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市民會發現,泰山路的東段近日變成了淺綠色。
這可不是誰潑灑的顏料,而是沈陽首條綠色市政馬路。
從沈陽市城建局獲悉,沈陽北部“動脈”泰山路改擴建工程已于日前竣工。
綠色路面既美觀又防滑
這條綠色路面從北陵東門至原高爾夫球場,全長720米,寬3米。不僅色彩美麗,而且走在上面感覺有點彈性,且防滑耐磨。
綠色路面屬于一種“壓膜”技術,就是在普通的水泥混凝土上面壓上一層綠色的特殊物質,造價比普通水泥混凝土略貴。曾在沈陽部分公園的甬道上使用,但還未應用到市政路上。
沈陽市城管局局長助理、市政處處長李榮波表示,綠色路面的最大功能是景觀作用,與北陵公園景色相互映襯。
“至于使用壽命目前還不清楚,但其底層的水泥混凝土設計使用壽命是30年。”李榮波說。
彩色路面目前在沈推廣難
在國內廣東、西安等地已經將彩色路面應用到公路、橋梁等機動車路面上,不僅美化了城市環境,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司機的視覺疲勞。
那么,沈陽市是否也會將這種彩色路面由非機動車道推廣到機動車道和公路上呢?
李榮波表示,目前還不適合在沈陽推廣彩色路面。一方面是造價比普通的瀝青路面要貴,另外,生產這種原料的廠家也很少,將來維護起來難度很大,相關部門還沒有此類規劃。
泰山路改擴后更加人性化
改擴建后的泰山路不僅更美了,而且交通也將更加順暢。
改擴建前的泰山路人行道在1米~3.5米間,且人車混行,交通秩序混亂。改造后,泰山路從陵東街至北陵公園正門停車場的970米路面向北擴寬約7米,這7米原為北陵公園的園區。
改造后的泰山路增加了1.5米寬的隔離帶,將非機動車道與新建的3米寬的人行道攔開,實現了人車分行。在人行道與北陵公園之間還規劃了4.5米寬的綠化帶。
值得一提的是,走在人行道上還可以與一些珍貴的樹木“親密接觸”,形成了沈陽首條在樹林中穿行的人行道。
這些珍貴樹木有挪威槭、紅肉蘋果、光輝海棠等。這樣泰山路一帶從5月到9月都會有花開的景色。
為了體現人性化設計,改造后還在人行道上設置了9個休息島,座椅都是挪威松木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