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上旬,一分公司的60名罐車駕駛員們都收到了一封信,寫信人是一分公司經理胡振旺,信的主要內容是:“進入4月份以來,一分公司采取了6項運輸管理方面的措施,在提高車輛利用率的同時,司機個人收入也得到了提高,這是于企業于個人都有利的。但是,在車輛管理方面,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車輛油耗高,為了降低油耗,將出臺嚴格的油耗控制措施,要求司機們與企業一道,共同控制油耗,保證企業利益。相信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一封八百余字的簡單的書信,即公示了近期管理的重點,也將效益管理這種管理層的話題、用平實的語言灌輸到了最基層。一封“家書”拉開了一分公司節油大戰。
一分公司每月近5萬方的產量,僅僅是34個車的油耗就占去了車隊成本的近50%,如果能每方降低1元,那么,全年就能節約50萬呢。這個問題的提出是無可爭議的,然而車隊承包人饒月明和杜艷文卻一直一籌莫展,油耗一直在作為一項主要指標在控制呀,怎么就是降不下來呢,因為油耗高,自4月份車隊承包以來,只有一個月車隊是盈利的,5月份之后一直是虧損。怎樣才能控制好喝油的“油耗子”?怎樣才能出臺司機可執行的政策?
車隊承包人開始接受大家的支招。材料部門拿出原來的車輛油耗分析報表、生產部實際跟車測量,工會找來司機座談,經過多方意見匯總,車隊得出了油耗高的原因,除去客觀的道路原因外,根本原因還是管理上出了問題:原來考核車輛的百公里油耗定的標準數值偏高,比實際百公里油耗高出了盡3升油/百公里。這樣,司機不需要注意節油就能達到考核標準。這樣一個月僅僅浪費掉的油就達到了6萬元左右。
而油耗和司機沒有強相關,原來的油耗考核辦法,獎罰幅度都不大,司機節油了,獎勵也沒有多大吸引力,燃油用虧了,罰款也不疼不癢。司機的個人利益和企業的利益沒有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胡經理的一封親筆信,讓司機們認識到了:這下企業要在油耗管理上動真格的了。
車隊經過大量的數據追溯,在結合實際驗證的基礎上,出臺了新的油耗管理細則:重新出臺了油耗控制標準,比原來的油耗標準有所降低,司機達到考核標準必須控制油耗,再像原來一樣無所顧忌的開車,那么油耗可能就達不到控制標準了;然而,如果司機是節油的好手,月度油耗標準低于指標的話,那么節省下來的成本50%獎勵給司機個人,同樣,如果油耗沒有理由超了,那么自己要承擔浪費額度的60%。車隊對每個車的油耗建立記錄,每天對逐車油耗進行跟蹤分析,有超過指標的,當即找司機面談分析原因。
在胡經理書信的感召下,在車隊新的油耗制度出臺后,司機們開始研究怎么讓車輛少喝油、多干活了,也開始自覺的在排隊等任務的運輸間隙時間內熄火停車了,也開始在車輛加油的過程中和加油員斤斤計較了。
胡經理對司機的動員見到了實效,一個月下來,車輛的油耗降低了,僅油耗一項就使車隊承包扭虧為盈,而司機們也1/4人拿到了節油獎,有的甚至一個月能拿到300元以上。車隊和司機的利益得到了統一。最收益的還是車隊,4月份車隊承包以來,雖然他們也很努力的實施管理,但收效遠沒這次來的快,圍繞突出問題,開展全公司“課題”式的調研和專項實施,在統一思想的同時,制定可行的制度和實施辦法,是他們從“一封家書”得到的啟迪。大家開玩笑的說:車隊治理油耗時,胡經理的“一封家書”抵了萬金呀!
啟示:溝通也是一種生產力,企業生產只有上下同欲的時候,才能發揮其更大的效益。一把手的與一線人員的溝通,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將生硬的制度管理,變成民主的帶動,將一線職工團結起來,使效益更加凸顯。
從設備修理任務單填寫想到的
近期岡北公司檢查時發現機械設備修理任務單填寫不完全,只有報修單填寫報修時間、報修項目等,修理完成后,任務單上的主修人、完成時間、報修人驗證、驗證時間等都未填寫,報修項目故障情況只是照抄報修項目,或者不填寫,同時存在報修單到處丟,未歸檔現象。
設備修理任務單不僅僅是車輛及設備損壞時申請修理的工具,也是設備檔案,任務單填寫完整并且歸檔,可以說明機汽修人員的工作完成情況,可以作為設備的病歷,再次修理時可以參考,還可以記錄維修經驗,作為培訓新人的教材。但是目前這張表格只發揮了它四分之一的作用,修理完成后,就成了廢紙一張。任務單填寫不全的主要原因一是管理者要求不嚴,二是維修人員未認識到填寫完全的重要性,不愿意給自己添麻煩。
表格記錄不全現象在其他部室還有存在,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每一項記錄都是公司生產經營的依據,需要認真填寫,填寫不完全或者糊弄是工作不認真負責的表現,部室管理人員應該及時糾正。
一封八百余字的簡單的書信,即公示了近期管理的重點,也將效益管理這種管理層的話題、用平實的語言灌輸到了最基層。一封“家書”拉開了一分公司節油大戰。
一分公司每月近5萬方的產量,僅僅是34個車的油耗就占去了車隊成本的近50%,如果能每方降低1元,那么,全年就能節約50萬呢。這個問題的提出是無可爭議的,然而車隊承包人饒月明和杜艷文卻一直一籌莫展,油耗一直在作為一項主要指標在控制呀,怎么就是降不下來呢,因為油耗高,自4月份車隊承包以來,只有一個月車隊是盈利的,5月份之后一直是虧損。怎樣才能控制好喝油的“油耗子”?怎樣才能出臺司機可執行的政策?
