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淺議循環經濟與發展散裝水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5-1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中國建材報  作者:王曉山
核心提示:淺議循環經濟與發展散裝水泥

  水泥是典型的能源、資源消耗型產業,其發展是以消耗大量的能源、礦產資源和污染環境為代價的。隨著人口增加,經濟社會的發展對資源、能源的需求也將不斷增長。而地球擁有的資源和環境承載力是有限的,如果繼續沿用傳統水泥的生產方式,資源將難以為繼,地球將不堪重負,我們居住的環境也會面臨更大的威脅。因此,我國水泥行業亟需按照循環經濟理念,進行產業生態化的戰略性轉型。大力發展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就是實行轉型的重要一環。本文導入循環經濟理論,從資源、環境、生態、經濟學角度提出“散裝水泥循環經濟”基本理論,論證發展散裝水泥循環經濟對社會環境的重要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立發展散裝水泥循環經濟的評價方法,指標體系以及途徑和對策,為散裝水泥實現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提供依據。

  一、散裝水泥循環經濟基本理論

  1、散裝水泥循環經濟概念和理論。散裝水泥是指不用紙袋包裝,直接通過專用器具進行出廠運輸、貯存和使用的水泥。散裝水泥經濟,指的是以散裝水泥的生產為軸心,所從事的包括散裝水泥的新型干法生產,以及商品混凝土、干混砂漿、水泥預制構件等以水泥為原料的產品,及至物流運輸的配送、建筑施工等一系列的人類經濟行為和社會經濟現象。它是建材、建筑,在生產方式、施工理念上的變革和更新,是以節能環保為目標的經濟活動。發展散裝水泥符合循環經濟理論。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它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3R”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循環經濟學則是以物質能量梯次和閉路循環使用為特征,在環境方面表現為污染低、排放低,甚至污染零排放。它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體,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從上述原則和特征看,散裝水泥屬于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從資源經濟學上看:水泥散裝化節省了包裝上的一切資源消耗,節省了包裝費用,減少了水泥損耗。從環境經濟學和生態經濟學上看:水泥散裝化是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的環境生態經濟。它要求把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模式,組織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這樣一個物資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使得整個經濟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過程基本上不產生廢棄物。傳統袋裝水泥,屬高消耗,高污染行業,這種傳統發展模式,造成了自然生態惡化,環境污染嚴重。發展散裝水泥是通過相應保障措施,建立起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散裝水泥生產過程減少了包裝車間和在運輸使用中的裝卸,破損和污染,采用專用車,混凝土攪拌站等,使整個過程中相繼減少或不生產廢棄物(包裝物),而且,在生產過程中,還可根據不同品種分別摻加一定的混合材(工業廢渣、粉煤灰,火山灰等)。由此可見,發展散裝水泥完全符合循環經濟理論。

  2、散裝水泥循環經濟的循環等級范圍和組成部分。根據循環經濟的基本理論和有關循環等級劃分的標準,我們可對整個水泥混凝土行業循環系統進行分析并劃分循環等級范圍:散裝水泥的生產過程是企業內部循環,屬于“小循環”。散裝水泥與預拌混凝土,干混砂漿生產、運輸中轉和使用的整個過程循環,屬于“中循環”。而圍繞著整個水泥混凝土行業與其他工業系統(如鋼鐵、化工、電力工業等)建立的橫向共生和代謝生態鏈關系的循環,屬于“大循環”。散裝水泥從屬于水泥混凝土循環生產系統的子系統,它們之間是內函和外延關系。散裝水泥在發展過程中已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循環系統,以散裝水泥生產為軸心的現代產業鏈已初具規模。從散裝水泥的生產,商品混凝土、干混砂漿、水泥預制構件的產出,到物流運輸的配送及建筑施工等,一條現代產業鏈正在形成和完善。散裝水泥發展已形成了自己的循環經濟模式和特點。散裝水泥在散裝水泥循環經濟鏈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發展散裝水泥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

  1、減少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水泥用量。減量化原則,就是要在經濟活動的源頭上注意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在散裝水泥和混凝土生產中,減量化原則就表現為,盡量減少對石灰石資源和煤炭資源的消耗。根據2005年統計,我國水泥工業生產方式中新型干法占40%,立窯占60%,水泥產量約10.64億噸,其中:熟料占6.38億噸。由于我國水泥品種以普通水泥,復合水泥和礦渣水泥為主,我國水泥產品中水泥混合材的摻加量平均為24%-26%.按2005年我國水泥產量計算,水泥工業用作混合材的廢渣和天然資源約2.55億噸左右,如能將摻加比例提高到40%,全年即可最少節約水泥熟料1.53億噸。把現場攪拌改為預拌,因集中攪拌每方預拌混凝土可少用水泥50公斤,利用鋼廠高爐渣20公斤,電廠粉煤灰20公斤。如預拌混凝土在全國廣泛使用,其節約水泥的數量和利用工業廢棄物的數量將十分可觀。

