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市人民政府不久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今年武漢市將出臺建筑節能65%的標準并于2009年全面推行。
節能65%成為新建建筑硬指標
一幢小小的房子,使用中采暖、空調、通風、熱水供給等都需要不斷消耗能源。近年來武漢市每年新開工房屋建筑面積在2000萬平方米以上,高能耗房子建得越多,能源消耗負擔就越重,對環境、氣候的負面影響也越大。
武漢屬于典型的“夏熱冬冷”城市,市民使用空調采暖和制冷的時間,均長于其他地區,能源消耗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據介紹,武漢市建筑能耗約占全市能耗總量的27%。為推進建筑節能,該市目前嚴格執行建筑節能50%強制性標準。明年起,這個標準將提高到65%。
武漢市墻改辦總工程師彭明德解釋,建筑節能50%是指在當地1980年至1981年建筑通用設計能耗水平的基礎上節能50%。
武漢市建委主任王立介紹,目前全市新建建筑實施建筑節能審查,從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備案實行全過程監管。對不按節能設計施工、降低節能工程質量,使用不合格建筑節能材料、產品或設備,擅自交付使用不合格建筑工程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要嚴厲查處。
同時,武漢市規劃局正加強城市規劃中的開敞面研究,在建筑規劃方案審批時,要求建筑布局上盡可能減少東西向,多采用通風效果好、采光效果佳的南北向;建筑選型上盡量縮小外墻周長、少選異型建筑;提倡利用原生態綠化,鼓勵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
新型墻材替代“秦磚漢瓦”
幾年來,武漢市相繼建成“綠景苑”、“水木清華”、“清江花園”、“泰躍金河”等37個建筑節能試點示范小區,總建筑面積近400萬平方米,規模之大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少見。
王立稱,建筑節能不僅包括試點示范小區的建設,還包括新型墻體材料和建筑節能產品的推廣應用,并已在武漢得到廣泛應用。例如,現在已初步形成了以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混凝土多孔磚、石膏砌塊等為主的10余種新型墻材。全市新型墻材和節能材料生產企業發展到228家,生產能力達到60億標準磚,生產及應用量均居全國之首。
據統計,武漢市通過推廣應用新型墻材,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4.5萬噸,利用工業廢渣4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140噸。盡管如此,近些年遠城區實心黏土磚生產卻時有反彈。王立稱,幾千年積淀下來的“秦磚漢瓦”傳統觀念,仍是在農村推廣新型墻材的阻力。
節能65%成為新建建筑硬指標
一幢小小的房子,使用中采暖、空調、通風、熱水供給等都需要不斷消耗能源。近年來武漢市每年新開工房屋建筑面積在2000萬平方米以上,高能耗房子建得越多,能源消耗負擔就越重,對環境、氣候的負面影響也越大。
武漢屬于典型的“夏熱冬冷”城市,市民使用空調采暖和制冷的時間,均長于其他地區,能源消耗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據介紹,武漢市建筑能耗約占全市能耗總量的27%。為推進建筑節能,該市目前嚴格執行建筑節能50%強制性標準。明年起,這個標準將提高到65%。
武漢市墻改辦總工程師彭明德解釋,建筑節能50%是指在當地1980年至1981年建筑通用設計能耗水平的基礎上節能50%。
武漢市建委主任王立介紹,目前全市新建建筑實施建筑節能審查,從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備案實行全過程監管。對不按節能設計施工、降低節能工程質量,使用不合格建筑節能材料、產品或設備,擅自交付使用不合格建筑工程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要嚴厲查處。
同時,武漢市規劃局正加強城市規劃中的開敞面研究,在建筑規劃方案審批時,要求建筑布局上盡可能減少東西向,多采用通風效果好、采光效果佳的南北向;建筑選型上盡量縮小外墻周長、少選異型建筑;提倡利用原生態綠化,鼓勵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
新型墻材替代“秦磚漢瓦”
幾年來,武漢市相繼建成“綠景苑”、“水木清華”、“清江花園”、“泰躍金河”等37個建筑節能試點示范小區,總建筑面積近400萬平方米,規模之大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少見。
王立稱,建筑節能不僅包括試點示范小區的建設,還包括新型墻體材料和建筑節能產品的推廣應用,并已在武漢得到廣泛應用。例如,現在已初步形成了以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混凝土多孔磚、石膏砌塊等為主的10余種新型墻材。全市新型墻材和節能材料生產企業發展到228家,生產能力達到60億標準磚,生產及應用量均居全國之首。
據統計,武漢市通過推廣應用新型墻材,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4.5萬噸,利用工業廢渣4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140噸。盡管如此,近些年遠城區實心黏土磚生產卻時有反彈。王立稱,幾千年積淀下來的“秦磚漢瓦”傳統觀念,仍是在農村推廣新型墻材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