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在昌江國家級循環經濟工業示范園區,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園區49家企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變“廢”為“寶”、點“石”成“金”的新鮮事兒層出不窮,令人大開眼界。
昌江華盛天涯水泥項目從一“落地”就走上依靠科技發展循環經濟之路。2006年,華盛水泥在省內率先上馬第一個余熱發電機組,利用水泥熟料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氣余熱進行發電。目前,3臺余熱發電機組年發電近2億余度,可為廠區提供50%的用電量。
作為昌江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余熱發電項目方興未艾。鴻啟實業有限公司叉河水泥分公司在謀求擴大產能的同時,也投資5000萬元上馬余熱發電項目,每月可為企業節約電費200萬元。
華盛水泥原料供應地燕窩嶺距離生產線約20公里,如果用汽車拉石灰石每年需消耗柴油8900噸。2008年6月,華盛天涯水泥投資2億元,建設4條總長17.3公里的石灰石皮帶輸送長廊。據測算,這條目前亞洲第二長的“皮帶長廊”每年可節約標煤1.12萬噸、節省費用數千萬元。
海南金林橡膠加工分公司通過推行油改氣技術,使用管道天然氣以及把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沼氣進行利用,使每噸干膠消耗能源成本從127元下降到60元。
華盛水泥還大量“吃”掉區內外企業項目排放的廢料,綠泥就是其一。
綠泥是造紙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如果通過填埋、堆放、河流排放等原始方式處理,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現在,綠泥隨著礦石一起輸送進加工渠道,便成了水泥熟料的一部分,不再對環境有一丁點的污染。此外,華盛水泥廠每月可消化區內海南礦業聯合有限公司篩選剩下的1.1萬噸尾礦石;“吃掉”東方電廠發電后遺下的大量粉煤灰;洋浦海南煉化項目產生的工業廢棄物裂化催化劑,也取代過去華盛水泥廠提取鋁所用的鋁黃土,減少了對土地的破壞……
昌江循環經濟的一個理念是“讓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變成寶貝”。
利用垃圾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極其環保,目前國內水泥制造企業協同處置城市垃圾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如今,華盛水泥廠準備上馬垃圾回收項目,從中提取有機物用于水泥生產;即將在昌江建設的瑞圖生活垃圾處理項目,也將利用瑞圖控股專利“WDM”法日處理300噸生活垃圾……
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則是昌江循環經濟發展的更高目標。昌江以資源綜合利用、節能降耗減排和清潔能源為重點,構造“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流程,圍繞打造先進制造體系、清潔生產、節能減排、資源利用、綠色消費、廢物循環處置等方面展開工作,探索企業間耦合共生的科學模式,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集群。
昌江華盛天涯水泥項目從一“落地”就走上依靠科技發展循環經濟之路。2006年,華盛水泥在省內率先上馬第一個余熱發電機組,利用水泥熟料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氣余熱進行發電。目前,3臺余熱發電機組年發電近2億余度,可為廠區提供50%的用電量。
作為昌江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余熱發電項目方興未艾。鴻啟實業有限公司叉河水泥分公司在謀求擴大產能的同時,也投資5000萬元上馬余熱發電項目,每月可為企業節約電費200萬元。
華盛水泥原料供應地燕窩嶺距離生產線約20公里,如果用汽車拉石灰石每年需消耗柴油8900噸。2008年6月,華盛天涯水泥投資2億元,建設4條總長17.3公里的石灰石皮帶輸送長廊。據測算,這條目前亞洲第二長的“皮帶長廊”每年可節約標煤1.12萬噸、節省費用數千萬元。
海南金林橡膠加工分公司通過推行油改氣技術,使用管道天然氣以及把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沼氣進行利用,使每噸干膠消耗能源成本從127元下降到60元。
華盛水泥還大量“吃”掉區內外企業項目排放的廢料,綠泥就是其一。
綠泥是造紙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如果通過填埋、堆放、河流排放等原始方式處理,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現在,綠泥隨著礦石一起輸送進加工渠道,便成了水泥熟料的一部分,不再對環境有一丁點的污染。此外,華盛水泥廠每月可消化區內海南礦業聯合有限公司篩選剩下的1.1萬噸尾礦石;“吃掉”東方電廠發電后遺下的大量粉煤灰;洋浦海南煉化項目產生的工業廢棄物裂化催化劑,也取代過去華盛水泥廠提取鋁所用的鋁黃土,減少了對土地的破壞……
昌江循環經濟的一個理念是“讓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變成寶貝”。
利用垃圾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極其環保,目前國內水泥制造企業協同處置城市垃圾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如今,華盛水泥廠準備上馬垃圾回收項目,從中提取有機物用于水泥生產;即將在昌江建設的瑞圖生活垃圾處理項目,也將利用瑞圖控股專利“WDM”法日處理300噸生活垃圾……
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則是昌江循環經濟發展的更高目標。昌江以資源綜合利用、節能降耗減排和清潔能源為重點,構造“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流程,圍繞打造先進制造體系、清潔生產、節能減排、資源利用、綠色消費、廢物循環處置等方面展開工作,探索企業間耦合共生的科學模式,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