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北京金隅集團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發展紀實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3-03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建材報 李賀林 孫陽
核心提示:北京金隅集團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發展紀實
  從3萬元到4億元的飛躍
   
  北京金隅集團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通過科技發展帶動企業轉化升級,在應對“經濟寒流”中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多種類型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已使建材總院大批科技成果問世,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項目層出不窮。建材總院在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省地、綠色環保建材等新技術新產品領域的研究和生產制造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銷售收入達到4億元。 

  然而,誰會想到,2001年建材總院的賬面資金還只有3萬元,職工面臨吃飯難問題,單位瀕臨倒閉。面對困境,臨危而上的建材總院院長王肇嘉,大膽改革,以市場為導向,以高技術發展為依托,按照技工貿一體化的原則,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探索出一條高技術產業化道路,成為北京金隅集團旗下發展速度最快的優秀企業之一。 

  改制轉軌脫穎而出 

  2001年下半年,建材總院剛由事業單位轉制,面臨著諸多改制企業共同存在的老大難問題:每年幾百萬元的財政補助撥款沒有了,退休人員的工資、醫藥費成為企業的沉重負擔;長期在事業單位體制下形成的低效率組織機構、運營模式、考核機制等依然存在;員工長期吃“皇糧”形成的“等、靠、要”和“軟、懶、散”作風一時難以轉變;經營收入2001年年底已經下滑到不足1700萬元,賬面資金僅剩下3萬元。建材總院剛剛取得了企業的“身份證”,就面臨著破產的威脅。 

  “用3~5年時間解決職工吃飯難問題,再用3~5年時間將建材總院發展成北京金隅集團旗下的優秀企業,并達到行業內領先水平。”那時,有6年外資企業工作經驗的王肇嘉,根據現狀作出了以上規劃。在他的帶領下,建材總院拉開了變革的序幕。王肇嘉認為,越是困難,企業越要勇于面對壓力迎難而上,企業發展必須從提高企業凝聚力入手。為此,王肇嘉在員工中發起了關于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理念的大討論,提出“務實、創新、團隊、爭先”的企業精神。王肇嘉帶領著所有員工“走出去”,由等業務找上門轉變成主動出去找業務、搶業務。王肇嘉戲稱,建材總院從老態龍鐘的“坐企”快速變成了游刃有余的“游企”。改革第一年,建材總院產值翻了幾倍。 

  加速創新構筑三大產業平臺 

  改制后的建材總院充分發揮自身長處,深挖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環保建材等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技術研發、質量檢測和科技成果轉化三大平臺在王肇嘉的領導下初露鋒芒。 

  建材總院成立于1959年,有40多年的積累,擁有400多項科研和專利技術成果。為充分利用這些寶貴資源,建材總院搭建了一個行業領先的建材制造業技術研發平臺,專攻各類涂料、干混砂漿系列產品、無機抗菌劑、新型墻體及裝飾材料、資源綜合利用及建筑節能保溫技術研究。有了這一優秀的技術研發平臺,建材總院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北京金隅集團的技術研發中心。另外,建材總院還加大對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年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率達到10%以上;通過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對新技術發展趨勢的超前把握,搶占了市場先機,擴大了市場份額,科研經濟效益贏得了雙豐收。 

  建材總院打造的第二大平臺便是質檢平臺。在建材總院的旗幟下,對5個國家級檢驗中心(國家建材工業管道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材工業建筑圍護材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材工業環保及環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建材五金水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輕工聯合會家具及裝飾裝修材料檢測中心)和4個市級檢驗站(北京市建筑材料質量監督檢驗站、北京市建筑五金水暖產品質量監督監測站、北京市木材家具質量監督檢驗站、北京市水泥質量檢驗站)進行整合,成立了北京建筑材料檢驗中心,為市場提供服務。北京建筑材料檢驗中心交給客戶的是一份實實在在、有經濟價值的檢測報告,而非流于形式的一張紙。有了北京建筑材料檢驗中心的報告,企業就有了生產制造標準,有了產品創新的依據。 

