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裝備制造領軍企業——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聯重科”),正在融資租賃業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中聯重科總裁助理、中聯重科融資租賃事業部總經理萬鈞4月26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融資租賃作為機械裝備制造商的未來發展方向之一,在中聯重科中所占比例將會越來越大。
在此前的4月21日,中聯重科推出了預計募資56億元的非公開增發預案,其中融資租賃體系建設14億元,用于對中聯重科租賃(香港)有限公司增資。此外,為擴大產品銷售,加快融資租賃業務發展,中聯重科擬通過全資子公司中聯重科(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聯重科租賃(香港)有限公司出資8000萬美元設立中聯重科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
“未來中聯重科所有中國的融資租賃業務都會集中在中聯重科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萬鈞說,在這一思路下,中聯重科在每一個目標市場都會成立相應的子公司來負責其融資租賃業務,如俄羅斯公司、澳大利亞公司等。
發力融資租賃業
有數據顯示,工程機械行業全球老大——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在全球60%以上、在發達地區80%以上的銷售都是以融資租賃的方式進行的,其發展模式受到了全球眾多工程機械企業的追捧。而目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融資租賃率僅有8%左右。
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公司的業務操作平臺——北京中聯新興建設機械租賃有限公司,于2006年4月20日經商務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批準,成為內資融資租賃試點企業(商建發[2006]195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個獲得融資租賃資質的企業。
“融資租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而且適應現代市場發展的銷售模式,已經成為現代營銷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萬鈞介紹說,融資租賃自上世紀80年代初引入我國,20多年間,其積極作用似乎一直得不到充分的體現。直到最近幾年,隨著國內建設工程的蓬勃發展和工程機械市場的變化,這一情況才有所好轉。
“2007年,我們在融資租賃這塊的收入是5億元,大約占集團總收入的7%-8%;2008年盡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我們的收入已經增長到25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17%-18%。”萬鈞認為,這就意味著市場已經越來越認可建機融資租賃這種模式。
中聯重科剛剛發布的2008年財報顯示,公司錄得凈利潤15.69億元,較2007年增長17.68%。對此,ALTA集團中國區總裁周劍振認為這與中聯重科強勁增長的融資租賃業務不無關系。
“2009年中聯重科融資租賃業的收入將超過50億元,起碼可以占到集團總收入的20%。”萬鈞如此預測。
據了解,新成立中聯重科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將成為中聯重科發展中國融資租賃業務的平臺,而中聯重科融資租賃(香港)有限公司將被打造成為全球性的融資租賃總部。“北京中聯新興建設機械租賃有限公司目前負責的業務將平穩過渡,逐漸淡出,最終歸到中聯重科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來運營。”萬鈞說。
4月26日,萬鈞率隊參加了廣東省建筑機械租賃行業協會的成立儀式。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公司總經理的黃群表示:“中聯重科將會在今后時間里,深化與廣東省建筑機械租賃行業協會的合作,為廣東地區的廣大租賃企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此外,據中聯重科相關人士介紹,至目前,中聯重科還成立負責俄羅斯、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國際市場的融資租賃公司。萬鈞透露,4月24日,中聯重科融資租賃(澳大利亞)有限公司在布里斯班本簽訂了海外融資租賃的第一單,“雖然金額只有兩三百萬,但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到海外開展融資租賃業務”。
增值稅抵扣難題待解
在全面布局國內外融資租賃業務的同時,萬鈞透露,困擾融資租賃業發展的增值稅抵扣問題可望于年內解決。
按照增值稅轉型的要求,從2009年1月1日起,企業新購入設備可直接抵扣增值稅,很多企業對此欣喜不已,但融資租賃企業及通過融資租賃獲取固定資產的企業卻面臨難題,因為新政對融資租賃行為是否“視同銷售”并未明確。
據了解,2008年整個租賃業新增規模是1500億,業界預計今年如果沒有增值稅轉型改革,全年有望達到3000億至4000億的規模。但現在不少租賃公司的業務已經停止,特別是外資租賃公司。
近段時間以來,包括租賃業協會在內的多家租賃業組織和企業向財政部、國稅總局建議,希望盡快研究并妥善處理直接租賃業務模式中承租人進項稅額的抵扣問題,明確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購置設備的進項稅額的抵扣辦法;建議將有融資租賃經營資質的融資租賃公司開展的出售回租業務視為一項融資服務,不另行征收增值稅;租賃期滿承租人留購,或融資租賃公司收回貨物出售的,按照相關規定征收增值稅。
據本報記者獲悉,4月16日,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租賃業委員會(下稱租賃業協會)就增值稅轉型再次召集融資租賃公司獻言建策,財政部、國稅總局等相關人士均蒞臨現場;次日,銀監會又聯手幾大部委召開相同會議。
“6月底之前國家應該會有比較明確的解釋。”萬鈞說,“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不是由于說監管部門認為這個不應該解決,只是認為增值稅改革以后涉及到的問題太多,有很多行業都需要改革,都需要有一些細則,那么在工作日程上需要點時間,但不等于說不解決,已經在解決了。”
