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在新興工程機械之都長沙,世界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中聯重科舉行盛大慶典活動,喜迎20周年華誕。為了獻禮20周年,同日,中聯重科還發布了三款創世界紀錄的新品,分別為101米混凝土泵車,D1250-80塔機和ZACB01輪式起重機。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致詞
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強為中國第一個工程機械館揭幕
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強為中國第一個工程機械館揭幕
國家科技部原部長朱麗蘭發表講話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宋小鋼發言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作重要指示
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發言
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強,原國家科技部部長朱麗蘭,中國企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光復,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宋小鋼,國機集團董事長徐建,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理事長李秉仁,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曹玉書,湖南省政協主席胡彪,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梅克保,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副省長陳肇雄,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中共湖南省委秘書長易煉紅,湖南省人大副主任陳叔紅,中國證監會場外交易市場董事長楊曉嘉,湖南省國資委主任、黨委副書記吳志雄,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龍國鍵,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高盛集團副主席Mark Schwart(馬克-施瓦茨),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投資銀行副主席黃朝暉,各級政府領導以及來自全球的經銷商和供應商參加了相關活動,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與所有在長高管攜中聯員工熱情接待來訪嘉賓,共同見證20年來中聯重科的非凡成就。
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管給中聯重科頒發證書
中聯重科成立20周年慶祝大會現場
科技創新刷新“中國印象”
據了解,當日發布的7橋7節臂101米泵車和D1250-80塔機雙雙斬獲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分別為全球最長臂架泵車,以及世界上工作幅度最長的塔式起重機,而另一個新下線的ZACB01起重機則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輪式起重機。這三款產品的下線,標志著中聯重科再次成功登上全球工程機械制造行業研發制造的巔峰,開創了全球工程機械制造行業技術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并進一步鞏固了中聯重科全球第一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以及起重機制造商的地位。
中聯重科7橋7節臂混凝土泵車以臂架總長度101.18米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事實上,依托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中聯重科在最近幾年不斷開發出技術領先、滿足市場需求的工程機械產品,據中聯重科中報披露,其自主研發、代表著全球混凝土機械前沿技術的80米碳纖維臂架泵車正式實現銷售并投入使用,成功將C25混凝土泵送到19層以上高樓,創下了泵車泵送高度的世界紀錄;擁有新一代復合6節臂技術、全球最長的5橋63米鋼臂架泵車成功下線; 全新開發的國內第一臺雙料倉干混砂漿專用包裝機成功下線,標志中聯重科已全面掌握了干混砂漿設備制造的核心技術;中聯重科自主研制的大噸位履帶式液壓挖掘機ZE1250E通過國家檢測,并交付使用,是目前國產品牌中投入使用的最大噸位液壓挖掘機。
在2012年中報報告期內,中聯重科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248%,居工程機械企業榜首,并位登中國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申請全國五強;中聯重科是行業內第一個國際標準化組織秘書處單位,獨立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委員會(ISO/TC96)秘書處工作,彰顯了其在全球起重機行業的領先地位;中聯重科開發運行的混凝土機械TDM試驗數據管理系統,屬國內同業首創,填補了行業空白。
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管宣布世界紀錄的誕生
科技創新書寫發展奇跡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推進科研院所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建立適應不同類型科研活動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提升創新能力。中聯重科無疑是國內科研院所改制最具代表意義的典范,它不僅通過持續的變革,把一個科研院所打造成國際一流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而且還為國內科研院所提供了一條可資借鑒的科技產業化之路。
《意見》還要求要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加快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事實上,中聯重科的20年,是其將研究院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再以產業養科技,科技又反哺產業的良性循環,并通過這一持續運轉的過程,不斷凝聚、強化,釋放創新力量的20年。得益于科研院所改制生成的先天科技創新基因,中聯重科始終走在國內工程機械制造行業科技創新的前列,一次次將產業科技化推向更高的階段。
在產業科技化的驅動下,當中聯重科成為國內工程機械制造行業翹楚時,它再次將視野轉向了全球,在“全球為我所用,我為全球制造”這一發展思路指引下,獨家買斷全球頂尖水平的德國JOST平頭塔系列產品的全套技術,收購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機械制造企業意大利CIFA,在印度投資建廠,中聯重科的國際化之路越走越順暢。
正如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所說:一個企業能否在未來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取決于其全球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復蘇緩慢、市場形勢相對低迷的時期,更應當調動一切積極力量,通過共享資源、優勢互補、在資本、技術、市場等方面有效合作并付諸更為積極的行動。
如今,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還書寫了一次次的發展奇跡。據中聯重科201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中聯重科累計實現營業收入約29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5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6.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4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繼續攀升,同比增長25.34%;基本每股收益達到0.73元人民幣。財報各項數據表明,中聯重科半年報業績逆市增長,凈利潤高達兩位數的增長,再次超越市場預期。
同時,中聯重科2012年6月末固定資產余額為55.5億元,每萬元固定資產投入可產出銷售收入5.3萬元、凈利潤1.01萬元;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五家上市公司固定資產余額合計為316億元,每萬元固定資產投入產出銷售收入2.1萬元、凈利潤0.23萬元,遠低于中聯重科,僅為中聯重科投入產出效率的40.2%、22.8%。在資產運營效率上,中聯重科也領先于同行業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風險低,從2009年至2011年,中聯重科真正形成并核銷的壞賬分別僅占當年應收賬款余額的0.03%、0.54%、0.17%。
業內人士指出,對于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工程機械行業來說,中聯重科在20年發展歷程中所探索的科技創新之路,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提供了一條成功的發展路徑,并不斷刷新中國制造的國際印象,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相信在下一個二十年,中聯重科將會帶給世界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