車隊承包人開始接受大家的支招。材料部門拿出原來的車輛油耗分析報表、生產部實際跟車測量,工會找來司機座談,經過多方意見匯總,車隊得出了油耗高的原因,除去客觀的道路原因外,根本原因還是管理上出了問題:原來考核車輛的百公里油耗定的標準數值偏高,比實際百公里油耗高出了盡3升油/百公里。這樣,司機不需要注意節油就能達到考核標準。這樣一個月僅僅浪費掉的油就達到了6萬元左右。
而油耗和司機沒有強相關,原來的油耗考核辦法,獎罰幅度都不大,司機節油了,獎勵也沒有多大吸引力,燃油用虧了,罰款也不疼不癢。司機的個人利益和企業的利益沒有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胡經理的一封親筆信,讓司機們認識到了:這下企業要在油耗管理上動真格的了。
車隊經過大量的數據追溯,在結合實際驗證的基礎上,出臺了新的油耗管理細則:重新出臺了油耗控制標準,比原來的油耗標準有所降低,司機達到考核標準必須控制油耗,再像原來一樣無所顧忌的開車,那么油耗可能就達不到控制標準了;然而,如果司機是節油的好手,月度油耗標準低于指標的話,那么節省下來的成本50%獎勵給司機個人,同樣,如果油耗沒有理由超了,那么自己要承擔浪費額度的60%。車隊對每個車的油耗建立記錄,每天對逐車油耗進行跟蹤分析,有超過指標的,當即找司機面談分析原因。
在胡經理書信的感召下,在車隊新的油耗制度出臺后,司機們開始研究怎么讓車輛少喝油、多干活了,也開始自覺的在排隊等任務的運輸間隙時間內熄火停車了,也開始在車輛加油的過程中和加油員斤斤計較了。
胡經理對司機的動員見到了實效,一個月下來,車輛的油耗降低了,僅油耗一項就使車隊承包扭虧為盈,而司機們也1/4人拿到了節油獎,有的甚至一個月能拿到300元以上。車隊和司機的利益得到了統一。最收益的還是車隊,4月份車隊承包以來,雖然他們也很努力的實施管理,但收效遠沒這次來的快,圍繞突出問題,開展全公司“課題”式的調研和專項實施,在統一思想的同時,制定可行的制度和實施辦法,是他們從“一封家書”得到的啟迪。大家開玩笑的說:車隊治理油耗時,胡經理的“一封家書”抵了萬金呀!
啟示:溝通也是一種生產力,企業生產只有上下同欲的時候,才能發揮其更大的效益。一把手的與一線人員的溝通,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將生硬的制度管理,變成民主的帶動,將一線職工團結起來,使效益更加凸顯。
從設備修理任務單填寫想到的
近期岡北公司檢查時發現機械設備修理任務單填寫不完全,只有報修單填寫報修時間、報修項目等,修理完成后,任務單上的主修人、完成時間、報修人驗證、驗證時間等都未填寫,報修項目故障情況只是照抄報修項目,或者不填寫,同時存在報修單到處丟,未歸檔現象。
設備修理任務單不僅僅是車輛及設備損壞時申請修理的工具,也是設備檔案,任務單填寫完整并且歸檔,可以說明機汽修人員的工作完成情況,可以作為設備的病歷,再次修理時可以參考,還可以記錄維修經驗,作為培訓新人的教材。但是目前這張表格只發揮了它四分之一的作用,修理完成后,就成了廢紙一張。任務單填寫不全的主要原因一是管理者要求不嚴,二是維修人員未認識到填寫完全的重要性,不愿意給自己添麻煩。
表格記錄不全現象在其他部室還有存在,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每一項記錄都是公司生產經營的依據,需要認真填寫,填寫不完全或者糊弄是工作不認真負責的表現,部室管理人員應該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