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參加了市質監站組織的對廣州市商品混凝土質量監督檢查的企業復查工作,檢查了十多家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現把所看到的砼生產企業在質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幾個問題在此提出來,希望大家注意,以免在下一輪的檢查中陷于被動。
一、管理機構及人員方面的問題
1、企業管理機構及工程技術人員配置與質量保證體系文件和資質證書申報表人員不符,管理技術人員嚴重不到位.企業要落實管理機構的配置,技術負責人和試驗室負責人變動應及時到有關批準或備案部門辦理變更手續。要按企業資質等級要求配齊工程技術人員,且必須有可查證的材料證明在企業工作(勞動合同、社保、技術資料或記錄中的簽名等)。
2、試驗室人員無試驗員上崗證或試驗工操作證,少數有證人員不上崗(沒有在相應的技術資料或試驗記錄上簽名)。企業應按需要培訓足夠的持試驗員上崗操作證人員,無證人員不能上崗及在試驗記錄上簽名。有證人員需要調動工作后要在企業的管理資料上反映出來,并及時補充試驗和一線生產技術人員,不能搞有證的不簽名(不做試驗檢測工作),簽名的(做試驗檢測工作)沒有證。
二、質量管理文件方面的問題
1、質量管理文件的整理混亂,系統性較差。在這方面,已進行ISO認證的企業文件整理相對有系統一些,未進行ISO認證的企業文件整理相對差一些。但在檢查中也發現有幾個企業雖然進行了ISO認證,但文件內容空洞抽象,根本起不到指導企業做好質量管理的作用。令人懷疑其ISO認證的真實性。
2、質量管理文件的針對性差,作業指導書脫離生產實際,該做的沒有寫,寫出來的難以做到,根本不是內行人寫出來的。這些企業只能靠人指揮工作,無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操作制度和工作指南。
3、企業應有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文件,各部門應有本部門應執行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和作業指導書。部分企業僅有一套。
三、試驗室管理
1、計量器具儀表計量過期未及時檢定,或有些必須強檢的儀器設備從未送檢。
2、試驗室自檢制度不完善,沒有相應的自檢制度和記錄。
3、忽視標準養護室的溫度、濕度控制設備的完好性和自動控制儀的工作是否正常。養護室不具備有效的溫、濕度控制能力,溫、濕度記錄造假。
4、原材料的進場檢測缺項較嚴重,沒有按有關《標準》和企業的質量管理規定對原材料進行試驗檢測。
5、試驗過程查不到原始記錄和試驗數據,僅有結果和試驗報告,疑似造假明顯。
6、代簽名的情況十分普遍,查原始記錄和試驗報告,甚至對照勞動合同,一個姓名的簽名有多個版本。必須強調誰操作、誰簽名、誰負責,絕不允許代簽名,以免引起責任不清、責任糾紛。對于企業技術負責人和試驗室負責人的簽名更要嚴格規定,可以用企業管理文件和質量體系文件規定簽名責任人及責任人不在時的委托代簽權限。企業可規定不止一個人的簽名責任。
四、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文件交接責任
企業各部門之間往來的文件和各種生產通知書,應有發出人和接收人分別簽名確認,以明確責任,如生產任務通知單、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混凝土配合比調整通知、砂石含水率調整通知等,涉及到多少個不同部門,就要有多少聯單,相應責任人(發出人、接收人)應分別簽字,定期匯總由各部門存放待查。檢查人員查核時應可以在各部門調出對照核對。
五、生產過程中的管理
1、生產部配料操作員接到試驗室(技術部)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書后,按照生產任務通知單把配合比用料量輸入配料電腦,應由試驗室(或質量監督員)核對無誤后,雙方做好記錄簽名確認,減少出錯機會。
2、生產部生產操作員、調度人員應做好每天的生產日志記錄。如實記錄當班生產的異常情況、設備情況、工地反饋意見,有關電話通知記錄和生產任務記錄;對下一班工作人員做好交接和提示。
一、管理機構及人員方面的問題
1、企業管理機構及工程技術人員配置與質量保證體系文件和資質證書申報表人員不符,管理技術人員嚴重不到位.企業要落實管理機構的配置,技術負責人和試驗室負責人變動應及時到有關批準或備案部門辦理變更手續。要按企業資質等級要求配齊工程技術人員,且必須有可查證的材料證明在企業工作(勞動合同、社保、技術資料或記錄中的簽名等)。
2、試驗室人員無試驗員上崗證或試驗工操作證,少數有證人員不上崗(沒有在相應的技術資料或試驗記錄上簽名)。企業應按需要培訓足夠的持試驗員上崗操作證人員,無證人員不能上崗及在試驗記錄上簽名。有證人員需要調動工作后要在企業的管理資料上反映出來,并及時補充試驗和一線生產技術人員,不能搞有證的不簽名(不做試驗檢測工作),簽名的(做試驗檢測工作)沒有證。
二、質量管理文件方面的問題
1、質量管理文件的整理混亂,系統性較差。在這方面,已進行ISO認證的企業文件整理相對有系統一些,未進行ISO認證的企業文件整理相對差一些。但在檢查中也發現有幾個企業雖然進行了ISO認證,但文件內容空洞抽象,根本起不到指導企業做好質量管理的作用。令人懷疑其ISO認證的真實性。
2、質量管理文件的針對性差,作業指導書脫離生產實際,該做的沒有寫,寫出來的難以做到,根本不是內行人寫出來的。這些企業只能靠人指揮工作,無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操作制度和工作指南。
3、企業應有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文件,各部門應有本部門應執行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和作業指導書。部分企業僅有一套。
三、試驗室管理
1、計量器具儀表計量過期未及時檢定,或有些必須強檢的儀器設備從未送檢。
2、試驗室自檢制度不完善,沒有相應的自檢制度和記錄。
3、忽視標準養護室的溫度、濕度控制設備的完好性和自動控制儀的工作是否正常。養護室不具備有效的溫、濕度控制能力,溫、濕度記錄造假。
4、原材料的進場檢測缺項較嚴重,沒有按有關《標準》和企業的質量管理規定對原材料進行試驗檢測。
5、試驗過程查不到原始記錄和試驗數據,僅有結果和試驗報告,疑似造假明顯。
6、代簽名的情況十分普遍,查原始記錄和試驗報告,甚至對照勞動合同,一個姓名的簽名有多個版本。必須強調誰操作、誰簽名、誰負責,絕不允許代簽名,以免引起責任不清、責任糾紛。對于企業技術負責人和試驗室負責人的簽名更要嚴格規定,可以用企業管理文件和質量體系文件規定簽名責任人及責任人不在時的委托代簽權限。企業可規定不止一個人的簽名責任。
四、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文件交接責任
企業各部門之間往來的文件和各種生產通知書,應有發出人和接收人分別簽名確認,以明確責任,如生產任務通知單、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混凝土配合比調整通知、砂石含水率調整通知等,涉及到多少個不同部門,就要有多少聯單,相應責任人(發出人、接收人)應分別簽字,定期匯總由各部門存放待查。檢查人員查核時應可以在各部門調出對照核對。
五、生產過程中的管理
1、生產部配料操作員接到試驗室(技術部)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書后,按照生產任務通知單把配合比用料量輸入配料電腦,應由試驗室(或質量監督員)核對無誤后,雙方做好記錄簽名確認,減少出錯機會。
2、生產部生產操作員、調度人員應做好每天的生產日志記錄。如實記錄當班生產的異常情況、設備情況、工地反饋意見,有關電話通知記錄和生產任務記錄;對下一班工作人員做好交接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