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福州市規劃部門獲悉,日前,三環路二期工程規劃設計方案已通過專家論證。規劃中的三環二期全長10.87公里,沿途將建2座互通立交橋、4座分離式立交、9座水橋。
據規劃部門相關人士介紹,工程預計年底開工,將有望明年底前投入使用。按照規劃,建成后,道路設計標準寬度79米,主路計算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輔路計算行車速度40公里/小時。
三環二期全線經過3江15村
據記者了解,規劃中的福州市三環二期工程起于灣邊互通立交,經灣邊村、上岐村、陽岐村、陽下村、木排江、六鳳村、吳山村、烏龍江、吳鳳村、帝封江、浦口下洲村、敖江村、敖山村、乾元村、省商業學校北側圍墻、杜園農民新村,福廈路、三豐鞋業公司、福州汽車檢測中心、市公安局車輛管理所、城門獅山村、林浦村、紹岐村,止于魁岐大橋南岸。全線經過3江15村。
三環二期全長約11.6公里,扣除包含在灣邊立交的720多米后,項目實際長度約10.87公里。全線將拆遷的房屋面積約18萬平方米。
據規劃部門相關人士介紹,由于三環二期工程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因此,包括對主、輔路的配置,以及為保證道路的通暢在沿途將修建2座互通立交橋、4座分離式立交橋、9座水橋等都做了充分的規劃設計,乃至工程道路的綠化、環保,規劃中的三環二期工程都將堪稱一絕。
道路規劃主路單向設三車道
經過對交通流量的測算后,規劃中的三環二期的路面工程,將在主路采用單向三個車道,輔路單向兩個車道的標準進行修建。
據規劃部門的相關人士介紹,從三環二期工程的交通功能來看,其主要擔負連接城市各組團交通和過境交通,交通流量大,設計雙向6車道可以滿足2030年內的主路交通量需求。
但站在發展的角度,規劃中的三環二期工程在6車道的主路兩側各設置了3.5米寬的緊急停車帶,以備在遠期交通進一步發展時,可以通過標線劃分改為8車道。
主、輔路面均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
此外,三環路二期工程將根據建設部的《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來布設公交停靠站點。
公交中途站設置在交叉口出口50—100m以外處,上、下行對稱的站點在道路平面上錯開,即對置設站,共在慢車道上設置公交車站7對,將采用港灣式站點設置中途站。
螺洲互通專家推薦“梨形”方案
據介紹,依據福州市的路網規劃,在49.5公里長的三環路上一共布設了14座互通式立交,其中三環二期內設了兩座立交,其分別為螺洲大道互通立交、福泉高速連接線互通立交。
螺洲大道立交相交道路為螺洲大道,其規劃寬度40米,為聯系市區與青口組團的交通干道。
根據新一輪交通規劃綱要,擬把螺洲大道三環至青口片區的路段調整為城市快速路,同時調整螺洲大道北段線位與南臺大道連接,形成南起青口,貫穿南臺島幾何中心,通過六一路連接火車站的全市最長的南北向干道。因此,該節點被專家定性確定為三環與南向射線的部分樞紐組合互通。所以,三環二期工程在該處擬修建一座互通立交橋。
依據測算的交叉口流量,規劃對布設的互通立交進行2個方案的比選:方案一:部分半定向組合,平面造型呈梨形的互通立交;方案二:部分苜宿葉組合,平面造型呈喇叭形的互通立交橋。
