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徽省經委獲悉,《安徽省發展新型墻體材料條例》從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它標志著人們延續了幾千年的使用“秦磚漢瓦”的習慣將改變,而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實心粘土磚——“秦磚”也將全面退出我省建材“舞臺”。
《條例》中規定,從今年1月1日起,全省設區的市城市規劃區內,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限制使用空心粘土磚;不設區的市、建制鎮城市規劃區內建筑工程限制并逐步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國土資源部門禁止向新建、改建、擴建實心粘土磚生產項目供地,限制向空心粘土磚生產項目供地;嚴格控制粘土磚生產企業的取土范圍和規模。
同時,《條例》中還特別規定,為修繕古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等特殊建筑物,確需生產和使用實心粘土磚的,應當經省墻體材料行政管理部門批準。而對于違規使用實心粘土磚或者空心粘土磚的建設單位,墻體材料管理機構責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將按照實心粘土磚或者空心粘土磚的使用量,處以每立方米3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罰款。
據了解,隨著實心粘土磚全面退出我省建材市場,一種更為環保、節能的新型墻體材料將逐漸取而代之。所謂的新型墻體材料是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以非粘土為原料生產的,有利于環境保護和改善建筑功能的,用于建筑物墻體的建材產品。它具有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節約土地和能源等特征。
據安徽省經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有各類粘土磚生產企業7000余家,年產粘土磚200多億塊,每年省城粘土磚耗費能源約150萬噸標準煤,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廢氣300多萬噸,粘土磚生產企業占用土地20余萬畝,每年取土損毀土地約2萬畝。因此,發展新型墻體材料,不僅有利于凈化我省的空氣,而且還可以防止耕地過快減少,保護寶貴的土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