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阿爾及利亞大清真寺首次特種混凝土——超緩凝自密實壁式樁水下混凝土澆筑成功,這是中建商砼自武漢中南路地鐵站之后,超緩凝水下混凝土的又一次成功應用,標志著公司對外的技術與管理輸出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B樓宣禮塔是整個項目施工難度最大的工區,本次澆筑的是B樓宣禮塔壁式樁,每根深45米,樁基為長方體構造,混凝土方量為400方左右,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自密實性能,且出于施工需要,初凝時間要求達到20小時以上,30小時以內。為解決上述問題,中建商砼大清真寺攪拌站技術人員充分開拓思路,采用密實骨架法重新設計混凝土配比,精確搭配各粒徑骨料的重量,使混凝土在無摻合料的情況下,仍然具有優良自密實性能。在凝結時間的控制上,開展了“環境溫度——緩凝劑摻量——混凝土凝結時間”的系統性研究,采用了緩凝劑動態添加法,即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在生產過程中動態調整緩凝劑摻量,使同一根樁基的混凝土凝結時間趨于一致,充分保證了施工質量。
最終,大清真寺攪拌站僅用了4個半小時即灌注完畢,比預期8個小時縮短了將近一半時間,其卓越的表現也獲到了業主、監理、質檢中心及合作單位中阿公司的高度認可。
B樓宣禮塔是整個項目施工難度最大的工區,本次澆筑的是B樓宣禮塔壁式樁,每根深45米,樁基為長方體構造,混凝土方量為400方左右,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自密實性能,且出于施工需要,初凝時間要求達到20小時以上,30小時以內。為解決上述問題,中建商砼大清真寺攪拌站技術人員充分開拓思路,采用密實骨架法重新設計混凝土配比,精確搭配各粒徑骨料的重量,使混凝土在無摻合料的情況下,仍然具有優良自密實性能。在凝結時間的控制上,開展了“環境溫度——緩凝劑摻量——混凝土凝結時間”的系統性研究,采用了緩凝劑動態添加法,即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在生產過程中動態調整緩凝劑摻量,使同一根樁基的混凝土凝結時間趨于一致,充分保證了施工質量。
最終,大清真寺攪拌站僅用了4個半小時即灌注完畢,比預期8個小時縮短了將近一半時間,其卓越的表現也獲到了業主、監理、質檢中心及合作單位中阿公司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