據規劃專家介紹,上述2個方案的互通立交在功能上基本相似,也都體現了部分樞紐互通立交的特點,滿足各方面交通量的需求。2個方案僅對高架匝道,特別是左轉匝道采用不同的布設方式,以形成在交通組織和景觀效果等方面有所差異的不同形態。
規劃專家經過細致的比較后,推薦在螺洲互通立交選擇方案一,即部分半定向組合,平面造型呈梨形的互通立交。
同時據規劃部門的相關人士介紹,由于考慮到規劃中的螺洲大道建設尚未列入計劃,同時也為控制三環二期工程的建設規模,螺洲互通立交將采取分期修建的方式。在三環二期工程中將主要修建主線高架但預留匝道口,便于后期實施時再接入。
福泉高速互通專家推薦“定向組合”
由于三環二期工程將與福泉高速公路相交,而交叉口同時為四路交叉口,東連福泉高速路,西接規劃中的林浦路(另一擬建的城市快速路),南北向為三環,北接魁岐大橋。
從對相交道路的性質分析后,三環二期工程規劃決定在該節點設置全互通樞紐立交。
依據測算的交叉口流量,規劃對布設的互通立交進行2個方案的比選:方案一:部分定向組合立交方案,立交的主要匝道布設在西象限內;方案二:部分苜宿葉組合立交方案,主要匝道布設在東、西象限內。
規劃專家認為,2個方案的互通立交在功能上基本相似,也都體現了部分樞紐互通立交的特點。2個方案僅對高價匝道,特別是左轉匝道采用不同的布設方式,以形成在交通組織和景觀效果等方面有所差異的不同形態。
規劃專家經過細致的比較后,推薦在福泉高速連接線互通立交選擇方案一。
四個路口將建分離式立交
依據規劃,為了緩解三環方向的直行流量,三環二期工程將在道路沿線的蓋山路、環島路、一條尚未命名的規劃路以及福廈路交叉口分別設置1座分離式立交。
據規劃部門的相關人士介紹,為了實現合理的交通組織,并且充分考慮到地質條件,規劃中,將蓋山路交叉口采用下沉地道式方案,“鉆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地道式立交方案采用三環路下穿通過與蓋山路的交叉口。地道結構為單箱雙室,中央綠化帶設置豎墻,以分隔空間。
其他三座立交則均設計為主路上跨的高架立交。其中環島路高架立交為兩段設主、輔路出入口的菱形互通立交。
近年來,城市高架橋這一快速路的基本做法,隨著其對環境污染(主要是視覺和噪聲污染)已越來越受到市民的反感。因此,規劃中的三環二期工程在受條件限制而不得不設置高架橋的地方,更重視橋型以及其外觀效果。
九座水橋營造江南水鄉景觀
據規劃部門的相關人士介紹,由于三環二期工程從起點至螺洲立交橋路段大部分臨江,而且沿線河網密布,一片水鄉澤地。所以規劃中的三環二期工程將建設9座水橋,分別為:陽岐河橋、水排江橋、馬洲江橋、吳山河橋、吳山支河橋、義序河橋、義序河帝封江橋、白湖亭河橋、臚雷河橋。
規劃同時還要求橋梁設計除滿足交通功能外,橋形設計還應與環境相協調,營造出江南水鄉的景觀。
相關專家建議橋梁外形宜以拱式橋梁為主,對斜交角度較大的橋梁可采用相對經濟的梁式橋,外加裝飾板形成柔性變化的立面效果。
此外,三環二期共設人行天橋及通道18道,預留人行天橋2處。
道路景觀將體現南臺島風情
據規劃部門的相關人士介紹,由于三環路二期工程地處風景秀麗的南臺島,所以道路景觀的布置將充分體現“福州南臺島風情”的地域特性,并與烏龍江畔、萬頃農田、義序濕地、城門山和未來的城市環境相協調。
道路綠化景觀將選用大葉榕、木棉、桂花、茶花等大花喬木,以及各種棕櫚科植物、花灌木、耐陰性地被等植物配置,圍繞“城南疊翠,晨曦繁花艷”——閩江南岸至螺洲路、“五月槐花,葦畔銀橋下”——螺洲路至馬洲江橋、“斜陽江畔,千里暮嬌霞”——馬洲江橋至灣邊立交橋,這3個設計主題來布置綠化景觀。
