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作為建材行業的下游產業, 其形勢和變化緊密影響著建材行業發展。建筑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由于從業人員主要為建筑勞務人員,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復工有一定困難,直接影響了上游建材的供應。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對建筑業產生的影響,掌握建筑行業企業在復工中存在的實際困難,中國建筑業協會向全國建筑業企業開展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缺吉林省),參與調查的企業共804家,其中房屋建筑工程659家,占81.97%。
4月20日,中國建筑業協會發布《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對建筑業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
疫情對企業產生三大影響
調查報告顯示,60.95%的企業認為疫情對企業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31.84%的企業認為受疫情影響較小,6.97%的企業認為疫情目前對企業沒有影響,但未來有潛在影響,只有0.25%的企業認為疫情對企業完全沒有影響。總體來看,多數受訪企業認為此次疫情會對自身生產經營造成一定影響,并將為如期完成年度業績目標帶來不利因素。
影響主要分為三個方面:拖延施工進度影響合同工期、現場停工造成資本浪費和成本增加、原材料、人工費、運輸費等成本上漲。
企業預計,每停工一天所帶來的產值損失,在10萬元以下的占36.32%,在10萬~50萬元的占24.38%,在50萬~100萬元的占11.69%,在100萬~500萬元的占12.69%,在500萬~1000萬元的占5.47%,還有9.45%的企業日損失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
復工后存在五個突出問題
2月2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序推動企業開復工工作的通知》,強調要加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領域疫情防控,有序推動企業開復工。
受政策影響,目前建筑勞務企業開復工情況轉好,帶來的問題也較為突出,調查報告顯示,問題主要集中在復工難驗收、勞務用工難、資金周轉難、供應鏈保障難、防疫物資采購難五個方面。
調查報告顯示,75.50%的企業認為,應為復工驗收提供綠色通道。提出復工申請后,由于申報項目較多,等待檢查驗收仍需較長時間。57.96%的企業希望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能幫忙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有企業反映,2020年1月底至3月底,勞務工人工資上漲較多,復工后上漲幅度達30%~50%。停工為企業帶來了成本增加,一些企業現金流入大幅降低,80.6%的企業建議政府部門提供針對疫情停工及防疫工作的補貼。
56.72%的企業希望開通交通運輸綠色通道,加快物流、人流的周轉速度。56.22%的企業希望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能幫助企業購買防疫物資。據企業反映,目前短缺的物資主要是口罩、電子額溫槍等。
多方協調互助 助推轉型發展
疫情發生以來,建筑業企業快速高效完成了火神山、雷神山等應急醫院的建設,標準化、模塊化、工業化、裝配化的新型建造方式優勢凸顯,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建設的速度,更加堅定了我國建筑業科技創新的信心。
為了降低疫情對建筑業的影響,調查報告對建筑企業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對疫情期間企業為承建項目所產生的疫情防空成本和因疫情造成上漲的人工費、建材費、物流費等,列入工程造價據實計算并予以追加;所有在建工程無一例外面臨工期延誤、合同不能及時履行、停工期間施工單位直接損失等問題。
調查報告建議出臺文件明確工期順延的起止點,停工的損失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如何計算和分擔。鼓勵建設單位與施工企業、工程總承包企業加強互助,合理分擔損失,協商提高工程款支付比例;鼓勵建設單位采取電子郵件、網上交流等信息化手段,解決項目過程結算和竣工結算,及時足額支付應付未付款項。
調查報告認為,當前要大力推動行業供應鏈平臺建設,建立建筑業集中采購及金融服務平臺;將防疫物資納入物資保障供應鏈,幫助企業解決當前復工復產防疫物資的緊迫需求;對低風險區,取消備案和審批,加快開工速度;對中高風險區,以防控為前提,制定并公布必要的復工條件,簡化辦理流程,實行一站式辦理;完善建筑產業工人的社會保障體系,推行建筑工人生活營地物業化管理,吸納新生代農民工充分就業。
有業內人士表示,通過這次疫情可以看出,傳統生產模式對人力、材料等依賴度高,復工滿產受傳統要素影響大。行業應以此次疫情為契機,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推廣裝配式建筑,推廣數字技術、智能建造技術在建筑業的應用,促進建筑業加快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