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最大的履帶式起重機在長沙中聯重科下線;
湘潭電機造出國內首臺2兆瓦直驅式永磁風力發電機;
三一研制出66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
這兩年,一項項振奮人心的經濟成果,一個個吸引大
眾眼球的精彩“看點”,將我省裝備制造業連綴成一道驕人的風景線。
而在這一系列新聞的背后,一個更大事實是:作為我省首個過千億元產業,我省裝備制造業近年來邁開堅實步伐,以嶄新發展姿態,引領著我省基礎產業不斷前行。
適逢甘露蓄勢而起
其實,我省裝備制造業的輝煌歷史,可以往前追溯到新中國成立之初。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工業新城株洲,就創造了諸多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第一臺航空發動機、第一臺電力機車……其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態勢,令人欣喜,令人振奮。
作為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地區綜合工業實力、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推動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省第八次黨代會上,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重點培育壯大裝備制造、鋼鐵有色、卷煙三大支柱產業,把裝備制造業作為全省支柱產業來扶持。省第九次黨代會確定新型工業化帶動戰略后,省委、省政府更是對裝備制造業高看一眼,厚愛一層,將之作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予以高度重視。2007年新年伊始,省委書記張春賢就親自主持召開了工程機械和汽車產業發展專題座談會,周強省長也多次到各市州考察機械行業企業。裝備制造業中的工程機械、電工電器、軌道交通、汽車及零部件等4個優勢產業,赫然列入省委、省政府領導重點聯系的14個產業的名單之中,并明確由3位省領導分工負責。同時,在全省實施的新型工業化“雙百工程”中,全省重點建設的112個項目有28個是裝備制造業項目。目前,全省支持汽車、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政策已正式發布,省政府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實施意見也在加緊制訂中。
在政策扶持的同時,產業發展思路也在不斷調整?!笆濉币詠?,我省裝備制造業實施“集聚式調整”和“開放式調整”并重的戰略,改變過去追求大而全成為“全能冠軍”的想法,重點發展工程機械、電工電器、軌道交通以及汽車和零部件等4個優勢產業,加大了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產業結構不斷提升?!昂舷胍源四玫綆讉€‘單打冠軍’。”省機械行管辦主任黃東紅說。
拔劍出鞘鋒芒初顯
有了政策助力,裝備制造業迸發出巨大潛能,在全省工業大舞臺上縱橫捭闔,進入了快速發展期。2007年,裝備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43.92億元,成為我省首個過千億元的產業,并出現了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過百億元企業。
發展離不開創新。這些年我省裝備制造業走出了一條創新求變的發展新路,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后起之秀,它們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盯向了自主研發,依靠自主創新加快發展。全省16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就有10個在裝備制造業。高水平的研發機構,提升了企業的創新能力。三一重工每年把5%~7%的年銷售收入投入研發,已擁有授權有效專利193項;中聯重科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先后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350多個。
而憑著過硬的技術和創新能力,裝備制造業為“工業湘軍”贏得巨大聲譽。一批高附加值的產品聲名遠播。有著“泵王”之稱的混凝土輸送泵,一再改寫混凝土輸送高度的世界紀錄,垂直泵送高度已達492米;有“亞洲第一吊”之稱的履帶起重機,最大起吊能力達到了900噸;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我國首批750千伏電抗器;而大功率交傳電力機車代表的也是世界最高水平?!笆澜缡着_”、“世界首創”、“國內首創”、“填補國內空白”、“自主品牌”,成為近兩年我省裝備制造業的流行用語,彰顯了“湖南制造”的雄心和底氣。
如今,一批湖南品牌的機械產品在國內占領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有的甚至是獨領風騷。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聯合將混凝土機械的研制推向世界領先水平,混凝土拖泵已占國內市場80%的份額。中聯和三一雙雙進入世界工程機械30強;目前奔馳在國內鐵路干線上的電力機車70%以上產自湖南。而在國際市場上,我省裝備制造也開始發力,尤其是工程機械的“世界版圖”正在進一步擴大,甚至叩開了世界裝備制造大國的大門;而遠大的非電空調在同類產品中的銷量居世界第一,在歐洲市場更是高歌猛進,連連把競爭對手逼出當地市場……
由于裝備制造業的強力支撐,我省新型工業化一路疾行,近幾年連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高增長。2007年,更是我省近十年來工業經濟發展最快年份,其中,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對全省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1.0%。
新政助力后勁十足
“張春賢書記強調的七個著力點之中,就有著力發展裝備制造業!”黃東紅提到前不久召開的新型工業化暨產業轉移工作座談會,掩不住一臉興奮。在他看來,此次座談會后,湖南的裝備制造業又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春天。