此外,在追求景觀人性化的同時,發揮植物的隔聲減噪、吸收有害氣體、吸附塵埃功能,提供生態效應。
據規劃部門相關人士介紹,工程預計年底開工,將有望明年底前投入使用。按照規劃,建成后,道路設計標準寬度79米,主路計算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輔路計算行車速度40公里/小時。
三環二期全線經過3江15村
據記者了解,規劃中的福州市三環二期工程起于灣邊互通立交,經灣邊村、上岐村、陽岐村、陽下村、木排江、六鳳村、吳山村、烏龍江、吳鳳村、帝封江、浦口下洲村、敖江村、敖山村、乾元村、省商業學校北側圍墻、杜園農民新村,福廈路、三豐鞋業公司、福州汽車檢測中心、市公安局車輛管理所、城門獅山村、林浦村、紹岐村,止于魁岐大橋南岸。全線經過3江15村。
三環二期全長約11.6公里,扣除包含在灣邊立交的720多米后,項目實際長度約10.87公里。全線將拆遷的房屋面積約18萬平方米。
據規劃部門相關人士介紹,由于三環二期工程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因此,包括對主、輔路的配置,以及為保證道路的通暢在沿途將修建2座互通立交橋、4座分離式立交橋、9座水橋等都做了充分的規劃設計,乃至工程道路的綠化、環保,規劃中的三環二期工程都將堪稱一絕。
道路規劃主路單向設三車道
經過對交通流量的測算后,規劃中的三環二期的路面工程,將在主路采用單向三個車道,輔路單向兩個車道的標準進行修建。
據規劃部門的相關人士介紹,從三環二期工程的交通功能來看,其主要擔負連接城市各組團交通和過境交通,交通流量大,設計雙向6車道可以滿足2030年內的主路交通量需求。
但站在發展的角度,規劃中的三環二期工程在6車道的主路兩側各設置了3.5米寬的緊急停車帶,以備在遠期交通進一步發展時,可以通過標線劃分改為8車道。
主、輔路面均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
此外,三環路二期工程將根據建設部的《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來布設公交停靠站點。
公交中途站設置在交叉口出口50—100m以外處,上、下行對稱的站點在道路平面上錯開,即對置設站,共在慢車道上設置公交車站7對,將采用港灣式站點設置中途站。
螺洲互通專家推薦“梨形”方案
據介紹,依據福州市的路網規劃,在49.5公里長的三環路上一共布設了14座互通式立交,其中三環二期內設了兩座立交,其分別為螺洲大道互通立交、福泉高速連接線互通立交。
螺洲大道立交相交道路為螺洲大道,其規劃寬度40米,為聯系市區與青口組團的交通干道。
根據新一輪交通規劃綱要,擬把螺洲大道三環至青口片區的路段調整為城市快速路,同時調整螺洲大道北段線位與南臺大道連接,形成南起青口,貫穿南臺島幾何中心,通過六一路連接火車站的全市最長的南北向干道。因此,該節點被專家定性確定為三環與南向射線的部分樞紐組合互通。所以,三環二期工程在該處擬修建一座互通立交橋。
依據測算的交叉口流量,規劃對布設的互通立交進行2個方案的比選:方案一:部分半定向組合,平面造型呈梨形的互通立交;方案二:部分苜宿葉組合,平面造型呈喇叭形的互通立交橋。
據規劃專家介紹,上述2個方案的互通立交在功能上基本相似,也都體現了部分樞紐互通立交的特點,滿足各方面交通量的需求。2個方案僅對高架匝道,特別是左轉匝道采用不同的布設方式,以形成在交通組織和景觀效果等方面有所差異的不同形態。
