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建筑業改革發展中的建筑業十強縣試點工作的啟動,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的關注。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陜西省建設廳副廳長許龍發,許廳長說,要改革發展,做大做強陜西省建筑業,最重要的就是解放思想,改變觀念,特別是一些規模不大的建筑企業老板,總想當爺的思想和觀念是改革發展中的大敵。
改革發展 勢在必行
建筑業已成為陜西省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收入不僅反哺了農業,支持了新農村建設,而且建筑業的積累又帶動了當地工商業的興旺,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成為縣域經濟的增長點,但建筑企業的發展相對全省建筑業的發展顯得有些滯后。目前,全省特級企業僅有1家,一級總承包企業86家,企業規模小,又習慣于固守本土、依賴本地市場,競爭意識、憂患意識和機遇意識薄弱,全省有40%的建筑市場份額被外省企業占領,其中總承包一級資質的企業已達185家。2007年9月陜西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建筑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了全省5年內的發展目標及發展措施。開展建筑業十強縣試點工作是17項舉措的重要一步,也是增長縣域經濟整體實力的途徑。
在開展建筑業十強縣試點工作的會議上,許廳長說,如果我們再不醒悟自己企業與外埠企業的差距,再不進行改革發展,那就是陜西省建筑業永遠的遺憾。
試點強縣 政府支持
加快全省城鎮化進程,形成以關中城市為群體、以陜南陜北區域中心城市為兩翼、輻射周邊區域的發展格局,是陜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的戰略部署。據了解,目前全省107個縣,沒有一個全國百強縣,排入西部百強縣的僅有7個,城鎮化建設步伐明顯緩慢,城鎮對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也很弱。為此,陜西省建設廳把開展建筑業十強縣試點工作作為改革發展的重要一步,通過開展建筑業十強縣試點,精心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縣域經濟,進一步夯實建筑業發展的“基石”。
在開展建筑業十強縣試點工作中,陜西省建設廳對初步確定的10個縣給予了優惠政策的支持,從優先安排農民工的免費培訓,設立農民工培訓基地,到建筑企業申報二級及以上資質予以支持,再到建筑企業參加安全“三類人員”的培訓費用減半等9條措施全力支持各試點縣。同時要求各試點縣(區)每年扶持至少1個以上建筑業總承包企業升為二級,爭取到2010年每個試點縣(區)要扶持1個至2個總承包一級企業,加快縣域建筑業經濟發展。
解放思想 改變觀念
5年內,陜西省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任務是:力爭到2012年全省建筑業年總產值達到3200億元,增加值1000億元,年均增長16%,占全省GDP的比重不低于10%。發展特級企業2家、一級企業不少100家、勞務分包企業不少于2000家,企業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龍頭企業1家至2家,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優秀企業30家以上。平均每年爭創“魯班獎”3個、陜西省優質工程“長安杯”40個,創省級文明工地200個,安全質量標準化工地達到100%。
實現這一目標,是一個艱難、漫長的過程,不是靠坐在機關里喊發展就能實現的。許廳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全省建筑業從業人員達146萬人,其中82%為農民工,整體文化程度低,操作技能不高,還有一部分小規模企業老板,是80年代建筑行業需要大量勞動力時加入這個行業的,在建筑業的發展壯大中他們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的小企業,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他們固有的思想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他們滿足于目前在小企業中當爺的驕傲。
同時,許廳長還說,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解放思想,改變觀念,特別是一些規模不大的建筑企業老板,總想當爺的思想和觀念是改革發展中的大敵。陜西省建設廳及相關部門會盡全力扶持愿意做大做強的建筑企業,他希望中、小規模的建筑企業一定要建立做大做強的建筑愿望,甩掉“我有幾個億就夠了”的思想障礙,盡快尋求行業中相同或不同規模的企業進行組合,各企業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實體型或框架型組合。許廳長舉例說,如果我們有1個年總產值1億元的企業,那么我們最大企業年總產值還是1億元;如是我們有1個年總產值10億元的企業,那么我們最大企業年總產值就是10億元。
改革發展 勢在必行
建筑業已成為陜西省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收入不僅反哺了農業,支持了新農村建設,而且建筑業的積累又帶動了當地工商業的興旺,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成為縣域經濟的增長點,但建筑企業的發展相對全省建筑業的發展顯得有些滯后。目前,全省特級企業僅有1家,一級總承包企業86家,企業規模小,又習慣于固守本土、依賴本地市場,競爭意識、憂患意識和機遇意識薄弱,全省有40%的建筑市場份額被外省企業占領,其中總承包一級資質的企業已達185家。2007年9月陜西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建筑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了全省5年內的發展目標及發展措施。開展建筑業十強縣試點工作是17項舉措的重要一步,也是增長縣域經濟整體實力的途徑。
在開展建筑業十強縣試點工作的會議上,許廳長說,如果我們再不醒悟自己企業與外埠企業的差距,再不進行改革發展,那就是陜西省建筑業永遠的遺憾。
試點強縣 政府支持
加快全省城鎮化進程,形成以關中城市為群體、以陜南陜北區域中心城市為兩翼、輻射周邊區域的發展格局,是陜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的戰略部署。據了解,目前全省107個縣,沒有一個全國百強縣,排入西部百強縣的僅有7個,城鎮化建設步伐明顯緩慢,城鎮對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也很弱。為此,陜西省建設廳把開展建筑業十強縣試點工作作為改革發展的重要一步,通過開展建筑業十強縣試點,精心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縣域經濟,進一步夯實建筑業發展的“基石”。
在開展建筑業十強縣試點工作中,陜西省建設廳對初步確定的10個縣給予了優惠政策的支持,從優先安排農民工的免費培訓,設立農民工培訓基地,到建筑企業申報二級及以上資質予以支持,再到建筑企業參加安全“三類人員”的培訓費用減半等9條措施全力支持各試點縣。同時要求各試點縣(區)每年扶持至少1個以上建筑業總承包企業升為二級,爭取到2010年每個試點縣(區)要扶持1個至2個總承包一級企業,加快縣域建筑業經濟發展。
解放思想 改變觀念
5年內,陜西省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任務是:力爭到2012年全省建筑業年總產值達到3200億元,增加值1000億元,年均增長16%,占全省GDP的比重不低于10%。發展特級企業2家、一級企業不少100家、勞務分包企業不少于2000家,企業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龍頭企業1家至2家,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優秀企業30家以上。平均每年爭創“魯班獎”3個、陜西省優質工程“長安杯”40個,創省級文明工地200個,安全質量標準化工地達到100%。
實現這一目標,是一個艱難、漫長的過程,不是靠坐在機關里喊發展就能實現的。許廳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全省建筑業從業人員達146萬人,其中82%為農民工,整體文化程度低,操作技能不高,還有一部分小規模企業老板,是80年代建筑行業需要大量勞動力時加入這個行業的,在建筑業的發展壯大中他們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的小企業,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他們固有的思想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他們滿足于目前在小企業中當爺的驕傲。
同時,許廳長還說,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解放思想,改變觀念,特別是一些規模不大的建筑企業老板,總想當爺的思想和觀念是改革發展中的大敵。陜西省建設廳及相關部門會盡全力扶持愿意做大做強的建筑企業,他希望中、小規模的建筑企業一定要建立做大做強的建筑愿望,甩掉“我有幾個億就夠了”的思想障礙,盡快尋求行業中相同或不同規模的企業進行組合,各企業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實體型或框架型組合。許廳長舉例說,如果我們有1個年總產值1億元的企業,那么我們最大企業年總產值還是1億元;如是我們有1個年總產值10億元的企業,那么我們最大企業年總產值就是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