  2、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環境效益,是減量化原則的基本要求。根據2005年水泥產量計算,我國水泥、混凝土工業生產環節排放的水泥粉塵1598萬噸;CO2排放79914萬噸;SO2排放159萬噸;NOI排放320萬噸,其中每使用一噸包裝水泥,粉塵排放要比散裝水泥高出16倍。眾所周知,CO2過多將會使地球產生溫室效應;SO2、NO2是有害人體健康的氣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噪聲主要集中在磨房、風機房,以及現場攪拌。而在散裝水泥新型干法生產線生產中,采用減少石灰石使用量來保護和節約石灰石資源,這也同時減少了因CaCO2的分解而帶來的環境負荷溫室氣體CO2的排放;采用集約度低的原料和燃料,如使用低品位石灰石,使用代用粘土,回旋窯使用無煙煤和低揮發份煤等;采用節能工藝與設備,如在生料和水泥粉磨中采用立磨輥壓機等高效能粉磨設備,就能降低粉塵排放和噪聲污染。推廣預拌混凝土,則能杜絕現場攪拌噪音,提高環境的效益。

  3、減少包裝物消耗,大力發展散裝水泥。產品包裝追求簡單,通過使包裝物能夠以初始的形式得到多次使用而不是使用過一次就廢棄,是"再使用"原則的基本要求。發展散裝水泥符合這個要求。試想,水泥用袋裝形式出廠,如2005年我國生產的10.64億噸水泥總量中,就有6.84億噸是包裝水泥,共耗用143.6億個包裝袋,需用410噸包裝紙,折合成優質木材為2257萬方米;若用塑編袋包裝需消耗石油103萬噸;袋裝水泥破損率為0.5%,全國每年為此要損失3420萬噸水泥;袋裝水泥生產和運輸過程中極易污染空氣,使大氣中的懸浮物增多。因此,發展散裝水泥是減少水泥、混凝土包裝物消耗的根本出路。

  4、大量利用工業廢渣和生活垃圾,實現固體廢氣物資源化。水泥、混凝土可以大量利用工業廢渣作摻和料,抵消工業廢渣對環境資源產生的惡劣影響,有效地減輕環境負荷。如果進一步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如對環境負荷最重的四種工業廢物:粉煤灰、煤矸,礦渣、廢混凝土分別進行熱活化,化學活化,機械力活化,使其潛在的水硬性處在極致的介穩狀態,成為活化摻和料,經過處理后的廢混凝土還可作為循環再生骨料來替代天然骨料。這樣可以使水泥混凝土循環生產發揮人類文明生產的"清道夫"作用,使水泥混凝土循環生產系統與其他工業系統,如電力,鋼鐵,化工等系統,建立橫向共生和代謝生態鏈關系。這不僅可以降低其他相關產業的治理污染費用,而且可以降低水泥、混凝土的生產成本,從能源和原料兩個方面加大利用廢料:一是將工業廢渣用作水泥原料或混合材料;二是將可燃廢渣生活垃圾和余熱作為燃料和動力,使之盡可能地替代水泥原燃料,實現水泥工業的原燃料戰略化轉移。

  三、散裝水泥循環經濟的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

  1、散裝水泥循環經濟評價方法。評價方案要實行綠色設計,把經濟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統一起來,充分考慮到物質的循環利用,盡量采用標準設計。

 ?、賹λ喙I生態評價方法:要在水泥生命周期的原料(燃料)生產控制和產品出廠時,要經過清潔生產審核、環境管理體系等環節,并需在如下技術要素中存在明顯優勢:一是原料(燃料)。節約能源,減少由于能源消耗造成的地球環境負荷;節省資源,使用工業廢棄物與城市垃圾作為代用原料、燃料,用細磨工業廢棄物作為混合材,減少集約度小的原料,采用余熱發電、散裝水泥等減少天然資源消耗;替代原料和燃料要符合廢棄物的質量要求,重金屬含量要在國際水泥界控制指標內。二是生產全過程。清潔生產,不向環境釋放有害物質粉塵;SO2,NOX等的排放符合標準;使用循環水污水處理,經過處理排放;采用廢棄物時,有重金屬回收裝置,不得二次污染。三是產品。散裝率高,節約制袋材料、水以及制作包裝袋時的能源消耗;產品符合工業標準,無毒無害;制成混凝土和水泥制品后壽命長,滿足使用要求。

 ?、趯炷辆G色度量化評價方法:要加強混凝土從原材料選擇配合比設計,試驗標準施工規范等系統進行評價研究,在研究的基礎上,建立混凝土綠色度量化評價體系?;炷恋木G色度,指的是混凝土生產過程與環境資源、能源的協調程度。綠色度量評價體系,應做到科學、符合實際,表達方式上要通俗易懂,能為工程設計生產和施工人員所理解和接受。

