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水泥旗下子公司重慶華新鹽井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井華新)因為野豬槽礦山巨大礦坑,被生態環境部掛牌督辦。記者了解到,鹽井華新在高峰時期每日出廠水泥達三四百卡車,而自從華新水泥在去年年初從拉法基中國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拉法基中國)接手包括鹽井華新在內的西南地區6家子公司以來,西南地區已成為華新水泥營收增速最快的區域之一。
受益于環保督察和去產能帶來的價格上漲,水泥行業在過去兩年也經歷了興盛期。而作為價格上漲一直被看好的西南地區,今年一季度也在全國六大地區中錄得最高價格漲幅,在此情況下,華新水泥也在西南地區持續加碼產能。
西南地區營收占比超三成
就在記者到達鹽井華新的5月11日下午,鹽井華新門口的馬路兩邊停有多輛等候裝運產品的車輛。據一位替鹽井華新跑水泥運輸的司機師傅介紹,鹽井華新生意非常好,高峰期每天運送水泥大概三四百趟。
公開資料顯示,野豬槽和麻柳凼石灰石礦山最先均屬于重慶騰輝特種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輝特種水泥),2005年9月,拉法基中國先后收購了騰輝特種水泥、重慶市涪陵水泥廠和江津地維水泥廠。
2016年11月30日,華新水泥又與拉法基中國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以13.75億元的價格收購后者位于中國西南地區的6家子公司的股權,這其中包括重慶拉法基瑞安地維水泥有限公司97.27%股權和重慶拉法基瑞安特水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拉法基瑞安特水)80%股權,拉法基瑞安特水隨后改名為重慶華新鹽井水泥有限公司。
西南地區也為華新水泥業績增長出了不少力。年報顯示,2017年,華新水泥營業收入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08.89億元和20.7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4.44%和359.72%。其中,來自西南地區的重慶市、云南省和貴州省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2億元、39.34億元和5.0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4.06%、271.69%和404.23%,為除了江西省以外營收增幅最高的三個地區。
與此同時,西南地區(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重慶市和西藏自治區)已經成為華新水泥除“本部”湖北省以外最大的收入來源地區,該地區對華新水泥整體的營收占比從2016年的22.53%上升到2017年的36.89%。
一季度西南地區水泥價格大漲
受環保督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漲價影響,水泥行業在過去兩年經歷了業績的大幅回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水泥行業實現收入9149億元,同比增長17.89%,利潤總額為877億元,同比增長94.41%,利潤總額僅次于2011年的歷史最高點。
受行業景氣度高推升,大部分水泥上市公司也賺得盆滿缽滿——從2017年歸母凈利潤增速看,中國建材、海螺水泥、塔牌集團、華潤水泥控股、中國天瑞水泥、上峰水泥、葛洲壩等水泥公司巨頭分別為207.73%、85.87%、58.73%、172.77%、238.65%、445.19%和37.94%。
與此同時,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高企也有效支持了水泥行業的良好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和2017年,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分別達17.4%和19%。
華新水泥也在逐步加大在西南地區的產能權重。年報顯示,華新水泥2017年已開工建設西藏山南三期3000噸/日和日喀則二期3000噸/日項目,今年3月已開工建設云南祿勸4000噸/日項目。
一位證券公司水泥行業分析師表示,后續水泥價格有望處于高位波動態勢,而需求端是影響水泥行業供需關系的主要因素,今年三四季度的需求情況暫時還不好判斷,但是大企業對供給端的控制有利于維持整個行業的景氣度。
在去產能和環保趨嚴大勢下,水泥行業在過去兩年出現了兼并大潮,除華新水泥整合拉法基瑞安,去年年底,中國建材和中材國際進行了合并,金隅集團和冀東水泥的重組事項在上月剛剛獲得證監會核準。據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到“十三五”末,全國前十大水泥集團產能集中度將超過60%,省區內70%以上市場集中至2~3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