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灣跨海大橋是國內重大建設工程項目,2002年中咨工程建設監理公司與杭州灣大橋工程指揮部簽訂了項目管理服務協議,為其提供工程信息化服務,幫助項目部建立“數字化”體系。
中咨工程建設監理公司多加公司總經理李斌介紹說,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項目管理上面臨一些難題,比如:業主、承包商、監理三方,管理體系、工作方式、人員構成都不一樣,指揮部等十家參建單位分南北兩岸,距離遙遠、工作地點分散,且人員多、流動性大,因此一定要保證應用軟件系統不需要系統培訓就可以使用。為此,公司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首先充分考了業主管理中的實際需要,對項目建設期系統進行了詳細規劃設計。最終將整個信息系統建設分為幾個層次:面向社會公眾的系統:杭州灣大橋網站;面向參建單位的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施工數據采集系統、信息發布平臺、船舶GPS定位系統等;面向指揮部的系統:包括OA系統、工程建設管理各系統、電視會議系統等。在此基礎上結合各方實際情況進行實際開發。
同時,在構建網絡平臺時,采取了社會招標的辦法,實現“零”投資。公司提出了“用客戶、用品牌換網絡”的構想,利用杭州灣大橋的巨大社會影響力,面向社會招標,與中國聯通合作,由聯通構建基礎網絡平臺。
公司自主開發了工程可視化進度管理和查詢系統。通過三維圖形可以了解各施工部位的進展情況,還可以查詢與各部位相關的工程文件。自主開發設備管理系統,也就是將所有的設備數據信息等裝入系統,一旦設備發生故障,系統就能夠快速查出故障所在的具體位置和相關信息,并在三維圖像上顯示。同時公司依靠中國聯通免費提供的電視會議系統為指揮部南北指揮中心構建起網絡會議系統,有效降低了交通成本。在此基礎上,公司將數千名建設者的手機號碼進行登記,通過中國聯通的信息發布平臺向所有參建單位內部、指揮部與各單位之間發布重要信息。
在系統簡單化應用方面,公司自主設計、開發的施工數據采集系統,可以將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管理統一用表》共851張進行全數字化處理,任何人員只要具備計算機基礎水平不需要培訓就可以使用。凡按工程管理需求填報的表格都可以從網絡中獲得,報表填好后所有信息傳送到指揮部服務器。還有就是建立了新的信息化分類體系。“數字化大橋”實現目標的基礎條件是所有存儲的信息應該與橋梁構件關聯,便于技術人員根據構件查找信息,為此根據施工圖,公司組織了大量人力將杭州灣大橋結構部分劃分為22949個結構構件,為應用系統的開發提供了重要依據。
杭州灣大橋信息化產生了巨大的效益。李斌拿出一系列的數據說明,一是,中國聯通的介入為技術網絡平臺的建設節省資金2000多萬元,構建了虛擬通信網,所有參建單位加入通訊網絡,大大節省了項目通訊成本。二是,在杭州灣大橋管理過程中通過網絡交換、視頻會議和遠程監控、信息發布平臺等系統減少了集中開會、管理人員親臨現場、人工傳送文件的次數,有效地降低了工程管理成本。三是,截至目前杭州灣跨海大橋管理信息系統累計采集各類施工報表近50萬份,數據近1000萬個,工程照片1萬多張,關鍵工序錄像250份,施工監控錄像3755小時,這些數據完整記錄了大橋建設的全過程,是大橋未來維護的基礎數據。四是,初步分析,此次信息化建設節省資金數千萬,遠遠大于信息化建設的投入。
中咨工程建設監理公司多加公司總經理李斌介紹說,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項目管理上面臨一些難題,比如:業主、承包商、監理三方,管理體系、工作方式、人員構成都不一樣,指揮部等十家參建單位分南北兩岸,距離遙遠、工作地點分散,且人員多、流動性大,因此一定要保證應用軟件系統不需要系統培訓就可以使用。為此,公司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首先充分考了業主管理中的實際需要,對項目建設期系統進行了詳細規劃設計。最終將整個信息系統建設分為幾個層次:面向社會公眾的系統:杭州灣大橋網站;面向參建單位的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施工數據采集系統、信息發布平臺、船舶GPS定位系統等;面向指揮部的系統:包括OA系統、工程建設管理各系統、電視會議系統等。在此基礎上結合各方實際情況進行實際開發。
同時,在構建網絡平臺時,采取了社會招標的辦法,實現“零”投資。公司提出了“用客戶、用品牌換網絡”的構想,利用杭州灣大橋的巨大社會影響力,面向社會招標,與中國聯通合作,由聯通構建基礎網絡平臺。
公司自主開發了工程可視化進度管理和查詢系統。通過三維圖形可以了解各施工部位的進展情況,還可以查詢與各部位相關的工程文件。自主開發設備管理系統,也就是將所有的設備數據信息等裝入系統,一旦設備發生故障,系統就能夠快速查出故障所在的具體位置和相關信息,并在三維圖像上顯示。同時公司依靠中國聯通免費提供的電視會議系統為指揮部南北指揮中心構建起網絡會議系統,有效降低了交通成本。在此基礎上,公司將數千名建設者的手機號碼進行登記,通過中國聯通的信息發布平臺向所有參建單位內部、指揮部與各單位之間發布重要信息。
在系統簡單化應用方面,公司自主設計、開發的施工數據采集系統,可以將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管理統一用表》共851張進行全數字化處理,任何人員只要具備計算機基礎水平不需要培訓就可以使用。凡按工程管理需求填報的表格都可以從網絡中獲得,報表填好后所有信息傳送到指揮部服務器。還有就是建立了新的信息化分類體系。“數字化大橋”實現目標的基礎條件是所有存儲的信息應該與橋梁構件關聯,便于技術人員根據構件查找信息,為此根據施工圖,公司組織了大量人力將杭州灣大橋結構部分劃分為22949個結構構件,為應用系統的開發提供了重要依據。
杭州灣大橋信息化產生了巨大的效益。李斌拿出一系列的數據說明,一是,中國聯通的介入為技術網絡平臺的建設節省資金2000多萬元,構建了虛擬通信網,所有參建單位加入通訊網絡,大大節省了項目通訊成本。二是,在杭州灣大橋管理過程中通過網絡交換、視頻會議和遠程監控、信息發布平臺等系統減少了集中開會、管理人員親臨現場、人工傳送文件的次數,有效地降低了工程管理成本。三是,截至目前杭州灣跨海大橋管理信息系統累計采集各類施工報表近50萬份,數據近1000萬個,工程照片1萬多張,關鍵工序錄像250份,施工監控錄像3755小時,這些數據完整記錄了大橋建設的全過程,是大橋未來維護的基礎數據。四是,初步分析,此次信息化建設節省資金數千萬,遠遠大于信息化建設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