事實上,我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思路已經開始逐步清晰,從今年開始,將著力建設“主體”強壯、“兩翼”豐滿的產業新構架。“主體”即大中型主機企業為支撐的優勢產業,“兩翼”即零部件配套體系和現代制造服務體系。今后,我省將依托大企業、大項目重點扶持4大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工程機械重點發展大型路面施工機械成套設備、千萬噸大型露天采礦設備、大型碼頭起重運輸設備和節能環保型工程機械等;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主要圍繞高原/高速鐵路、客運/貨運快速路、貨運重載和城軌交通建設市場需求,重點發展大功率交流傳動貨運和客運電力機車、時速200公里以上電動車組及交流傳動城軌交通設備;電工電器致力于提升電站及輔助設備和輸變電成套設備的研發與成套供貨能力;汽車產業則把發展轎車作為結構調整突破口。
“利好”的消息遠不止于此。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正日益上升為全社會的共識,已經成為“國家戰略”。關鍵領域的重大技術裝備被確定為裝備制造業振興重點。此次全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暨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座談會,對我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遠景做了描述:走高端路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機械制造業、具有國內領先優勢的軌道交通制造業、帶動聯動效應巨大的汽車制造業、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能源裝備制造業。
可以預見,在新一輪發展機遇下,裝備制造業必將更好地擔起“裝備湖南”的重大使命,湖南裝備制造業也必將更快地走向世界。
基礎產業放飛夢想
基礎產業是支撐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是“國之根本”。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能源、交通、裝備制造等基礎產業的發展,先后上馬一系列重大項目,并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如今,我省基礎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可喜變化,裝備制造業等產業在全國都有了一定地位。也正是因為基礎產業的帶動,我省新型工業化快馬揚鞭。當然,我省基礎產業的發展,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要在高端化、集群化等方面下功夫。我們堅信,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有政策的強力支持,我省基礎產業必將騰龍舞鳳,鑄就新的輝煌!而有了基礎產業的堅強支撐,我省新型工業化的夢想也必將在更加高遠的天空飛揚。
我省近年來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一批優勢產業帶動全省工業經濟發展。
湘潭電機造出國內首臺2兆瓦直驅式永磁風力發電機;
三一研制出66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
這兩年,一項項振奮人心的經濟成果,一個個吸引大
眾眼球的精彩“看點”,將我省裝備制造業連綴成一道驕人的風景線。
而在這一系列新聞的背后,一個更大事實是:作為我省首個過千億元產業,我省裝備制造業近年來邁開堅實步伐,以嶄新發展姿態,引領著我省基礎產業不斷前行。
適逢甘露蓄勢而起
其實,我省裝備制造業的輝煌歷史,可以往前追溯到新中國成立之初。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工業新城株洲,就創造了諸多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第一臺航空發動機、第一臺電力機車……其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態勢,令人欣喜,令人振奮。
作為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地區綜合工業實力、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推動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省第八次黨代會上,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重點培育壯大裝備制造、鋼鐵有色、卷煙三大支柱產業,把裝備制造業作為全省支柱產業來扶持。省第九次黨代會確定新型工業化帶動戰略后,省委、省政府更是對裝備制造業高看一眼,厚愛一層,將之作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予以高度重視。2007年新年伊始,省委書記張春賢就親自主持召開了工程機械和汽車產業發展專題座談會,周強省長也多次到各市州考察機械行業企業。裝備制造業中的工程機械、電工電器、軌道交通、汽車及零部件等4個優勢產業,赫然列入省委、省政府領導重點聯系的14個產業的名單之中,并明確由3位省領導分工負責。同時,在全省實施的新型工業化“雙百工程”中,全省重點建設的112個項目有28個是裝備制造業項目。目前,全省支持汽車、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政策已正式發布,省政府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實施意見也在加緊制訂中。
在政策扶持的同時,產業發展思路也在不斷調整?!笆濉币詠?,我省裝備制造業實施“集聚式調整”和“開放式調整”并重的戰略,改變過去追求大而全成為“全能冠軍”的想法,重點發展工程機械、電工電器、軌道交通以及汽車和零部件等4個優勢產業,加大了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產業結構不斷提升?!昂舷胍源四玫綆讉€‘單打冠軍’。”省機械行管辦主任黃東紅說。
拔劍出鞘鋒芒初顯
有了政策助力,裝備制造業迸發出巨大潛能,在全省工業大舞臺上縱橫捭闔,進入了快速發展期。2007年,裝備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43.92億元,成為我省首個過千億元的產業,并出現了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過百億元企業。
