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老輕紡城遼寧省丹東市,雖然耗能大的企業不多,但人們節能減排的意識并沒有松弛,除了從結構調整、管理監控主線角度來抓之外,丹東還著手科技研發與科學研究,新的節能減排技術與產品不斷出現。
丹東東港市前陽經濟開發區位于前陽鎮,是離丹東大東港最近的一個鄉鎮。丹東海珠煤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型煤一廠就位于這個鎮。依靠著大東港的便利運輸條件,海珠公司大量引進無煙煤用于洗精煤的生產。
精煤制成復合類型煤出廠后,煤泥、煤矸石經過巨大的儲水圓池————煤泥濃縮池沉淀,然后用水泵抽出煤泥,而經過沉凈后的水依然留在池內,等著下一次循環利用。煤泥、煤矸石出來后就成為“尾煤”。
作為一家生產尾煤制球型煤的煤炭專業公司,為了這種循環經濟技術得到推廣,海珠公司與吉林石油研究院教授盧長柱合作,研發了配套海珠尾煤制球型煤使用的XQF系列無煙煤工業型煤鍋爐。這種鍋爐是專為無煙煤工業型煤設計的,熱利用率達到813%,遠高于一般鍋爐。就2噸蒸汽鍋爐的容積而言,該鍋爐只用325公斤的散煤,而其他鍋爐需要用450公斤左右,而且該爐燃料采用無煙煤,煙少、硫低、排放低于國家標準。
與海珠公司在節能減排中嘗試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一樣,遼寧丹東陽光新型建材研發有限公司也研發了自己的節能減排、環保新產品。
從事建筑業已有30多年的王才德,是個“建筑通”。為了解決建筑材料問題,他咨詢了上海建材化工研究所及國家有關科技部門,最終下決心于2000年成立了這家集研發、生產為一體的科技先導企業,專心搞研發。公司占地4萬平方米,總資產8000多萬元,高薪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搞研發,先后研發出以“綠色陽光”為注冊商標的地熱鋪塊和系列輕質墻板。
2002年,王才德組織專家組,并會同有關權威人士進行反復考察、論證、總結,攻關芯核發泡混凝土保溫砌塊。丹東建委墻改辦及有關部門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公司先后投資近3000萬元,歷經4年反復試驗、檢測,2006年年末,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芯核技術發泡混凝土保溫砌磚塊及專用全自動生產線終于獲得成功,產品通過國家和省級檢測及工程試用,性能全面超越現有標準。
與此同時,丹東厚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也在尋覓節能環保的建材。厚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2006年開發建設丹東厚樸小區,當得知陽光新型建材研發有限公司新研發的芯核發泡混凝土保溫砌塊已開始試產,立即派技術人員測試該保溫砌塊的抗壓強度與導熱性能,經過有關部門的比較分析,兩項主要性能在節能指標和質量上遠超現有標準,而且能使日后相關物業管理費用大大降低,價格相同,施工期縮短,也解決了1—2層商業網點外粘貼面磚的難題。因此,厚樸公司決定小區建設使用該產品。
據丹東市經貿委介紹,丹東有30多家企業,這些企業或在建筑、或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或在新型墻體材料、或在資源綜合利用、或在循環經濟方面,找到了“科研”創新的節能減排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