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環境問題是社會關注的一大焦點。管好揚塵,提升在建工地治塵水平,把工地揚塵降到最低,還市民一片藍天,是滿足成都老百姓基本訴求采取的行動。”10月6日,從成都市建委傳來消息,該委正在修訂施工現場管理標準并展開“禁現”(禁止現場攪拌)專項整頓,以減少施工揚塵污染。同時,一套用三個“一”構建的我市在建工地揚塵治理體系已完善,正致力于保護在建工地的上空空氣環境。
修訂管理標準并揚塵專項整治
據介紹,為了把工地揚塵降到最低,還市民一片藍天,目前市建委正以提高工地文明施工標準、深化現場施工揚塵整治等為重點,修訂施工現場管理標準,以提高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成效;同時開展中心城區建設工程的“禁現”專項整頓,對存在現場攪拌等違規行為,立即責令限期整改,依法從嚴從重處罰。
其間,市建委將中心城區建設工程存在現場攪拌等違規行為同標準化工地申報資格、結構優質獎和芙蓉杯等評優評先參選資格、建筑市場清出準入等相掛鉤,形成推進合力。同時,在二、三圈層建筑工地提高散裝預拌砂漿或濕拌砂漿使用量和使用率,減少施工揚塵污染,改善大氣環境。“將揚塵治理工作常態化”。
三個“一”保護空氣環境
據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最大限度降低在建工地施工揚塵,建設主管部門的管理從文到人,從源頭到末端,從技術標準制定到市場責任主體責任落實都進行了全覆蓋,管罰并舉,鐵腕治塵(見下)。
管理點擊
A
一套管理制度
源頭管理:施工現場物業化管理,規定將此納入開工條件審查,未實施者被列入重點檢查監控名單。
末端監管:對違規操作造成施工現場重大揚塵污染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依法予以頂格處罰;同時在標準化工地創建中實行“一票否決”。
據市建委質安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此間,我市建設系統在管理中,已從重實體監督輕行為管理轉變為行為管理與實體監督并重,從側重于對施工單位的監督轉變為督促建設、監理、施工等責任主體落實各自的生產責任。這種對行為監督的系統梳理,將建設、監理、施工等責任主體納入檢查范疇,使行業社會單位參與到行業管理中來,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市建設行業管理水平,有利于揚塵的有效治理。這種行為管理與實體監督并重的新模式,為全國首創。
他進一步舉例說,比如在建工地出現揚塵,破壞了空氣質量,成都老百姓不滿意,按照相關建筑市場施工現場揚塵污染納入建筑市場主體不良行為記分管理的通知和成都市建筑市場主體不良行為記錄管理實施細則規定,建設、監理、施工三方責任主體都將受到從扣分,停工、降資質乃至被市場禁入,市場淘汰的處罰和結局。
B
一套技術標準
《成都市建設工程揚塵整治圖例》將全市建設工地分為了房建工程和市政工程兩種類型,根據各自特點以及相關的揚塵技術要求,分別提出了實施層面的技術細則。《圖例》對建設工地如何進行圍墻的設置、出入口有哪些防塵降塵要求、施工現場的防塵措施等等都作了事無巨細、圖文并茂的詳盡介紹。
據稱,此前已有《成都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暫行標準》(環境和衛生)等技術性文件和規定。
C
一套監管模式
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相結合:
每日巡查。一線監督員實行一崗雙責,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市建委督查組定期進行督查巡檢,及時掌握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情況,并督促存在問題的工地及時整改到位。
橫向延伸:
針對建設工地揚塵高發時間節點,即土石方開挖和總平面施工環節,在建設項目規劃紅線申報后,就主動和規劃局聯系,將尚未正式開工的項目提前納入監管,進行開工前揚塵教育前置;在項目進行中,抓住建設單位責任主體,發揮建設單位的管控力,從而有效防止和減少工地揚塵。
縱向深化:
對一個個項目“掰碎了、擰開”,從細節著手精細化操作:建筑的外立面,規定腳手架要采用密目網進行封閉,并在外側和內側設置噴淋設施;高層建筑內部,倡導設置“建渣垂直運輸通道”。項目的外面,要進行封閉打圍,倡導設置景觀式圍墻和灑水降塵取水點;出入口,要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定設置降塵、洗塵設施設備;在施工現場要采用濕法作業、道路硬化、裸土覆蓋,使用預拌砂漿等無塵新型建材。
