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處理的建筑垃圾被一些無德司機肆意傾倒。(記者李福民實習生張延博攝)
一邊是城市與日俱增的建筑垃圾無處安身,影響市容,一邊是粘土燒磚大量地破壞耕地,污染環境。有識之士嘗試用建筑垃圾造建材,使其得到循環利用,同時解決了雙重的難題。然而,用雙腳踩出一條新路自然不會輕松……
古城北郊,與繞城高速交會的一條無名小路兩邊,高約兩米左右的建筑垃圾綿延堆放有1公里長,其規模之巨令人觸目驚心。而在東輔道一段的西側,更有大量的建筑垃圾鋪滿地面,同時還有很多五顏六色的生活垃圾混入。保潔員無奈地說,這些都是附近村里的人倒的,有的建筑垃圾已經堆了好幾年。正在這個當口,只見滿載建筑垃圾的車輛還不斷駛向這里,垃圾一車車地倒下,使這里正在形成一所傾倒場。當記者攔擋一輛垃圾車想問清緣由時,司機誤以為要查車的牌照,竟然倉皇奪路而去……
填埋豈能一勞永逸?
一些素質較差的司機為了避免向消納場交傾倒費,或者因為填埋場距離過遠,經常在運輸過程中把建筑垃圾隨意傾倒,原來清澈的水面不見了,干涸的村頭池塘中塞滿了建筑垃圾,綠色田野里也多了一些灰色污染,寬敞的路面又被建筑垃圾擠占了大半,更有甚者,還有人將建筑垃圾傾倒在渭河河床中。無疑,這種隨意的傾倒嚴重影響著市容環境衛生,悖逆于西安市目前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大目標。
當然,被沿途傾倒的垃圾只占到全市建筑垃圾總量的極少部分。據了解,西安市每年在建的建筑工地有500多個,目前年產建筑垃圾3000萬噸,按照《西安市建筑垃圾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其中大部分垃圾被運輸到郊外填埋,另外設想在城市中用垃圾造山的辦法一直沒有施行。
隨意傾倒造成環境污染,那么填埋就能一勞永逸了嗎?我們知道,建筑垃圾的成分主要是氧化鈣,被埋入土地之后,將永遠不能被分解重新變成黃土。現實中可以看到,兩千多年前的古墓中出土的磚瓦,如今依然堅硬,這充分說明建筑垃圾無論埋到哪里它都是一個萬年渣,導致土地不易復墾,影響土地質量。還可以設想,許多年后要在填埋建筑垃圾的地方建樓房,由于地基強度不夠,垃圾還要被重新挖出,再填埋黃土才能施工,造成重復勞動。
暫且不說為填埋垃圾每年所需要花費的土地征用費,以及因為運距過遠產生的巨額的清運費,最讓人擔憂的是,全市目前已經面臨著消納場不足的現狀。西安市目前正規的建筑垃圾填埋場是5個:未央的后圍寨、八家灘,灞橋的備戰橋,長安的強家溝和西楊萬村,還有一些沒有納入管理的“黑消納場”。而后圍寨的消納場短期內就會填滿。不容回避的是,西安市二環內城中村近220座,三環內預備拆遷的城中村還有幾百座,其拆遷的建筑垃圾總量將相當于西安市10年產生的建筑垃圾總和。目前垃圾基本利用郊區的自然溝壑、沙坑、灘涂進行填埋,可是這些條件都非常有限,不遠的將來具有天文數字之巨的建筑垃圾還能在哪里找到安身之處?
建筑垃圾的填埋不但侵占土地,運輸途中造成污染,最新研究還發現,它不像人們想象得那樣無毒、無害,它簡單填埋后在厭氧的條件下產生的游離離子和硫化氫氣體,可以污染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土壤!
