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會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等中暑癥狀。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后體內熱量不易散發,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差偏大,如不及時處理,也會引發“中暑”,產生溫度裂縫。近日,武漢青山長江大橋項目部一分部在澆筑承臺大混凝土中采取了多中“防暑降溫”措施,有效的避免承臺“中暑”。
6月14日,在項目部混凝土攪拌站生產車間,筆者看見工作人員正給骨料堆灑水,這水并不是普普通通的自來水,而是使用的冰涼的深層井水,通過給骨料“洗井水澡”,對骨料起到很好的降溫效果。
抓起一把石子,手掌心頓時感覺冰涼冰涼的,除了給骨料進行降溫,項目部在攪拌用水上也別有用心,在攪拌站蓄水池中,施工人員往池中投入大量冰塊,混凝土喝了這“冰鎮水”,自然覺得渾身涼滋滋的。
人體體溫升高,可通過體溫調節系統,以排汗方式降溫。項目部給大體積的混凝土也建立了一套溫度調節系統,在混凝土澆筑前,承臺鋼筋骨架內部設置了大量的冷卻水管,這些管道如同人體的汗腺管,可將混凝土內部積蓄的熱量帶出體外。
為隨時掌控內部溫度,在混凝土內部還設有溫測元件,通過導線傳導至電腦數據采集中心,當混凝土內部溫度超過25℃,時,電腦溫控系統會報警,此時通知工作人員及時打開循環水閥,將內部熱量帶出混凝土體外,確保混凝土保持在一定溫度數值范圍內。
當然,項目部給混凝土降溫還有其他招,據項目部實驗室負責人王俊峰介紹,試驗室提前優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的中加入適量的粉煤灰,既保證了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又減少了水泥用量,減少了水泥水化的熱量釋放。在水泥的選擇上通過對普通水泥、中熱水泥、低熱水泥幾種水泥性能作詳細的比較,使用了低熱水泥,混凝土的絕熱溫升大大低于中熱水泥和普通水泥,下降的幅度在5~10℃。
據了解,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項目部還采取了蓄水法養:“項目部通過調整蓄水的深度,來控制混凝土中心和表面溫度的溫差,較之人工覆蓋降溫更能保證養護質量,有效地控制了混凝土內表溫差,起到了較好的降溫效果。”項目部總工李鵬介紹,
6月19日,項目部澆筑的承臺混凝土進行檢測和觀察,混凝土體內、體表溫度正常,未發生收縮裂紋,項目部采取的一系列防暑降溫措施發揮了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