發展離不開創新。這些年我省裝備制造業走出了一條創新求變的發展新路,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后起之秀,它們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盯向了自主研發,依靠自主創新加快發展。全省16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就有10個在裝備制造業。高水平的研發機構,提升了企業的創新能力。三一重工每年把5%~7%的年銷售收入投入研發,已擁有授權有效專利193項;中聯重科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先后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350多個。
而憑著過硬的技術和創新能力,裝備制造業為“工業湘軍”贏得巨大聲譽。一批高附加值的產品聲名遠播。有著“泵王”之稱的混凝土輸送泵,一再改寫混凝土輸送高度的世界紀錄,垂直泵送高度已達492米;有“亞洲第一吊”之稱的履帶起重機,最大起吊能力達到了900噸;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我國首批750千伏電抗器;而大功率交傳電力機車代表的也是世界最高水平?!笆澜缡着_”、“世界首創”、“國內首創”、“填補國內空白”、“自主品牌”,成為近兩年我省裝備制造業的流行用語,彰顯了“湖南制造”的雄心和底氣。
如今,一批湖南品牌的機械產品在國內占領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有的甚至是獨領風騷。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聯合將混凝土機械的研制推向世界領先水平,混凝土拖泵已占國內市場80%的份額。中聯和三一雙雙進入世界工程機械30強;目前奔馳在國內鐵路干線上的電力機車70%以上產自湖南。而在國際市場上,我省裝備制造也開始發力,尤其是工程機械的“世界版圖”正在進一步擴大,甚至叩開了世界裝備制造大國的大門;而遠大的非電空調在同類產品中的銷量居世界第一,在歐洲市場更是高歌猛進,連連把競爭對手逼出當地市場……
由于裝備制造業的強力支撐,我省新型工業化一路疾行,近幾年連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高增長。2007年,更是我省近十年來工業經濟發展最快年份,其中,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對全省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1.0%。
新政助力后勁十足
“張春賢書記強調的七個著力點之中,就有著力發展裝備制造業!”黃東紅提到前不久召開的新型工業化暨產業轉移工作座談會,掩不住一臉興奮。在他看來,此次座談會后,湖南的裝備制造業又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春天。
事實上,我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思路已經開始逐步清晰,從今年開始,將著力建設“主體”強壯、“兩翼”豐滿的產業新構架。“主體”即大中型主機企業為支撐的優勢產業,“兩翼”即零部件配套體系和現代制造服務體系。今后,我省將依托大企業、大項目重點扶持4大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工程機械重點發展大型路面施工機械成套設備、千萬噸大型露天采礦設備、大型碼頭起重運輸設備和節能環保型工程機械等;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主要圍繞高原/高速鐵路、客運/貨運快速路、貨運重載和城軌交通建設市場需求,重點發展大功率交流傳動貨運和客運電力機車、時速200公里以上電動車組及交流傳動城軌交通設備;電工電器致力于提升電站及輔助設備和輸變電成套設備的研發與成套供貨能力;汽車產業則把發展轎車作為結構調整突破口。
“利好”的消息遠不止于此。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正日益上升為全社會的共識,已經成為“國家戰略”。關鍵領域的重大技術裝備被確定為裝備制造業振興重點。此次全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暨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座談會,對我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遠景做了描述:走高端路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機械制造業、具有國內領先優勢的軌道交通制造業、帶動聯動效應巨大的汽車制造業、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能源裝備制造業。
可以預見,在新一輪發展機遇下,裝備制造業必將更好地擔起“裝備湖南”的重大使命,湖南裝備制造業也必將更快地走向世界。
基礎產業放飛夢想
基礎產業是支撐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是“國之根本”。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能源、交通、裝備制造等基礎產業的發展,先后上馬一系列重大項目,并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如今,我省基礎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可喜變化,裝備制造業等產業在全國都有了一定地位。也正是因為基礎產業的帶動,我省新型工業化快馬揚鞭。當然,我省基礎產業的發展,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要在高端化、集群化等方面下功夫。我們堅信,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有政策的強力支持,我省基礎產業必將騰龍舞鳳,鑄就新的輝煌!而有了基礎產業的堅強支撐,我省新型工業化的夢想也必將在更加高遠的天空飛揚。
我省近年來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一批優勢產業帶動全省工業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