建筑垃圾真成了無處可置的公害了嗎?“垃圾是擺錯了位置的財富”,科學家曾經說過。好在一些有識之士已經覺醒,率先開始了為建筑垃圾尋找既環保又符合循環經濟規律的處置辦法。
覺醒垃圾造磚不容質疑
據了解,主要由拆遷產生的建筑垃圾其中無機物占95%左右,有機物和土壤占5%。經過一系列科學的工藝加工,能生產出80%左右的磚末和砂漿末,15%左右的混凝土再生骨料。磚末和砂漿末可以用于制作非承重輕質磚,混凝土再生骨料可用于制作承重磚、道沿、路面磚、護坡磚、鋪路二灰石、通信電纜地埋管、路地面墊層等。如此操作,建筑垃圾就可以無止境地循環利用下去。
記者從市市容園林局獲知,目前我市有兩三家企業已經開始嘗試用建筑垃圾制作建材,盡管規模、產量有限,但無疑他們已經為建筑垃圾資源化點亮了星星之火。
記者輾轉找到位于北郊的一家利用建筑垃圾造免燒磚的企業。工廠偌大的場地上堆滿了用建筑垃圾制造的再生磚和再生砌塊。
具有建筑專業背景的董事長王西曾經擁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但知識分子關注、干預社會的意識,和年輕人創造業績的激情,使他不能滿足于原有的工作,而是把目光敏銳地投向了建筑垃圾循環利用這一課題。他經過多方調查了解和艱苦地科學實驗,2002年就開始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三項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方面的系列專利技術,建筑再生資源墻體和一種裝配式綠色文化圍墻已獲專利權,另一項已獲初審。
2004年底,他多方籌措到資金,進行產品的中試,取得了各種證書,建成小規模生產線。2005年底,又籌資建成目前這條半自動化生產線。王西給自己的企業起名為:西安藍綠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其意義在致力于保護藍天、綠地、空氣和河流,并極力倡導資源化回收利用城市擴展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以及城市污水的再生資源———城市中水。
據介紹,建筑垃圾拿來后,經過一系列科學處理,由經過改進后的制磚機制出各種規格的磚和砌塊。其生產過程不會產生任何污染。據說,這種磚相對空心粘土磚重量輕,能降低建筑物的總荷載,增強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而獨特的孔型結構,使得保溫、隔熱、隔音性能也有很大優勢。
現狀企業發展舉步維艱
然而,用雙腳踩出一條新路總不會是輕松的。
目前這個半自動化生產線理論產量是一天生產2千立方再生磚,而實際上由于種種原因,產量只達到1千立方,每天僅能消納四五車垃圾。企業在虧損的狀態下艱難地運轉。說到此曾經豪情萬丈、雄心勃勃的王西面露疲憊之色。
因為目前還沒有垃圾磚廠通過合法手續準予收費,所以原本消納建筑垃圾司機是需要向消納場所交費的,而實際上企業情急之下經常需要從司機手中花錢買垃圾。
用地是企業的燃眉之急。按照國家規定,農業用地不能隨便轉為建設用地,所以他為尋找廠址花費了很大精力,最終不得不暫時選用目前的這塊地。而這塊地距離村民很近,電、路、水都存在問題,生產屢屢受阻,只能臨時使用,不能做長遠打算,讓王西不勝其煩。同時因為面積過小,也不能滿足規?;a需要。理想中污水處理廠的中水還沒有得到使用。
盡管國家規定粘土實心磚禁止使用,但實際上農民建房、工地圍墻、臨時建筑都在使用。粘土空心磚雖受限制,而實際上還在非常普遍地使用。加之新生事物再生磚的質量標準尚未制定,以及宣傳的不到位,導致人們對再生磚的認知度非常低,銷路很成問題。當他們與一家家工地聯系銷售時,很多人都疑惑地反問:“垃圾還能造磚?”
最近,氣溫越來越低,造磚時需加入防凍劑等材料,又要加大成本,企業不得不暫時停產。
理想與現實的距離讓王西經常懷疑自己的行為是否過于超前。
另一家建筑渣土再生利用企業位于三橋地區,它的狀況更為尷尬。據該公司聯系人介紹,他們從2003年8月就關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問題,而當時,建筑垃圾的處理正是西安市的頭疼事,市上有關領導親自給建筑垃圾尋找安身之處的舉動,讓企業很看好建筑垃圾處理的前景。
目前,該公司已經建成占地100畝的廠房及生產線,對建筑垃圾進行分揀、破碎處理和篩分。粗料可以用作軟基礎處理,但由于運距問題,產品銷路受到限制。和長安大學、市政研究院進行的建筑垃圾替代筑路二灰石石料研究,已經通過了抗壓試驗,證明筑一般公路沒有問題,市政研究院甚至在草陽路、工農路、長鳴路等4條道路的施工設計上提出試用這種由建筑垃圾再生而成的新材料,卻遭到了施工方的反對,原因是沒人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還試驗出了用建筑垃圾細料制作的透水磚和道沿磚,同樣由于銷路問題沒敢批量生產。用建筑垃圾生產構件搞組裝式樓房的專利也正在申請中,不過經過前兩樣產品的入市失敗,企業對這項技術的前景已經處在觀望狀態。
這家企業遇的最大障礙依然是用地問題。由于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在我國尚處于研試階段,故全國各大城市、包括我市均未納入城市規劃,項目用地手續無法完全合法化。在記者采訪期間,公司法人已經因為用地問題遇到尷尬,使剛剛有些許起色的企業重新陷入困頓。
遠景合理布點以點帶面
阻力橫亙于前行的途中,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企業舉步維艱,但這項事業倘獲成功將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先行者不愿放棄。全市目前的粘土磚廠100多家,若被環保再生磚廠取而代之,市場前景蔚為可觀。西安市每年產生建筑垃圾3000萬噸,若將其中的一半用于制造再生磚,可避免燒磚廠破壞的耕地近千畝,少燒幾十萬噸標準煤,少排幾萬噸二氧化硫廢氣。
出于對各種因素的綜合考慮,有專家設想在北三環外第四污水處理廠下游,建造西安市建筑垃圾制造再生磚“示范基地”,可就近大量使用建筑垃圾和中水及北郊熱力公司的粉煤灰,其環境、社會、經濟效益更加顯著。同時在東、西、南其它三個方向的三環附近,合理布局,建造建筑垃圾制造再生磚“示范點”,大量生產建筑再生骨料,給附近生產免燒磚的廠家提供原材料———再生輕質骨料,讓這些二級單位依“示范基地”和“示范點”而生存,用經濟和行政手段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合理布點,以點帶面,最終全線突破”———這能否成為西安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的總體發展思路?