中聯重科總裁助理、中聯重科融資租賃事業部總經理萬鈞4月26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融資租賃作為機械裝備制造商的未來發展方向之一,在中聯重科中所占比例將會越來越大。
在此前的4月21日,中聯重科推出了預計募資56億元的非公開增發預案,其中融資租賃體系建設14億元,用于對中聯重科租賃(香港)有限公司增資。此外,為擴大產品銷售,加快融資租賃業務發展,中聯重科擬通過全資子公司中聯重科(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聯重科租賃(香港)有限公司出資8000萬美元設立中聯重科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
“未來中聯重科所有中國的融資租賃業務都會集中在中聯重科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萬鈞說,在這一思路下,中聯重科在每一個目標市場都會成立相應的子公司來負責其融資租賃業務,如俄羅斯公司、澳大利亞公司等。
發力融資租賃業
有數據顯示,工程機械行業全球老大——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在全球60%以上、在發達地區80%以上的銷售都是以融資租賃的方式進行的,其發展模式受到了全球眾多工程機械企業的追捧。而目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融資租賃率僅有8%左右。
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公司的業務操作平臺——北京中聯新興建設機械租賃有限公司,于2006年4月20日經商務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批準,成為內資融資租賃試點企業(商建發[2006]195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個獲得融資租賃資質的企業。
“融資租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而且適應現代市場發展的銷售模式,已經成為現代營銷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萬鈞介紹說,融資租賃自上世紀80年代初引入我國,20多年間,其積極作用似乎一直得不到充分的體現。直到最近幾年,隨著國內建設工程的蓬勃發展和工程機械市場的變化,這一情況才有所好轉。
“2007年,我們在融資租賃這塊的收入是5億元,大約占集團總收入的7%-8%;2008年盡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我們的收入已經增長到25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17%-18%。”萬鈞認為,這就意味著市場已經越來越認可建機融資租賃這種模式。
中聯重科剛剛發布的2008年財報顯示,公司錄得凈利潤15.69億元,較2007年增長17.68%。對此,ALTA集團中國區總裁周劍振認為這與中聯重科強勁增長的融資租賃業務不無關系。
“2009年中聯重科融資租賃業的收入將超過50億元,起碼可以占到集團總收入的20%。”萬鈞如此預測。
據了解,新成立中聯重科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將成為中聯重科發展中國融資租賃業務的平臺,而中聯重科融資租賃(香港)有限公司將被打造成為全球性的融資租賃總部。“北京中聯新興建設機械租賃有限公司目前負責的業務將平穩過渡,逐漸淡出,最終歸到中聯重科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來運營。”萬鈞說。
4月26日,萬鈞率隊參加了廣東省建筑機械租賃行業協會的成立儀式。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公司總經理的黃群表示:“中聯重科將會在今后時間里,深化與廣東省建筑機械租賃行業協會的合作,為廣東地區的廣大租賃企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此外,據中聯重科相關人士介紹,至目前,中聯重科還成立負責俄羅斯、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國際市場的融資租賃公司。萬鈞透露,4月24日,中聯重科融資租賃(澳大利亞)有限公司在布里斯班本簽訂了海外融資租賃的第一單,“雖然金額只有兩三百萬,但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到海外開展融資租賃業務”。
增值稅抵扣難題待解
在全面布局國內外融資租賃業務的同時,萬鈞透露,困擾融資租賃業發展的增值稅抵扣問題可望于年內解決。
按照增值稅轉型的要求,從2009年1月1日起,企業新購入設備可直接抵扣增值稅,很多企業對此欣喜不已,但融資租賃企業及通過融資租賃獲取固定資產的企業卻面臨難題,因為新政對融資租賃行為是否“視同銷售”并未明確。
據了解,2008年整個租賃業新增規模是1500億,業界預計今年如果沒有增值稅轉型改革,全年有望達到3000億至4000億的規模。但現在不少租賃公司的業務已經停止,特別是外資租賃公司。
近段時間以來,包括租賃業協會在內的多家租賃業組織和企業向財政部、國稅總局建議,希望盡快研究并妥善處理直接租賃業務模式中承租人進項稅額的抵扣問題,明確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購置設備的進項稅額的抵扣辦法;建議將有融資租賃經營資質的融資租賃公司開展的出售回租業務視為一項融資服務,不另行征收增值稅;租賃期滿承租人留購,或融資租賃公司收回貨物出售的,按照相關規定征收增值稅。
據本報記者獲悉,4月16日,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租賃業委員會(下稱租賃業協會)就增值稅轉型再次召集融資租賃公司獻言建策,財政部、國稅總局等相關人士均蒞臨現場;次日,銀監會又聯手幾大部委召開相同會議。
“6月底之前國家應該會有比較明確的解釋。”萬鈞說,“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不是由于說監管部門認為這個不應該解決,只是認為增值稅改革以后涉及到的問題太多,有很多行業都需要改革,都需要有一些細則,那么在工作日程上需要點時間,但不等于說不解決,已經在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