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收緊,供改持續,重組整改,區域供給小幅收縮
環保政策繼續加碼,呈現常態化趨勢。環保限產區域增大,由15省的部分城市增加到“2+26”城,限產時間增長,部分城市啟動夏季錯峰生產,停產品類由熟料、水泥廠新增特種水泥與水泥磨坊。供給側改革繼續推行,產能吐故不納新。從京津冀三地水泥熟料產能來看,京津已達標,去產能將繼續在河北深化。河北省除滿足國辦發34號文件指導意見外,還提出到2020年全省水泥產能控制在2億噸左右,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嚴禁新增產線,京津冀地區3年內無新增產線。激勵水泥企業并購重組,整合行業競爭格局。華北區域集中度偏低,小散企業惡性競爭導致行業秩序混亂。一方面小廠通過不透明手段降低成本,從行業中分羹,另一方面小廠惡意調價拉低行業價格,降低行業盈利空間。未來通過行業整合有利于規范行業生產標準,淘汰不達標的小散亂企業,重整行業秩序。同時大企業的規模效應顯著,有利于提高行業門檻,加速清退小微企業。
華北西北短期看基建,雄安基建有望發力
調控政策持續收緊,銷售遇冷施工預計微縮。2018年調控政策大概率持續,地產投資銷售端受壓恐將持續傳導至投資端,預計全年施工建設投資增速預計持平或小幅下跌。京津冀一體化加速落地,交運先行。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基建補短板的力度,因此看好北方區域基建響度較弱的區域,基建投資或將維持穩定增長,對水泥需求強力托底,預計1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維持在15%左右。京津冀水泥需求系數2018年按照0.64作為中性估計值,2018年京津冀水泥產量預計為0.96-1.1億噸,對應17年水泥產量增速為7%-25%。雄安新區短期基建帶來水泥需求,中長期房地產開發支撐力度強。從規劃建設面積角度估計,新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首位,未來五年按照建成面積100平方公里,固資投資額達4000億,年均投資800億,按照年1億投資金額帶動水泥需求0.5萬噸。由于前期建設投資,2018年雄安新區建設帶動水泥需求為400-500萬噸。
供給收縮,需求緩釋,龍頭公司量價齊升
銷量:公司水泥銷量中性假設下,預計18-19年歸屬于冀東銷量增速8.3%、5%,銷量分別為0.62億噸、0.66億噸。噸價格:公司2017年水泥噸均價236元,在基建預期好轉、供需改善的預期下,保守預計2018-19年噸均價270元、275元。公司作為華北地區龍頭地位穩固,率先收益。噸凈利:金隅冀東重組后,受益于金隅優質內控能力,冀東三費率從37%下降至27%,預計18、19年噸凈利將有所提升,對應為22元/噸、24.7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