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過去,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發展迅猛,成績有目共睹;放眼未來,有挑戰更有機遇,需要行業上下以中流擊水的自信、奮發有為的闖勁,久久為功的韌勁,馳而不息的精神,瞄準方向堅定前行,擼起袖子加油干。
我們不妨來大膽預測,2017年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會發生什么變化。
一、企業的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門檻低,處理水平參差不齊,資源化利用率低給行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限制。
首先,阻礙先進技術、設備的推廣和發展。投資資源化程度低的企業、設備的成本遠遠低于資源化程度高的企業、設備,因此在對企業資源化利用率缺少限制的情況下,投資商大多傾向于投資資源化率低的企業、設備,使得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卻湮沒其中,鮮有人問津。其次,影響建筑垃圾再生制品的聲譽,擾亂市場秩序。在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中,低資源化水平企業的資質、技術水平往往不高,甚至是一些只能從事簡單垃圾分類、破碎的無資質企業都開始為自己貼上環保標簽,參與資源化行業的競爭中來,但其生產的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生產的骨料質量可能不達標;在產品應用過程中,應用性能差;使用在建筑中可能會出現裂紋、斷裂等各類問題,使工程出現質量隱患。因而,可能導致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銷路出現問題,開發商等也不敢再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產品。
近年來,國內涌現一批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組織,甚至開發出一些建筑垃圾資源化設備,但大多名不副實,資源化水平不高,不僅達不到使用要求,并且經不起時間驗證,甚至因其質量難以保證,增加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產品的市場推廣難度。
2016年12月13日,工信部和住建部公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暫行)(征求意見稿),對“資源綜合利用及能源消耗”提出要求。
要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應全面接收當地產生的符合相關規范要求的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垃圾除外)。建筑垃圾處置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應綜合利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的資源化利用率應達到95%以上。鼓勵企業根據進場建筑垃圾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工藝裝備,在全面資源化利用處理的前提下,生產混凝土和砂漿用骨料等再生產品。
還對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應符合能耗限額限定值的做出規定。
相信在2017年,通過政府制定相關行業規則,能將低水平的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方式,低質量、高消耗、產生二次污染的建筑垃圾再生產品驅逐出市場,讓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的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
二、配套措施得到有效完善
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建筑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推進困難主要在于其配套的措施尚未完善,無論是項目的前期引進、中期落實還是后期產品的銷售,都遭遇了很多問題,例如項目的投資高難以吸引資金進入、再生產品沒有專門標準導致消費者接受程度低、各個地方政府在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監督監管機制情況下,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入駐導致的企業開工量不足等。
這一情況在2016年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并可能在2017年呈現出初步效果。
在項目推進方面,2016年10月,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工程項目名單的通知》(工信廳節函〔2016〕701號),確定了44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工程項目。從國家層面上將資源化項目設定為示范項目,從項目本身來說有利于項目的推進,對于行業來說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在監督管理方面,2016年12月公布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暫行)(征求意見稿)要求,新建、改擴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應符合規范條件,項目建設要滿足工程勘探、咨詢、設計、施工和監理的要求。項目通過驗收后方可投產;縣級以上有關部門負責對當地生產企業執行本規范條件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相關行業協會要加強對行業發展情況的分析和研究;組織推廣應用行業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及新產品;建立符合規范條件的評估體系,科學公正地提出評估意見;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行業監督和規范管理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定期公告符合本規范條件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名單;國家和地方相關管理部門可依據本規范條件制定相應的配套和監管辦法。從多方面對于政府相關部門、企業等提出要求,確保項目自出生之日起便有規則可依。
在產品推廣方面,2016年11月4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公布“關于發布行業產品標準《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實心磚》的公告”。批準《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實心磚》為建筑工業行業產品標準,自2017年2月1日起實施,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以及磚塊的生產和質量監督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加上此前出臺的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碎磚瓦建筑垃圾再生砌墻磚等標準,意味著至多90%的建筑垃圾再生產品能擁有行業標準,有助于再生產品的推廣應用。
除此之外,在2016年,一系列建筑垃圾資源化相關的配套措施正在不斷設立。2017年將會是第一個收獲年。
三、產業化上水平
2016年,“垃圾處理”問題進入中共高層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提及“垃圾處理”,他說: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建筑垃圾資源化"進入國家“五年規劃”;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提案;多地大力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上海發生建筑垃圾傾倒太湖的惡性事件……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受到空前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受到國家重視,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崛起,我國建筑垃圾的資源化率仍然不足5%,行業尚未形成產業化發展。但是,值得期待的是,2017年可能是這一格局突破之年。
一切得益于政府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政策,引導著行業向前發展,2016年,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工信部《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中央文件都對建筑垃圾行業的發展做出指導意見,《上海市建筑垃圾處理管理規定(草案)》《天津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管理辦法》等地方省市相繼出臺條例、規定,從頂層設計上引導行業向資源化方向發展。在多起惡性事件的倒逼之下,各地認識到了現有的建筑垃圾在處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開始尋求解決辦法。以上海市為例,2016年,上海市發生了兩起建筑垃圾跨省傾倒事件,上海的建筑垃圾被分別傾倒在蘇州市太湖西山島和南通市江心沙農場,轟動全國。事件發生之后,環保部、公安部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高度重視,對兩起案件進行聯合掛牌督辦。上海市有關方面也作出表態,除了嚴禁上海的建筑垃圾外運之外,還將積極推動建筑垃圾在當地的資源化利用。最后,在政府引導、事故倒逼機制的共同作用下,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的市場環境將會活躍起來,吸引著更多資金、資源、技術、人才等的進入,使得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進入一個完全市場化的、良性的發展階段,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的產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