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5日下午6點30分,隨著最后一車現澆橋面板混凝土的順利澆筑,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最大的跨渠建筑物---石化路跨渠橋主體工程提前半月完工,雙層橋體一展其雄偉姿態。
石化路跨渠橋位于輸水明渠約3+190.00處,與明渠斜交45°角,全長227.15米,為上下雙層結構,上層每跨為5片Ⅰ形梁,下層為3片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梁體分為30米長和20米長兩種,橋梁單片最量53噸,總共58片,吊裝高度,即地面距橋墩蓋梁最大高度約20米。石化路跨渠橋一橋飛架南北,將承擔起連接交通主干道以及中國長城鋁業公司供水管線的歷史重任。
承擔石化路跨渠橋施工任務的中國水電十一局始終以創建南水北調精品工程為目標,按照穿黃工程建設管理部“創建精品工程”的要求,強化全體職工的質量意識,在項目實際施工過程中,加強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及時有效地控制好工程進度、成本、安全文明施工。
對潛在可能造成事故的因素,制訂預防措施;根據年度進度計劃編制了季度計劃、月計劃和周計劃,作為具體工作部署依據;合理規劃,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施工組織;通過技術攻關和開展勞動競賽活動,確保了進度目標的順利實現;在施工過程中,派出技術精英,通過縝密試驗,解決了橋梁建造難關預應力梁施工的突出難題,通過采用“多片梁同時準備,快速澆筑”的預制梁施工方案,有效縮短了單片梁生產周期,使預制梁的進度由開工初期的平均每月完成4片提高到每月完成13片。項目部在施工中針對高原晝夜溫差大,紫外線強,橋梁的墩臺身表面易出現龜裂現象。
為了保證墩臺身內實外美,一是采用帳篷保濕保溫技術,確保混凝土在灌注及初期強度增長過程中減小混凝土內外溫差;二是拆模后,采用氈布和塑料薄膜包裹墩臺身表面,確保混凝土后期強度增長過程中的保濕保溫;三是加強對工序的質量控制,立模前對所有的鋼模板進行清洗打磨;立模時模板必須平順縫線對齊,為防止漏漿用雙面膠粘貼工作縫;灌注混凝土時精心作業、精心施工,使墩臺身的質量表面光潔,色澤一致,線條流暢。通過一系列措施較好地解決了混凝土表面易出現龜裂和側彎值過大等技術難題,充分達到鏡面混凝土要求,施工質量贏得了多方好評,預制梁于2007年12月全部完成。該橋吊裝難度很大。為組織好施工,項目部認真勘察,科學規劃,周密制定施工方案。在吊裝前組織技術人員對橋梁下部結構從墩臺柱、蓋梁、支座等進行全面、詳細復查,同時進行安全、質量技術交底,制定安全應急預案,嚴格按照監理批復的施工方案進行吊裝施工。為確保橋梁吊裝成功,項目部多次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反復研究、討論,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方案,抽調精兵強將,成立了三個領導小組;由總工程師負責的技術組,主要解決吊裝橋梁自身的技術要求和吊裝過程中氣候、作業環境影響等技術問題;由生產經理負責的施工現場指揮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吊裝機械設備、吊裝材料、施工人員的最佳組合;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的現場安全協調組,全權負責監督、檢查吊裝過程中的安全事項,保證施工現場的安全。
在南水北調穿黃建設管理部和多方單位的鼎立支持下,預制梁于4月17日順利吊裝成功,并陸續轉入橋面施工。但是現澆橋面板層混凝土施工卻在十幾米高空中施工,著實給項目部出了一個大難題,也給跨渠橋的生產增加了壓力。時間就是命令,為了保證工程進度,項目部根據設備和生產的可行性,綜合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進行技術分析和交流,大膽采用懸臂掛藍法施工作為邊梁翼板現澆混凝土支撐體系,施工程序化,安裝快速方便,而且支撐體安全性高,成本又低,由此保證了橋面的提前貫通。