       如何讓建材總院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實現建材總院高效盈利?這要靠建材總院搭建的第三大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目前,建材總院在北京房山區竇店建有占地10萬平方米的建筑節能環保材料及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生產基地,有年產30萬噸干混砂漿生產線、年產兩萬噸高強玻璃纖維生產線及年產1000噸抗菌劑生產線。主要產品包括:干混砂漿系列產品及外墻保溫系列產品、粉刷石膏系列產品、外墻面黏結系列產品、普通砂漿系列產品、建筑涂料系列產品、高強玻纖抗菌系列產品。建材總院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實現了高速發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名牌產品在改革中,建材總院緊跟市場需求,加快新產品研發和應用技術的推廣速度。王肇嘉創新性地提出了建材行業“再思考(Rethink)”及“再修復(Repair)”理念。再思考,要求在發展循環經濟的相關工作中,改變舊觀念,生產的目的除了創造社會新財富以外,還要維系生態系統。再修復,自然生態系統是社會財富的基礎,是第二財富。不斷地修復被人類活動破壞的生態系統,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是創造財富。不僅要減少排污,而且要承擔修復周邊生態系統的任務。因此,建材總院依據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利用,再思考、再修復的原則,打破過去單打獨斗賣產品的模式,確定產品不再是單純的產品概念,而是一個個完整的體系。并將旗下的各類產品分門別類,打造了節能體系與環保體系兩大特色產品體系。在節能產品體系中,采用脫硫石膏和尾礦砂等生產干混砂漿系列產品,包括用于墻體節能保溫的外墻外保溫系列產品及其他用于砌筑、抹灰、黏結等各類干混砂漿,同時開展對低能耗建筑的研究,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評估與檢測,根據評估和檢測的結果,為客戶提供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方案和實施方案。近年來,北京建材總院依據自身在該行業的科技儲備和產品特色等優勢,在營造金鼎“干粉專家”概念的基礎上,開發并推出水泥基和石膏基兩大類40余種干混砂漿新產品,目前其干混砂漿系列產品品種居國內同行之首。在環保產品體系中,一方面,利用質檢平臺的優勢開展室內有害物質的檢驗,并建立了完善的實驗條件。同時先后開發了抗菌劑系列產品和健康鈦空氣凈化材料。前者主要添加在各類建材產品中,生產各類抗菌建材,如抗菌木地板、抗菌塑管、抗菌涂料等,對建筑中的細菌進行殺滅;后者主要針對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如甲醛、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氨、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進行持續分解,從而達到凈化空氣的功效,目前,建材總院已研制出沸石基的銀系和鋅系無機抗菌劑,均通過了北京市科委的技術鑒定。在“天然二維納米薄片材料”、“遠紅外發射材料的制備研究”等多個環保、節能、利廢項目上都取得了擁有自己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此外,建材總院近年來開發的無硼無堿高強玻璃纖維,應用于風力發電葉片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與舉措得到了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肯定與支持。為行業科研發展做貢獻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北京建材總院還充分利用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北京建材總院先后主編或參編了數十個行業或地方標準,如JC/T519-2004《粉刷石膏》、JC457-2004《混凝土防凍劑》、JC/T157-2004《建筑外墻用膩子》、JG/T985-2005《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漿》、JG/T1004-2006《陶瓷墻地磚填縫劑》,并編制了《建筑構造通用圖集———墻身外墻保溫88J2-X8》、《建筑構造通用圖集———干拌砂漿88J1-4》等建筑通用圖集;同時連續成功舉辦5屆國際干混砂漿應用技術研討會,與國內外相關專家共同研討行業發展。依托總院,相繼成立了中國建筑業協會干拌砂漿推廣委員會、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拌砂漿分會、中國建筑學會建材分會新型墻體材料專業委員會、中國硅酸鹽學會建筑材料分會裝飾裝修與化學建材專業委員會、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衛浴配件分會和北京建材工業協會化學建材專業委員會等,為行業的發展和建材產品技術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拓展產學研一體化道路像許多科學家一樣,王肇嘉給人一個突出印象就是好學,他喜歡把思考當做享受。