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洋工程結構浪花飛濺區腐蝕控制技術及應用研究項目近日啟動。該項目被列為’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經費為4564萬元,研究成果將帶動一批相關海洋防腐蝕產業的發展。
據悉,該項目以我國海洋石油平臺、海港碼頭和跨海大橋等重大海洋工程設施為研究對象,通過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聯合攻關,提高海洋工程重大工程設施的腐蝕防護和控制技術水平。該項目將建立海洋工程設施浪花飛濺區腐蝕風險評價標準和適用于海洋工程設施的通用防腐蝕保護技術產品和技術標準,為我國重大海洋工程建設和工程設施腐蝕控制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該項目的6個課題是:現役海洋鋼結構浪花飛濺區腐蝕防護修復技術及工程示范、新建海洋鋼結構防腐蝕技術及工程示范、海洋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關鍵技術及示范工程、海洋工程結構腐蝕與防護的檢/監測技術及工程應用、海洋鋼結構腐蝕安全性評價和壽命預測技術、海洋工程結構腐蝕損傷數據庫與數字仿真系統。研究課題分別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廈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承擔。
據悉,該項目以我國海洋石油平臺、海港碼頭和跨海大橋等重大海洋工程設施為研究對象,通過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聯合攻關,提高海洋工程重大工程設施的腐蝕防護和控制技術水平。該項目將建立海洋工程設施浪花飛濺區腐蝕風險評價標準和適用于海洋工程設施的通用防腐蝕保護技術產品和技術標準,為我國重大海洋工程建設和工程設施腐蝕控制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該項目的6個課題是:現役海洋鋼結構浪花飛濺區腐蝕防護修復技術及工程示范、新建海洋鋼結構防腐蝕技術及工程示范、海洋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關鍵技術及示范工程、海洋工程結構腐蝕與防護的檢/監測技術及工程應用、海洋鋼結構腐蝕安全性評價和壽命預測技術、海洋工程結構腐蝕損傷數據庫與數字仿真系統。研究課題分別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廈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