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2中國上市公司風險管理高峰論壇上,中聯重科斬獲“2012最佳法律風險管理金盾獎”,成為國內唯一一家連續三年獲得此殊榮的工程機械企業,而同期獲得此獎項的還包括中國平安、交通銀行、首都國際機場等上市公司。行業專家認為,在企業的全球化階段,中聯重科已經形成了全面的風險管控體系,在其成功的風險控制管理之下,2008年以來的九次國內及跨國并購均獲得快速成功消化,資金鏈及財務狀況領先于業內,也因為此,中聯重科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經驗曾被國務院國資委肯定,成為其它上市公司的風險管控“范本”。
專家分析,企業正常經營所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商業風險和法律風險,而商業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風險,或者最終將以法律風險的形式表現出來,對于中聯重科這樣已實現全球規模的企業來說,在對商業風險和法律風險的管理中,一定要引入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建設全面系統的風險管控文化,而這一全面的風險控制體系,中聯重科已經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建設成型。
據了解,中聯重科在2005年、2008年和2011年先后做了三次大的流程再造,由此中聯建立了“點、線、面”三位一體的全面風險控制體系,所謂點,指危害企業的風險所在;線,指風險控制流程;面,則指風險控制協同機制,從企業戰略管理到信息流程管理、甚至于公共關系及與媒體溝通等各環節,中聯重科的風險管控體系縱橫延伸,構建起評估、識別、控制、信息與溝通、監控與化解的系統風險管控流程。
同時,中聯重科在風險管理方面有300人左右的專職風險管控人員,400多個制度,有超過1000多個工作流程,充分顯示出中聯重科對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僅如此,在中聯重科管理層看來,風險管理體系是企業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中聯重科的管理層更把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同財務控制、人力資源管理相提并論,并將其寫入《中聯憲章》。
事實上,與中聯重科不同,在中國,許多上市公司在重視價值追求的同時往往忽視風險的管理,根據中國A股上市公司2009年年報顯示,該年度共有553家公司發生訴訟,占所有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的30.35%。2008年金融危機至今,揭示出來的上市公司法律風險更呈大幅上升之勢。因此,上市公司的風險管理也一直為國家主管部門所重視,國務院國資委早在90年代就設立了總法律顧問制度,而這一制度在最近十年內獲得實質性推動,在眾多上市公司中,中聯重科的風險管控體系曾被國資委肯定,并要求在所屬央企內進行推廣。
中聯重科先進的風險管理體系也為企業的平穩快速發展實現了保駕護航,其國際化等戰略的成功也與其全面風險控制分不開。2008年前后,中聯重科先后實施了9次并購,這其中就包括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邁出國際化第一步的CIFA并購。在9次并購的過程中,由于并購主體不同,并購企業發展歷史不同,需要充分考慮并購中的風險因素,而在整合過程中,9家企業均實現并購一家成功一家,2011年前10個月CIFA公司業績實現了同比增長39%,這樣的消化能力,充分顯示了中聯重科風險管控能力的領先。
通過一系列風控舉措,中聯的資金狀況一直好于業界,一季度財報中,中聯重科,收入增長超過8%,公司應收賬款為141.93億元,較去年底增長21.74%,三一重工收入增長不到5%,應收賬款達201.23億元,較去年底增長78%;徐工收入同比減少了18%,應收賬款則較去年底增長35%;數據上看,中聯重科財務狀況是領先的,也是風險控制最好的。
得益于系統而全面的風控管理,多家證券分析機構均對中聯重科長期穩定發展充滿信心,國泰君安相關分析師于8月份分析稱:在公司將業務范圍擴大至主要機械行業子行業及受益于國外收購整合后,我們對中聯重科長期增長持正面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