關注政府聚焦建筑垃圾
令人欣喜的是,政府已經開始對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給予關注。
受楊廣信副市長委托,2006年11月20日,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建政召集市發改委、市經委、市財政局、建委、市政委、規劃局、國土局以及兩家建筑渣土再生利用企業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推廣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有關問題。會議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意義給予高度肯定:認為這種舉措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循環經濟的具體體現,不僅有利于環境保護,而且可以大量保護耕地,節約建筑成本。推廣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項目,對我市實現“四城同創”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會議把企業用地放在首要位置予以考慮。確定市國土局在東西三環、南北繞城以外,城市近郊的建設預留地中,結合各區正在進行的磚瓦窯布局規劃,盡快選幾宗土地或選幾處廢棄的工礦企業、粘土磚窯作為推廣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項目的用地選點。規劃局根據選點意見,按照布局合理、符合城市總體規劃、接近污水處理廠、交通方便的原則,在全市周邊定點一批推廣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項目。
同時敦促市建委牽頭,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企業生產的各類產品進行技術認定,并確定其規格、抗壓強度、密度等級、吸水率、輻射等方面的產品技術標準。
市市容園林局結合正在制定的建筑垃圾消納收費標準,明確由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企業,收取建筑垃圾消納費用。
市發改委、市建委對使用了建筑垃圾再生磚的建筑企業,按照使用節能材料相關優惠政策,適當提高“節能押金”返還比例。
同時號召從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企業應加強合作,互相聯盟,盡可能實現資產重組,擴大規模,將產業做大做強,以利于項目推廣。
政府的關注為企業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動力。
呼吁不容回避的話題
政府的指令變為實際的行動,其中還有一段距離。
盡管政府已明確要求為建筑垃圾循環利用項目選點,但由于近期國家對建設用地嚴格控制,使有關部門和相關區政府心有余悸,不敢輕易為之?!敖ㄖh利用企業一般只需對所使用土地進行平整,而不會隨意開挖,不會影響土地復耕。有關部門和相關區應該對此使用一些變通辦法,使這些能產生良好社會效益的企業盡快找到安身之處,盡快發展壯大起來。”對建筑垃圾資源化一直給予高度關注的市人大常委高獻提出了這樣的看法。對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意義各部門和相關區應該有更清楚的認識,才能甘愿克服種種困難,進一步加快各種審批協調節奏,使這項事業盡快運轉起來。
工業重鎮沈陽曾經是存在嚴重污染的城市,而如今短短幾年已經一躍而成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這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做法。據了解,其最為有力的一種做法就是,將綠色GDP納入干部考核任免體系,使政府的每一個環節都因此而振作起來,隨著審批協調節奏的加快,成效自然凸顯。
我市目前還在少量使用粘土實心磚,同時在普遍使用粘土空心磚,豈不知在林立的高樓背后蘊藏著巨大的資源浪費。據了解,一個燒磚廠一年可生產2000萬塊左右的標準磚,可用去土地7-8畝,西安市有大小磚廠100多家,每年燒磚毀田近千畝。而土地有很難的再生性,其與環境、交通、文化構成制約城市發展的四大門檻。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人均耕地0.8畝為土地警戒線,西安市即處于警戒線以下,避免毀田燒磚已是當務之急。且燒磚過程中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煙塵,嚴重影響著大氣環境質量。無論從節約資源或避免污染的角度出發,免燒磚相比燒結磚都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粘土磚退出市場是大勢所趨。建議政府拿出切實的政策,在2-3年內逐步將空心粘土磚在高層建筑及框架結構建筑中予以限制直至禁止,使其僅在多層磚混結構建筑中使用,同時鼓勵垃圾再生磚盡快進入市場。據了解,上海的做法是對粘土磚每塊加收8分錢的“黃土資源費”,限制它的銷售,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省的寶雞也已經通過幾年的努力,將空心粘土磚從高層和框架結構建筑中逐出。
今年年底之前,我國的《循環經濟法》草案有望出臺,這對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應該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已經是不容回避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