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世界遺產地這張名片,武隆和大足近來都打起了“機場牌”。在 11月4日舉行的首屆“中國南方喀斯特”國際學術論壇上,武隆縣委書記劉旗說,武隆已經開始了仙女山機場選址前期工作,擬建在與豐都和涪陵交界的仙女山上。
日前,大足縣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該縣“1小時經濟圈”交通發展規劃,決定將大足打造成成渝經濟區中部交通樞紐。規劃一大亮點就是將大足登云機場納入重慶民航空港備用機場規劃。
大足縣交通局副局長王安全昨日告訴記者,登云機場目前是軍用機場,上世紀90年代,當時在大足交通不便的情況下,登云機場開通過飛成都的民用航班。后來由于客源少等原因,航班停飛了。
王安全說,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遺產,出于旅游發展的需要,縣政府決定將登云機場作為旅游機場來打造。
大足距離重慶江北機場只有一個多小時車程,今后隨著成渝直線等高速公路建設,大足的陸上交通將更加方便。投10億巨資改擴建機場,會不會因為客流少而經營慘淡呢?
“目前這一規劃還處于縣里‘一廂情愿’的階段,真正要改擴建登云機場,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對客流的測算?!蓖醢踩f,“有大足石刻這張世界性的名片,客流應該不會少?!?
對此,重慶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勇認為,借助世界文化遺產這個品牌,建設或改擴建機場方向是對的。國外一些主要景點陸上交通也非常發達,但同樣建有旅游機場。
李勇說,武隆和大足兩地的機場與萬州機場不一樣,萬州機場主要客源是一般的旅客,而這兩地的機場今后則主要是旅游者。旅游者肯定希望快進快出,省去旅游勞頓。而國內支線航空特別是直升飛機肯定會逐步發展起來,只要運作得當,旅客肯定會逐年增加,對兩機場的前景應該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