規劃專家經過細致的比較后,推薦在螺洲互通立交選擇方案一,即部分半定向組合,平面造型呈梨形的互通立交。
同時據規劃部門的相關人士介紹,由于考慮到規劃中的螺洲大道建設尚未列入計劃,同時也為控制三環二期工程的建設規模,螺洲互通立交將采取分期修建的方式。在三環二期工程中將主要修建主線高架但預留匝道口,便于后期實施時再接入。
福泉高速互通專家推薦“定向組合”
由于三環二期工程將與福泉高速公路相交,而交叉口同時為四路交叉口,東連福泉高速路,西接規劃中的林浦路(另一擬建的城市快速路),南北向為三環,北接魁岐大橋。
從對相交道路的性質分析后,三環二期工程規劃決定在該節點設置全互通樞紐立交。
依據測算的交叉口流量,規劃對布設的互通立交進行2個方案的比選:方案一:部分定向組合立交方案,立交的主要匝道布設在西象限內;方案二:部分苜宿葉組合立交方案,主要匝道布設在東、西象限內。
規劃專家認為,2個方案的互通立交在功能上基本相似,也都體現了部分樞紐互通立交的特點。2個方案僅對高價匝道,特別是左轉匝道采用不同的布設方式,以形成在交通組織和景觀效果等方面有所差異的不同形態。
規劃專家經過細致的比較后,推薦在福泉高速連接線互通立交選擇方案一。
四個路口將建分離式立交
依據規劃,為了緩解三環方向的直行流量,三環二期工程將在道路沿線的蓋山路、環島路、一條尚未命名的規劃路以及福廈路交叉口分別設置1座分離式立交。
據規劃部門的相關人士介紹,為了實現合理的交通組織,并且充分考慮到地質條件,規劃中,將蓋山路交叉口采用下沉地道式方案,“鉆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地道式立交方案采用三環路下穿通過與蓋山路的交叉口。地道結構為單箱雙室,中央綠化帶設置豎墻,以分隔空間。
其他三座立交則均設計為主路上跨的高架立交。其中環島路高架立交為兩段設主、輔路出入口的菱形互通立交。
近年來,城市高架橋這一快速路的基本做法,隨著其對環境污染(主要是視覺和噪聲污染)已越來越受到市民的反感。因此,規劃中的三環二期工程在受條件限制而不得不設置高架橋的地方,更重視橋型以及其外觀效果。
九座水橋營造江南水鄉景觀
據規劃部門的相關人士介紹,由于三環二期工程從起點至螺洲立交橋路段大部分臨江,而且沿線河網密布,一片水鄉澤地。所以規劃中的三環二期工程將建設9座水橋,分別為:陽岐河橋、水排江橋、馬洲江橋、吳山河橋、吳山支河橋、義序河橋、義序河帝封江橋、白湖亭河橋、臚雷河橋。
規劃同時還要求橋梁設計除滿足交通功能外,橋形設計還應與環境相協調,營造出江南水鄉的景觀。
相關專家建議橋梁外形宜以拱式橋梁為主,對斜交角度較大的橋梁可采用相對經濟的梁式橋,外加裝飾板形成柔性變化的立面效果。
此外,三環二期共設人行天橋及通道18道,預留人行天橋2處。
道路景觀將體現南臺島風情
據規劃部門的相關人士介紹,由于三環路二期工程地處風景秀麗的南臺島,所以道路景觀的布置將充分體現“福州南臺島風情”的地域特性,并與烏龍江畔、萬頃農田、義序濕地、城門山和未來的城市環境相協調。
道路綠化景觀將選用大葉榕、木棉、桂花、茶花等大花喬木,以及各種棕櫚科植物、花灌木、耐陰性地被等植物配置,圍繞“城南疊翠,晨曦繁花艷”——閩江南岸至螺洲路、“五月槐花,葦畔銀橋下”——螺洲路至馬洲江橋、“斜陽江畔,千里暮嬌霞”——馬洲江橋至灣邊立交橋,這3個設計主題來布置綠化景觀。
此外,在追求景觀人性化的同時,發揮植物的隔聲減噪、吸收有害氣體、吸附塵埃功能,提供生態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