目前,工程建設已進入橋面防水混凝土澆筑、欄桿安裝準備階段。項目部將再接再厲,爭取進度與質量雙贏,為南水北調工程樹立良好形象。
石化路跨渠橋位于輸水明渠約3+190.00處,與明渠斜交45°角,全長227.15米,為上下雙層結構,上層每跨為5片Ⅰ形梁,下層為3片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梁體分為30米長和20米長兩種,橋梁單片最量53噸,總共58片,吊裝高度,即地面距橋墩蓋梁最大高度約20米。石化路跨渠橋一橋飛架南北,將承擔起連接交通主干道以及中國長城鋁業公司供水管線的歷史重任。
承擔石化路跨渠橋施工任務的中國水電十一局始終以創建南水北調精品工程為目標,按照穿黃工程建設管理部“創建精品工程”的要求,強化全體職工的質量意識,在項目實際施工過程中,加強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及時有效地控制好工程進度、成本、安全文明施工。
對潛在可能造成事故的因素,制訂預防措施;根據年度進度計劃編制了季度計劃、月計劃和周計劃,作為具體工作部署依據;合理規劃,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施工組織;通過技術攻關和開展勞動競賽活動,確保了進度目標的順利實現;在施工過程中,派出技術精英,通過縝密試驗,解決了橋梁建造難關預應力梁施工的突出難題,通過采用“多片梁同時準備,快速澆筑”的預制梁施工方案,有效縮短了單片梁生產周期,使預制梁的進度由開工初期的平均每月完成4片提高到每月完成13片。項目部在施工中針對高原晝夜溫差大,紫外線強,橋梁的墩臺身表面易出現龜裂現象。
為了保證墩臺身內實外美,一是采用帳篷保濕保溫技術,確保混凝土在灌注及初期強度增長過程中減小混凝土內外溫差;二是拆模后,采用氈布和塑料薄膜包裹墩臺身表面,確保混凝土后期強度增長過程中的保濕保溫;三是加強對工序的質量控制,立模前對所有的鋼模板進行清洗打磨;立模時模板必須平順縫線對齊,為防止漏漿用雙面膠粘貼工作縫;灌注混凝土時精心作業、精心施工,使墩臺身的質量表面光潔,色澤一致,線條流暢。通過一系列措施較好地解決了混凝土表面易出現龜裂和側彎值過大等技術難題,充分達到鏡面混凝土要求,施工質量贏得了多方好評,預制梁于2007年12月全部完成。該橋吊裝難度很大。為組織好施工,項目部認真勘察,科學規劃,周密制定施工方案。在吊裝前組織技術人員對橋梁下部結構從墩臺柱、蓋梁、支座等進行全面、詳細復查,同時進行安全、質量技術交底,制定安全應急預案,嚴格按照監理批復的施工方案進行吊裝施工。為確保橋梁吊裝成功,項目部多次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反復研究、討論,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方案,抽調精兵強將,成立了三個領導小組;由總工程師負責的技術組,主要解決吊裝橋梁自身的技術要求和吊裝過程中氣候、作業環境影響等技術問題;由生產經理負責的施工現場指揮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吊裝機械設備、吊裝材料、施工人員的最佳組合;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的現場安全協調組,全權負責監督、檢查吊裝過程中的安全事項,保證施工現場的安全。
在南水北調穿黃建設管理部和多方單位的鼎立支持下,預制梁于4月17日順利吊裝成功,并陸續轉入橋面施工。但是現澆橋面板層混凝土施工卻在十幾米高空中施工,著實給項目部出了一個大難題,也給跨渠橋的生產增加了壓力。時間就是命令,為了保證工程進度,項目部根據設備和生產的可行性,綜合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進行技術分析和交流,大膽采用懸臂掛藍法施工作為邊梁翼板現澆混凝土支撐體系,施工程序化,安裝快速方便,而且支撐體安全性高,成本又低,由此保證了橋面的提前貫通。
目前,工程建設已進入橋面防水混凝土澆筑、欄桿安裝準備階段。項目部將再接再厲,爭取進度與質量雙贏,為南水北調工程樹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