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家住肥東縣撮鎮鎮的農民王家軍給本報來電:合肥三縣農村何時推廣應用散裝水泥?據稱,目前在河北省內丘縣的內丘鎮,幾乎是家家蓋新房都用散裝水泥,不僅每噸水泥節省10多元錢,而且改善建筑工人的環境。而在合肥三縣推廣應用散裝水泥,一個字:難!
合肥曾作過嘗試
目前三縣范圍內,應用散裝水泥還幾乎是空白。最近一段時間,肥東縣城開始應用,那是縣城中連片開發房地產所致。據市農委主任戴昭運介紹,合肥三縣也曾作過嘗試,但后來難以推而廣之。首先遇到的問題是“發散”,即運輸工具的限制。如今市民看到的在城區內的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重達40多噸,農村的道路路況差,最主要的還是農村建房分散,用量小,像城里那個大噸位的散裝專用車跑不了;其次是難在“用散”,有不少農民認為散裝水泥是“落地灰”,擔憂質量沒保證,怕散裝水泥缺斤少兩,不如袋裝水泥上標注清楚,多少號水泥,一目了然。
城區推廣市場化
合肥城區內的散裝水泥應用也就是近六七年的事。據合肥天柱混凝土有限公司孫祖銀介紹,我市推廣散裝水泥雖然時間不長,但目前已發展到有40多家商品混凝土公司,年產商品混凝土約700多萬方。這一切都是市場需求強有力拉動的。可以說,眼下城區內真正還在用袋裝水泥的只有兩塊:建筑房內外的粉刷層以及家庭內的裝飾,這兩塊占建筑物總量已不足20%。
一字之差差天壤
可能不少市民不太了解,水泥由袋裝改散裝,僅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據曾在本地水泥廠工作的彭發能介紹,水泥廠包裝車間內天天是粉塵飛揚,工人們把一包包水泥從生產線上抬到手推車上,來回搬運入庫,每個工人周身都是“灰不溜秋”。現階段好啦,散裝水泥在專用的密封容器、管道中流轉,免除了紙袋車間、包裝車間、成品倉庫等環節。據統計,我國年產水泥10多億噸,其中有60%多為紙袋或塑料編織袋包裝后出廠、運輸、儲藏和使用,這就意味著還有上百萬人群在袋裝水泥“線”上受苦。
呼喚市場之手
據有識之士呼吁,目前合肥市三縣農村推廣應用散裝水泥,正是天賜良機。一來國家在引導農民搞新農村建設;二來國家有政策鼓勵建筑市場使用散裝水泥;三來國內已有成功開拓農村市場之先河——即由龍頭企業市場化運作,改裝小型適用的小散裝水泥罐,采用小拖拉機運輸,讓農民嘗甜頭,得實惠,這塊市場需求可大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三縣推廣應用散裝水泥,又不難!
背景資料:
我國年產水泥量、用量已連續22年居世界首位,其中2005年占世界總量的45%。·發達國家已于上世紀70年代實現了水泥散裝化。·據有關部門統計,每萬噸水泥僅袋裝改散裝,可節約木材330立方米,電7.2萬度,綜合經濟效益50萬元以上,所以我國也早制定出加快發展散裝水泥的一系列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