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福建引入“植被混凝土護坡綠化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12-0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廈門晚報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
核心提示:福建引入“植被混凝土護坡綠化技術”

      記者昨天從海滄區了解到:該區率先在福建省引入“植被混凝土護坡綠化技術”,用于蔡尖尾山“青山掛白”治理。根據工程進度,年內要完成6個廢棄礦山、2.8萬平方米裸露山體的恢復治理工作。

  據了解,這種技術采用特定混凝土配方和混合植綠種子配方,對巖石邊坡進行防護和綠化。該技術使植被的混凝土層不產生龜裂、又能營造較好的植物生長環境。

  據負責工程施工的海滄區公用事業發展有限公司市政部魏漢林介紹:在海滄蔡尖尾山南面、海滄隧道周圍,分布著6個采石場,7年來一直廢棄。由于礦山大多數坡面都是堅不可摧的巖石,平均坡度在80度-85度之間,局部坡度達90度,巖石堅硬,不適宜一般植物生長,如靠自然恢復生態平衡基本不可能。

  而采用“植被混凝土護坡綠化技術”,以生態混凝土植被為基礎,可較好地種植青草、灌木等。魏漢林說,該技術自問世以來,已成功應用80余個項目,50余萬平方米的邊坡的防護與生態恢復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根據測算,其中坡度小于90度的巖石面共1.5萬平方米,將種植青草和灌木;坡度大于90度的倒坡約8000平方米,無法施工,將在峭壁上涂一層灰黑色的涂料。其余的裸露山體比較低矮,自然恢復的可能性較大,因此暫時不做處理。

  根據海滄區規劃,年內要完成掛白山體的返綠處理。魏漢林說,這一目標基本上可以實現。目前,1-4號礦山的草本施工基本完成,5號礦山已經完成了掛網、錨固工作,月底即可完工,而6號礦山基本上是以上色為主,施工速度較快。魏漢林說,通過“植被混凝土護坡綠化技術”,將恢復蔡尖尾山自然健康的植物生長環境,在一至三年時間里,通過人為措施和自然作用,實現生態恢復目標。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市| 堆龙德庆县| 邻水| 巴林右旗| 贡嘎县| 商都县| 惠州市| 洛南县| 囊谦县| 尚义县| 扶余县| 湖口县| 景德镇市| 化州市| 邵阳县| 资阳市| 当雄县| 永靖县| 景宁| 西乡县| 正宁县| 和静县| 班戈县| 安阳市| 招远市| 师宗县| 天门市| 星子县| 涿州市| 翁牛特旗| 陇川县| 南昌市| 辽阳市| 哈巴河县| 亚东县| 龙南县| 运城市| 瓮安县| 右玉县| 崇州市| 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