修訂管理標準并揚塵專項整治
據介紹,為了把工地揚塵降到最低,還市民一片藍天,目前市建委正以提高工地文明施工標準、深化現場施工揚塵整治等為重點,修訂施工現場管理標準,以提高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成效;同時開展中心城區建設工程的“禁現”專項整頓,對存在現場攪拌等違規行為,立即責令限期整改,依法從嚴從重處罰。
其間,市建委將中心城區建設工程存在現場攪拌等違規行為同標準化工地申報資格、結構優質獎和芙蓉杯等評優評先參選資格、建筑市場清出準入等相掛鉤,形成推進合力。同時,在二、三圈層建筑工地提高散裝預拌砂漿或濕拌砂漿使用量和使用率,減少施工揚塵污染,改善大氣環境。“將揚塵治理工作常態化”。
三個“一”保護空氣環境
據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最大限度降低在建工地施工揚塵,建設主管部門的管理從文到人,從源頭到末端,從技術標準制定到市場責任主體責任落實都進行了全覆蓋,管罰并舉,鐵腕治塵(見下)。
管理點擊
A
一套管理制度
源頭管理:施工現場物業化管理,規定將此納入開工條件審查,未實施者被列入重點檢查監控名單。
末端監管:對違規操作造成施工現場重大揚塵污染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依法予以頂格處罰;同時在標準化工地創建中實行“一票否決”。
據市建委質安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此間,我市建設系統在管理中,已從重實體監督輕行為管理轉變為行為管理與實體監督并重,從側重于對施工單位的監督轉變為督促建設、監理、施工等責任主體落實各自的生產責任。這種對行為監督的系統梳理,將建設、監理、施工等責任主體納入檢查范疇,使行業社會單位參與到行業管理中來,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市建設行業管理水平,有利于揚塵的有效治理。這種行為管理與實體監督并重的新模式,為全國首創。
他進一步舉例說,比如在建工地出現揚塵,破壞了空氣質量,成都老百姓不滿意,按照相關建筑市場施工現場揚塵污染納入建筑市場主體不良行為記分管理的通知和成都市建筑市場主體不良行為記錄管理實施細則規定,建設、監理、施工三方責任主體都將受到從扣分,停工、降資質乃至被市場禁入,市場淘汰的處罰和結局。
B
一套技術標準
《成都市建設工程揚塵整治圖例》將全市建設工地分為了房建工程和市政工程兩種類型,根據各自特點以及相關的揚塵技術要求,分別提出了實施層面的技術細則。《圖例》對建設工地如何進行圍墻的設置、出入口有哪些防塵降塵要求、施工現場的防塵措施等等都作了事無巨細、圖文并茂的詳盡介紹。
據稱,此前已有《成都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暫行標準》(環境和衛生)等技術性文件和規定。
C
一套監管模式
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相結合:
每日巡查。一線監督員實行一崗雙責,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市建委督查組定期進行督查巡檢,及時掌握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情況,并督促存在問題的工地及時整改到位。
橫向延伸:
針對建設工地揚塵高發時間節點,即土石方開挖和總平面施工環節,在建設項目規劃紅線申報后,就主動和規劃局聯系,將尚未正式開工的項目提前納入監管,進行開工前揚塵教育前置;在項目進行中,抓住建設單位責任主體,發揮建設單位的管控力,從而有效防止和減少工地揚塵。
縱向深化:
對一個個項目“掰碎了、擰開”,從細節著手精細化操作:建筑的外立面,規定腳手架要采用密目網進行封閉,并在外側和內側設置噴淋設施;高層建筑內部,倡導設置“建渣垂直運輸通道”。項目的外面,要進行封閉打圍,倡導設置景觀式圍墻和灑水降塵取水點;出入口,要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定設置降塵、洗塵設施設備;在施工現場要采用濕法作業、道路硬化、裸土覆蓋,使用預拌砂漿等無塵新型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