2005年,當全院營銷收入從過去不足兩千萬元,突破到上億元時,王肇嘉并沒有沉醉在已取得的成績上。他深深地感到,企業要發展,必須擴大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有效利用科技資源,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建材總院在建設“化學建材研發平臺”、“干混砂漿技術平臺”、“天然納米材料研發應用中心”和“建筑節能材料應用評估中心”等項目中,加強與首都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資源聯合,拓展“產學研”一體化之路。在與北京理工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合作開展項目的研究中,該院取得了多項實用新技術,同時該院與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研究生院進行技術交流,擴大了科技成果產業化領域。另外,他們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建工學院建立了科研實習基地與合作實驗室,與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校合作,委托培養碩士、博士等高級科技人才。打造集團科技創新業務板塊作為金隅集團技術中心的核心和總部所在地,北京建材總院近年來先后完成一系列針對建材綜合利用和新產品開發的科研項目的研究和轉化,其中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環保房屋體系成為兩大主題。在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先后開發了利用水泥回轉窯焚燒處置工業廢棄物、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制備水泥、電廠粉煤灰制備加氣混凝土、脫硫石膏綜合利用開發等技術,實現了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在節能環保房屋體系中,通過整合金隅集團的各類產品,如外墻外保溫、加氣混凝土、環保涂料、石膏砌塊、節能門窗、3升水節水潔具等,同時通過對其他建筑材料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究,打造一個既舒適又環保的節能房屋體系。建材總院正通過不斷進步,打造一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金隅科技”。用王肇嘉的話說,“金隅科技”將成為金隅集團現代制造業、房地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三大傳統業務板塊之后的又一全新業務板塊,帶動金隅集團建材制造業走在行業技術前沿。金隅科技板塊啟動的標志性事件便是金隅集團技術研發中心大樓的落成。2008年3月20日,位于八大處科技園區內、建筑面積近3.4萬平方米的金隅集團技術中心研發大樓交付使用。從表面看,研發大樓是金隅集團科研成果的一次大整合,除采用了多項金隅集團自身的技能環保產品,如加氣混凝土、翔牌石膏塊、星牌礦棉板、天壇家具、長城家具及建材總院的金鼎建筑砂漿、保溫體系、建筑涂料等優質產品外,還運用了單一材料墻體保溫系統、節能門窗(玻璃)系統、屋面保溫系統、低能耗采暖制冷系統、恒溫恒濕新風系統、智能化控制系統、環保節水系統等7個子系統,達到公共建筑節能65%以上的示范標準,保證使用上的舒適度和運行的低成本。從內部看,內設研發及測試實驗室和中試車間35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面積合計約1.5萬平方米。這些實驗室也正是“金隅科技”源源不斷的技術來源。大樓落成之際,金隅集團技術研發中心也正由市級晉升為國家級,成為北京建材行業唯一一個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國家發改委等部委領導和金隅集團領導將“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的牌匾掛到了研發大樓的門口。目前,技術中心整合集團技術資源,以建材總院為核心,7個專業研發分中心(工業廢棄物處置研發中心、水泥與混凝土研發中心、耐火材料研發中心、礦棉板研發中心、家具設計與研發中心、墻體材料及體系研發中心、建筑技術研發中心)為主體,承擔金隅集團旗下及建材總院全部產品生產技術研發工作,源源不斷地為集團制造業提供技術支撐,保證集團制造業始終處于行業前沿水平。一個金隅集團科技新版圖悄然形成,走向建材制造業科技發展新征程。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山市| 五寨县| 商丘市| 荃湾区| 贞丰县| 扶风县| 岑溪市| 灵丘县| 潢川县| 郁南县| 云林县| 安平县| 嘉祥县| 边坝县| 化隆| 长春市| 监利县| 铜梁县| 安陆市| 阿勒泰市| 依兰县| 昌平区| 孟村| 西畴县| 潼南县| 化州市| 福州市| 甘南县| 咸阳市| 威海市| 仪征市| 邢台县| 泸西县| 双鸭山市| 台安县| 德令哈市| 丹棱县| 栖霞市| 阿鲁科尔沁旗| 老河口市| 九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