是既有鐵路通過股改上市,在資本市場上募集資金。
以上五個方面基本構成了鐵路建設的資本金,除此之外,國內商業銀行也積極給予貸款,鐵路運營收入也積蓄了充足的現金流,國外金融機構也對投資中國鐵路表示了濃厚的興趣。“因此萬億鐵路投資的來源渠道是落實的,資金是由保障的。”楊忠民司長如此說到。
地方政府投資已經達到了30%
楊忠民司長表示,新一輪鐵路建設最大的推動力量是全社會的支持。從2004年中長期規劃頒布實施以來,鐵道部與各省市自治區和其他國內外戰略合作者簽署的戰略協議超過了200項,涉及到合作建設規模超過5萬億。
2004年以來,鐵道部先后與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簽訂了共同加快鐵路建設的戰略合作協議,僅2008年鐵道部與各省市自治區共簽署會談紀要38個,地方政府不僅以征地拆遷費用入股或直接投資等形式參與鐵路建設,而且在項目的規劃協調、用地預審、環境評價等前期工作和征地拆遷等實施過程中給予大力支持和優惠政策。
到目前為止,在簽訂的部省(區)戰略合作協議中,地方政府及其他社會投資者出資和承諾貸款擔保額度超過16000億元,占所簽訂協議項目投資占總投資規模的30%左右,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央投資不足的問題。而在2004年之前,地方政府投資規模所占比例不足1%。
資本市場融資成效顯著
五年來,鐵路運輸企業股份制改造試點取得重大成果,鐵路資本市場融資邁出了重要一步。按照“存量換增量”的股份制改革試點思路,2006年大秦鐵路公司和廣深鐵路公司首發A股上市獲得成功,對鐵路企業進行重組整合,選擇鐵路部分優質資產改制上市,邁出了建立中國鐵路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一步。
鐵路與銀行合作進一步加強,與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在內的各大商業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大力推進融資方式多樣化,優化債務結構,大幅降低籌資成本。2006年成功發行4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2007年發行鐵路債券600億元,2008年發行鐵路債券800億元,發行額度連續突破紀錄,實現了鐵路低成本的大額融資。
今明兩年鐵路建設資金有保障
去年中央為擴大內需,緊急下達了1000億投資,其中包括了150億元的鐵路建設投資,鐵道部已將這部分投資安排了25個項目,目前,主要建設內容已經完成,產生了很好的拉動效應。
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2009年的鐵路基本建設投資將達到6000億元,比2008年實際完成投資規模增加了2700億元,增加了將近50%,鐵道部希望國家能加快新增項目的審批,已經上報了70個新項目安排計劃,如果這些項目都能得到審批,將增加項目投資規模15000億元,將會為2009年完成6000億投資提供基本保障。
為保證大規模鐵路建設所需資金,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充分抓住當前鐵路建設的有利時機,鐵道部將按照“政府主導、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原則,不斷拓寬籌融資渠道,全力做好鐵路建設資金籌措工作。目前,今明兩年鐵路建設資金的籌措工作進展順利,項目建設所需資金可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