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今年以來,廣東宏觀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態勢持續發展。廣東水泥行業前三季度通過加強行業自律、區域協調、實行錯峰生產、調控水泥產能等措施,市場需求相對平穩,進入第四季度后出現了產銷兩旺好勢頭,行業整體效益大幅提高。
一、產量情況
據統計部門數據,2017年1-12月份,全國累計水泥產量23.16億噸,同比下降0.2%。12月份全國單月水泥產量1.91億噸,同比下降2.3%。
2017年12月,廣東省水泥單月產量為1633萬噸,同比增長0.5%,累計產量為15786萬噸,累計同比增長7.7%(但按2016年的水泥同口徑產量15079萬噸計算,實際增長率為4.69%);12月份水泥熟料的單月產量為889萬噸,同比增長22.9%,累計產量為10080萬噸,累計增長7.8%。
據協會對水泥廠上報數據進行統計核實,并對社會粉磨站產量按照熟料采購量進行測算,2017年廣東省熟料實際產量為10195.88萬噸,同比2016年的9855.83萬噸,增長3.45%;水泥產量15246萬噸,同比增長1.7%。其中水泥廠及配套粉磨站生產水泥12217萬噸,同比增長5.5%。社會粉磨站3029萬噸,同比增長4.52%。
二、需求穩定,價格回升
(一)前三季度市場需求相對平穩,進入第四季度后出現了產銷兩旺,水泥價格穩步上升。年底,重點水泥企業P·O42.5散裝水泥到站價格攀升至525元/噸左右,P·C32.5R袋裝水泥市場價格回升至450元/噸左右,熟料出廠價格也有所上升,約為365元/噸。縱觀全年,水泥價格穩中有升,全年處于合理區間內。
(二)銷量穩定,庫存下降。2017年廣東省水泥消費總量約16080萬噸,同比增長2.2%。其中,重點企業累計水泥銷量11154.1萬噸,同比增長4.77%;累計熟料銷量818.36萬噸,同比下降6.1%。自年初始,產銷平衡穩定,重點水泥企業平均庫存率較低,約為54.87%,第四季度后期更低至30%以下。
(三)行業自律,錯峰生產,穩定供應。廣東省水泥企業2017年錯峰生產二個階段折合成單窯共停窯2222.5天,按實際日產量5500噸/窯計,共壓減熟料產量1222萬噸。有效地調控產需平衡,避免了惡性競爭。第四季度,是銷售旺季,水泥產量、銷量均達到同期較好水平。
三、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情況
(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提高,基礎設施投資創2010年以來同期最高增速
2017年,廣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477.96億元,同比增長13.5%,增幅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其中,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5402.27億元,增長11.9%,占整體投資的67.8%;房地產開發投資12075.69億元,增長17.2%。
全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一直處于高位。全年共完成投資9168.79億元,同比增長24.3%,比上年加快18.6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在短板領域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強,生產和供應業、航空運輸業、公共設施管理業分別增長49.0%、38.0%和29.9%。
資金來源增速企穩回升。2017年,廣東實際到位建設資金總量突破4萬億關口,達42444.60億元,同比增長7.4%,增幅比前三季度加快0.9個百分點。從主要資金來源渠道看,國家預算資金增長27.3%、國內貸款增長37.3%、利用外資下降1.5%、自籌資金增長4.8%、其他資金下降3.4%。
(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回落
2017年,廣東房地產開發企業共完成投資12075.69億元,同比增長17.2%,增幅同比回落3.6個百分點。
按工程用途分,廣東商品住宅投資增長16.1%,辦公樓投資增長37.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增長3.9%,其他房屋增長24.7%。
按區域分,珠三角地區投資增長14.3%,增幅同比回落7.3個百分點;東翼增長30.4%,增幅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西翼和山區分別增長45.2%和25.2%,增幅同比分別提高32.8個和12.6個百分點。
四、2018年行業展望
2017年通過全體水泥企業的共同努力,水泥市場量價齊升,行業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展望2018年,市場不確定因素較多:
(一)產能過剩壓力加大。由于廣東塔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期日產10000噸熟料、蕉嶺縣龍騰旋窯水泥有限公司日產4500噸熟料、梅州市梅盛偉業水泥有限公司日產5000噸熟料等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陸續投產,新增熟料產能585萬噸,加上華潤水泥(封開)有限公司6號窯、廉江市豐誠水泥有限公司、南雄市彤置富水泥建材投資有限公司的產能發揮,2018年設計熟料生產能力為9470萬噸,實際產能可達1.15億噸,預計水泥產能將超過1.65億噸。熟料產能已超出《廣東省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水泥熟料產能的發展目標,也超出了《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中關于水泥熟料產能到2018年控制在1.1億噸以內的工作目標,而周邊的福建、廣西等省區也有新增產能投放市場,產能過剩壓力突現;
(二)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綜合標準嚴格常態化執法和強制性標準實施,給水泥企業帶來嚴峻的挑戰;
(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首要任務,化解過剩產能仍是重點工作。預測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大致與今年持平,廣東水泥市場需求與今年相當,水泥市場消費量為1.6~165億噸,按照2008年編制的《廣東省水泥市場研究報告》中對廣東省水泥消費量最高峰(即拐點)1.635億噸的預測值看, 廣東省水泥消費量拐點將于2018年如約而至。
綜上所述, 2018年水泥需求將達頂峰,增長速度放緩但產能持續增長,行業發展受到雙重擠壓,市場競爭必將加劇,行業效益將面臨下降壓力。行業仍需加強自律、區域協調,推動企業加大錯峰生產執行力度,壓縮無效產能,主動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