 ?、蹖ι⒀b水泥的綠色評價方法:要從袋裝水泥能源消耗、資源消耗、污染水平上,綜合反映散裝水泥在節約資源、能源、環保上的發展水平,

  2、散裝水泥循環經濟指標體系。新的散裝水泥循環經濟指標體系是在傳統的散裝水泥經濟指標體系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核心是改變傳統國民生產總值統計方法,采用綠色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建立生態修復指標體系概念。這將會使我們原先看到的很高的國民生產總值,因為扣除自然資源和環境污染遭破壞的損失而大打折扣,從而使人們拋棄傳統經濟發展增長模式。

  散裝水泥混凝土綠色循環經濟綜合評價主要指標:資源生產率、資源消耗降低率、資源回收率、資源循環利用率、廢棄物最終處置降低率、能源節約率、資源節約率、環保貢獻率、散裝水泥使用率、預拌混凝土占混凝土總量比率、預拌沙漿占沙漿總量比率等。同時,還需有循環經濟控制狀態指標:單位GDP能耗降低率、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降低耗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率等約束性體系。還有生態修復指標如: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率,粉塵排放率等。

  四、發展散裝水泥循環經濟的途徑和對策散裝水泥循環經濟的建立和推進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要政府、企業、科學界和公眾共同努力,通過建立法律制度,形成經濟激勵機制,開發出相關的技術措施來推動。

  1、構建促進發展散裝水泥循環經濟的法律體系。為了防治污染,保護環境,我國先后制定了8部法律、10多項法規,已初步形成了環境資源保護法律體系框架。然而,現行環保法律的宣傳觀念還局限于治理污染,思維模式上對于廢物的回收利用認識摸糊,執行上居從屬次要位置,這是與循環經濟理論相悖的。循環經濟要求從被動的"末端處理",代之以在生產和消費的源頭控制廢物產生的"管端預防"為主,配合廢物回收再利用和減量化方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這是一個以避免廢物產生為特征的機制。所以應盡快對現行的環境法律進行系統修改,以"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原則為指導,促進循環經濟的保障體制建立。就散裝水泥行業而言,全國僅有部長令屬政府規章。因此,要在我國構建促進發展散裝水泥循環經濟的法律體系,任重而道遠。

  2、利用經濟手段促成形成散裝水泥循環經濟的激勵機制。在這方面雖然我國已制定了一些"吃廢"利廢政策,但還沒有形成系統有效的激勵機制。為此,還需我們采取價格、稅收、財政等相應的一系列經濟政策,來激勵和刺激散裝水泥循環經濟系統的構建。一是實行稅負轉移。采用"污染者付費"的經濟手段,對有害于環境的企業產品,實行增加征稅。這樣會帶來該產品成本增加,喪失價格上競爭優勢,促進散裝水泥循環經濟發展。二是落實再生資源利用的稅收價格政策。目前,一些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企業頭上,水泥、混凝土企業使用其它企業生產的礦渣、粉煤灰等工業廢渣,原來的生產者不僅不付費,還要向利用者收費,嚴重挫傷了水泥混凝土企業利用廢渣的積極性。為此,要進一步貫徹落實《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收和管理辦法》及《資源綜合利用目錄》進一步完善資源綜合利用鼓勵政策。三是要進一步完善計稅方法。為了保護有限的資源,對日益短缺且不可再生的石灰石資源,要設置資源稅,采用累進制方式,針對濫用資源企業,將資源使用量劃分等次,不同檔次不同稅率,以限制資源盲目開發。

  3、依靠科學技術開發形成散裝水泥循環經濟的支撐體系。首先要重新構建科技創新體系。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創新機制,形成富有活力的創新體系和激勵創新政策。在科學技術、資金、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的復合系統中,自然資源已成為制約性要素,所以科技系統必須進行結構性變革。其次,要依靠科技調整資源開發戰略??萍嫉倪M步,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環境污染問題。如今要解決環境問題,促進經濟增長,同樣只有依靠科技的進步。發展循環經濟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調整資源發展戰略,發現新資源。而這些,都需要依靠科技進步來重新設計材料經濟,使其與生態系統相容,同時,還要加強循環經濟方面的科技合作。當前,全球資源耗竭,能源匱乏,環境污染危機嚴重。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就是應該在國家間采取廣泛的合作,在國際上對發展循環經濟開展廣泛的運作,尤其在科技研究方面的合作,已成為一種必然。所以,對于我們來說,大力開展國際間的科技合作,依靠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來發展我國的循環經濟,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镶白旗| 崇文区| 泰宁县| 宜兰县| 赤水市| 北川| 铁岭县| 西乌珠穆沁旗| 灵寿县| 民乐县| 突泉县| 赤水市| 长宁区| 霍城县| 府谷县| 南丰县| 木里| 内江市| 永济市| 昭苏县| 长宁区| 武穴市| 长沙县| 区。| 万安县| 南丹县| 通化市| 抚州市| 蕲春县| 雷州市| 荔浦县| 富源县| 杂多县| 天镇县| 铜陵市| 建平县| 南和县| 缙云县| 咸丰县| 建阳市| 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