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經委的支持下,我們正在申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希望非常大。”3月23日,江麓機械集團總經理柳秀導在接受采訪時,興奮地對記者表示。非常巧合的是,當天由省經委率隊的新型工業化采訪團先后走訪了三一重工、湘潭電機集團和江麓機械集團,前兩家企業都已是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缺乏高技術含量、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的困窘一直是湖南工業之痛。而自主創新,走高科技之路,恰恰是新型工業化最重要的著力點。
從1993年起步,三一重工在短短13年內發展成為國內混凝土機械行業第一品牌,該行業全球排名列前三甲。“我們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7%投入研發,為國內同行業平均水準的3-5倍。”三一重工副總裁何真臨表示。顯然,高投入帶來了高創新成果,三一創造出一系列“國內第一”甚至“世界第一”:66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被譽為“神州第一吊”的400噸履帶起重機、世界首臺高效無泡高速鐵路瀝青砂漿車等。
湘潭電機和江麓機械集團同樣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銜枚疾進。湘潭電機先后研制開發新產品1100多項,其中有100多項填補了國內空白,創造了30多個全國第一。
而有著濃厚軍工背景的江麓機械集團在自主創新歷程中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十五”以來,江麓集團完成研制、生產能力投資5億多元,投入科技開發資金1億多元,完成產品研制和工藝研究項目160多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8項。2006年,江麓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由全面虧損轉為盈利。
“三一、湘電、江麓,再加上中聯和山河智能等企業,構成了湖南工程機械板快的脊梁。自主創新就是挺起這一脊梁的內在骨髓。”省經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缺乏高技術含量、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的困窘一直是湖南工業之痛。而自主創新,走高科技之路,恰恰是新型工業化最重要的著力點。
從1993年起步,三一重工在短短13年內發展成為國內混凝土機械行業第一品牌,該行業全球排名列前三甲。“我們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7%投入研發,為國內同行業平均水準的3-5倍。”三一重工副總裁何真臨表示。顯然,高投入帶來了高創新成果,三一創造出一系列“國內第一”甚至“世界第一”:66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被譽為“神州第一吊”的400噸履帶起重機、世界首臺高效無泡高速鐵路瀝青砂漿車等。
湘潭電機和江麓機械集團同樣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銜枚疾進。湘潭電機先后研制開發新產品1100多項,其中有100多項填補了國內空白,創造了30多個全國第一。
而有著濃厚軍工背景的江麓機械集團在自主創新歷程中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十五”以來,江麓集團完成研制、生產能力投資5億多元,投入科技開發資金1億多元,完成產品研制和工藝研究項目160多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8項。2006年,江麓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由全面虧損轉為盈利。
“三一、湘電、江麓,再加上中聯和山河智能等企業,構成了湖南工程機械板快的脊梁。自主創新就是挺起這一脊梁的內在骨髓。”省經委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