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初級能源消耗、原油需求和溫室氣體排放國家,中美兩國在平衡經濟增長和解決日益緊迫的全球環境和能源問題上一直在進行有益的探索。為了能夠在石油經濟遭受金融危機重創的背景下,尋求共贏互助的新能源方案,由中國長江開發滬港促進會以及美國灣區委員會主辦的首屆中美綠色能源論壇于11月13日-14日在上海外灘茂悅酒店拉開帷幕。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美國灣區委員會主席、舊金山市市長、長江開發滬港促進會理事長以及包括陶氏化學建筑應用事業部亞太區研發總監樂海瑞等在內50多位中美專家,和眾多與會者就創新能源技術、能源效率和綠色產業創投模式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借助這個高端平臺,本次論壇首次實現了中美兩國商界、學術界和政界多個層面的領袖聚首,為在兩國的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公共機構部門之間建立聯盟關系打下了基石。為期兩天的論壇由主題演講、小組專題討論及自由討論組成。在13日下午的小組討論中,陶氏化學建筑應用事業部亞太區研發總監樂海瑞(Hari Reddy)先生以題為“提高能源效率與可持續發展和抵御全球氣候變化”的精彩演講得到了眾多與會者的認可。關于建立完善的能源機制,樂海瑞先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把能源機制的四個方面比作支撐房屋的四根支柱,即提高能源效率和大力節能,鼓勵包括清潔煤、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能源多樣性,加大包括液態天然氣和沼氣在內的燃氣發展力度,以及基礎設施的節能改進。
作為社會總能耗的大戶,建筑能耗成為能源危機不可回避的話題。近年來,全球能源價格不斷攀升,迫使中國比以前更加重視節能降耗,以便將總量日益龐大的經濟變得更加可持續。在上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之后,發達國家已經開始致力于研究與推行建筑節能技術。與當前發達國家建筑能耗已經顯著降低的情況相比,我國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是他們的3倍以上。中國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曾提出,要在2006~2010年間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指標。不過,官方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節能降耗工作開局并非一帆風順。2006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僅比2005年下降1.33%,而2007年的這一數據也只有3.66%,均未達到每年4%的目標。為在“十一五”的后3年里順利完成上述20%的約束性指標,中國節能降耗工作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大,乃至更加深入細節。
在建筑節能方面,陶氏化學作為擠塑聚苯乙烯隔熱保溫材料的發明者與領導者,旗下的舒泰龍隔熱保溫板以其獨特的藍色為市場所熟知,目前已在全球2100萬棟建筑中應用,每年節約能耗約90億美元。樂海瑞先生說:“在美國,每年建筑行業所產生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是所有行業產生總量的50%;在中國,這一指標也同樣高達47%。作為全球領先的建筑節能解決方案提供商,陶氏化學有義務也有責任為全球范圍內的節能降耗做出應有的努力?!?
作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和化學公司,陶氏始終堅持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戰略理念。對陶氏來說,可持續發展就是確保每一個商業決策——無論是一項新產品的研發還是一個生產基地的設計和運營——都必須以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來進行。 早在1995-2005年,陶氏就制定了極富進取的“環境、健康和安全十年目標”。 在十年間,陶氏在產量增加31 % 的基礎上使工業排放量減少56 %。減少了73萬噸固體廢棄物排放,足夠在270個足球場上堆積高達1米;減少了8300萬噸廢水排放,相當于80萬中國家庭1年的用水量;節約了900萬億BTU的能量,足夠800萬美國家庭使用一年。
2005年,陶氏又制定了“2015可持續發展目標”,涵蓋三大方面:通過創新和產品安全監管實現“可持續的化學工業”;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陶氏把可持續性發展納入了公司的商業戰略,并且設立首席可持續性發展官及建立相關團隊,從產品研發、生產、商用、回收等多個產品生命周期提供環保、節能的解決方案。
借助這個高端平臺,本次論壇首次實現了中美兩國商界、學術界和政界多個層面的領袖聚首,為在兩國的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公共機構部門之間建立聯盟關系打下了基石。為期兩天的論壇由主題演講、小組專題討論及自由討論組成。在13日下午的小組討論中,陶氏化學建筑應用事業部亞太區研發總監樂海瑞(Hari Reddy)先生以題為“提高能源效率與可持續發展和抵御全球氣候變化”的精彩演講得到了眾多與會者的認可。關于建立完善的能源機制,樂海瑞先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把能源機制的四個方面比作支撐房屋的四根支柱,即提高能源效率和大力節能,鼓勵包括清潔煤、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能源多樣性,加大包括液態天然氣和沼氣在內的燃氣發展力度,以及基礎設施的節能改進。
作為社會總能耗的大戶,建筑能耗成為能源危機不可回避的話題。近年來,全球能源價格不斷攀升,迫使中國比以前更加重視節能降耗,以便將總量日益龐大的經濟變得更加可持續。在上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之后,發達國家已經開始致力于研究與推行建筑節能技術。與當前發達國家建筑能耗已經顯著降低的情況相比,我國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是他們的3倍以上。中國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曾提出,要在2006~2010年間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指標。不過,官方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節能降耗工作開局并非一帆風順。2006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僅比2005年下降1.33%,而2007年的這一數據也只有3.66%,均未達到每年4%的目標。為在“十一五”的后3年里順利完成上述20%的約束性指標,中國節能降耗工作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大,乃至更加深入細節。
在建筑節能方面,陶氏化學作為擠塑聚苯乙烯隔熱保溫材料的發明者與領導者,旗下的舒泰龍隔熱保溫板以其獨特的藍色為市場所熟知,目前已在全球2100萬棟建筑中應用,每年節約能耗約90億美元。樂海瑞先生說:“在美國,每年建筑行業所產生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是所有行業產生總量的50%;在中國,這一指標也同樣高達47%。作為全球領先的建筑節能解決方案提供商,陶氏化學有義務也有責任為全球范圍內的節能降耗做出應有的努力?!?
作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和化學公司,陶氏始終堅持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戰略理念。對陶氏來說,可持續發展就是確保每一個商業決策——無論是一項新產品的研發還是一個生產基地的設計和運營——都必須以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來進行。 早在1995-2005年,陶氏就制定了極富進取的“環境、健康和安全十年目標”。 在十年間,陶氏在產量增加31 % 的基礎上使工業排放量減少56 %。減少了73萬噸固體廢棄物排放,足夠在270個足球場上堆積高達1米;減少了8300萬噸廢水排放,相當于80萬中國家庭1年的用水量;節約了900萬億BTU的能量,足夠800萬美國家庭使用一年。
2005年,陶氏又制定了“2015可持續發展目標”,涵蓋三大方面:通過創新和產品安全監管實現“可持續的化學工業”;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陶氏把可持續性發展納入了公司的商業戰略,并且設立首席可持續性發展官及建立相關團隊,從產品研發、生產、商用、回收等多個產品生命周期提供環保、節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