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頭痛的“下腳料”,在佳諾水泥有限公司的眼里,就成了寶貝。8月1日,記者在玉環大麥嶼開發區,見識到了這家變廢為寶,利用廢渣資源發展散裝水泥的企業。
2002年6月,諸暨人王水亞來到了玉環,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玉環縣,基礎設施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王水亞從中看到了商機。
2003年王水亞創立的浙江佳諾水泥有限公司成了當時臺州市境內規模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建成投產之際,正逢華能電廠落戶玉環。當時,電廠每年要產生大量的粉煤灰、煤渣、脫硫石膏等下腳料,由于沒有場地堆放,處理這些廢料成了令人頭痛的事。
王水亞卻眼前一亮:這些粉煤灰、煤渣、脫硫石膏,不正是制造水泥最好的原料嗎?!
“佳諾”開始利用粉煤灰、煤矸石作混合原料,工業廢石膏渣代替天然石膏進行水泥生產,廢渣資源利用率為30%以上。
“佳諾”的綜合利用之路越走越寬廣。目前,公司年產30萬立方的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既推廣了散裝水泥,又節約了水泥包裝,減少粉塵及澡音污染,粉磨-攪拌一體化使包裝水泥帶來的資源消耗、成本升高、污染加重等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不僅每年要“吞吃”華能電廠的8萬噸煤灰等廢料,“佳諾”每年還要“消化”一些小廠鍋爐產出的廢渣等下腳料。“綜合利用使‘佳諾’與‘華能’實現了雙贏。 ”佳諾水泥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徐鐵銘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利用這些天然的下腳料,省去了研磨成本,企業生產每噸水泥可節電4度左右;因為“華能”就在“佳諾”附近,運輸成本節省了近70%……“總之,‘佳諾’和‘華能’形成了一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共贏的產業鏈條。”
2002年6月,諸暨人王水亞來到了玉環,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玉環縣,基礎設施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王水亞從中看到了商機。
2003年王水亞創立的浙江佳諾水泥有限公司成了當時臺州市境內規模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建成投產之際,正逢華能電廠落戶玉環。當時,電廠每年要產生大量的粉煤灰、煤渣、脫硫石膏等下腳料,由于沒有場地堆放,處理這些廢料成了令人頭痛的事。
王水亞卻眼前一亮:這些粉煤灰、煤渣、脫硫石膏,不正是制造水泥最好的原料嗎?!
“佳諾”開始利用粉煤灰、煤矸石作混合原料,工業廢石膏渣代替天然石膏進行水泥生產,廢渣資源利用率為30%以上。
“佳諾”的綜合利用之路越走越寬廣。目前,公司年產30萬立方的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既推廣了散裝水泥,又節約了水泥包裝,減少粉塵及澡音污染,粉磨-攪拌一體化使包裝水泥帶來的資源消耗、成本升高、污染加重等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不僅每年要“吞吃”華能電廠的8萬噸煤灰等廢料,“佳諾”每年還要“消化”一些小廠鍋爐產出的廢渣等下腳料。“綜合利用使‘佳諾’與‘華能’實現了雙贏。 ”佳諾水泥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徐鐵銘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利用這些天然的下腳料,省去了研磨成本,企業生產每噸水泥可節電4度左右;因為“華能”就在“佳諾”附近,運輸成本節省了近70%……“總之,‘佳諾’和‘華能’形成了一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共贏的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