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聚焦供給側改革 尋找水泥業發展機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3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轉載
核心提示:2016 年是供給側改革之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既做減法,又做加法,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

2016 年是供給側改革之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既做減法,又做加法,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


必須主動出擊——

水泥業將扛供給側大旗?


眾所周知,傳統的水泥行業一直存在供給側的問題,時髦的說法叫“痛點”。


數據顯示,3 月初,已經有17 家水泥上市公司公布了2015 年業績預告,其中有2 家預增,8 家預減,6 家首虧,僅有1 家扭虧,整體行業不容樂觀。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5 年水泥行業虧損面達到35%,行業銷售利潤率達近10 年來新低。


自2015 年來,水泥行業發展“形勢嚴峻”的呼聲不斷,在行業協會組織的大小會議上的診斷號脈中,無不將癥結主要歸于產能的嚴重過剩。


如今這過剩有多嚴重?按照近兩年水泥熟料平均占比計算,水泥產能達33 億噸。去年熟料產量是13.35 億噸,熟料產能利用率為66.8%,這是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產量數據計算的結果,而根據中國水泥協會掌握的數據來計算,實際熟料產能利用率還要低,大約僅有60%。預計2016 年仍將會有3500 萬噸左右熟料產能釋放,熟料產能總量仍在增長。


幾組數據,無不令人憂心忡忡。作為資源能源消耗型產業,水泥行業在長期粗放式發展模式下,也積累了結構性產能過剩的沉疴頑疾,主要體現在熟料實際產能嚴重過剩和低標號水泥產量過剩。水泥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當其中就是要去熟料嚴重過剩產能和低標號水泥產能過剩,就是要認真落實國家“十三五”期間“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中的“去產能”任務。


本次C12+3 峰會上,各代表達成一致共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化解產能過剩的唯一選擇,是必由之路,也是突圍之路。


水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不待我。目前鋼鐵、煤炭作為嚴重過剩行業率先開啟去產能模式,如今水泥行業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望緊隨其后開啟去產能之路,針對上述現象和問題,這必將落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旗,水泥業應該怎么扛?


會上,喬龍德會長再次強調,目前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存在嚴重問題。其供給側改革的兩個重點在于其一如何從控制新增和淘汰落后入手,有效化解產能嚴重過剩;其二則從做好行業自律和協調入手,發揮大型水泥企業市場主導作用,落實區域市場建設協調效果,最終提升行業的價值,增強企業盈利能力。


我們注意到,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如何化解產能過剩依然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受到上上下下的高度關注。


毫無疑問,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去產能,只有主動去產能,才能提升水泥行業經濟效益。


與危機賽跑——

陣痛之下可否加速去產能?


實際上,化解過剩產能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


長期以來,產能過剩、供求失衡是水泥行業的老問題。縱然過剩危機時時爆發,對行業殺傷力不小,但應對的措施往往只流于表面和口號。


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核心是去產能,去產能要把政府、協會和大企業都調動起來。會上,宋志平談到,大企業要成為中堅力量,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


猶記得,2015 年是我國水泥行業近10 年來最艱難的時期,甚至是整個行業陷入岌岌可危。企業為了不丟失市場份額而輪番掀起了價格戰,以致不惜低于成本價進行傾銷,各省、區行業自律紛紛被打破,多數區域的企業處于無序化的惡性競爭狀態。另一方面,行業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工作推進緩慢,難以在短期內從根本上改善行業現狀,而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卻日趨顯現,整體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重重危機之下,水泥行業承壓巨大,必須進行供給側改革,否則難以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壓力。換而言之,化解產能過剩,轉型陣痛之下成為水泥業“向死而生”的供給側改革。


如果說去產能是水泥供給側改革的硬仗;那么,這首當其沖的“去產能”未來將在水泥行業掀起前所未有的風暴。


“錯峰生產”、“設立去產能專項資金”、“呼吁政府項目備案制度改革,五年內不得以任何理由新上熟料生產線項目”……第八屆C12+3 峰會相比此前幾屆更多了些“主動”和“實際”,圍繞主題,代表們紛紛通過諫言,并達成一致共識。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天山水泥總裁趙新軍于會上介紹了新疆自治區對水泥行業的改革,讓業內欣喜看到在中央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當下,各地政府今年在去產能的執行力度上變得更加主動。


據介紹,在今年7 月內,全疆水泥企業取消生產32.5R 水泥;緊接著取消C30以下混凝土生產;此外還將每噸水泥加收5元費用,籌建用于補償淘汰落后企業的專項資金。


事實上,新年伊始,新疆已打響了供給側改革第一槍:在全國率先進行水泥錯峰生產,依照時間表安排,所有水泥生產企業停產5 個月。按業內測算,這樣大致能去掉40% 的產能,加上從2016 年起正式取消低標號水泥,又能去掉10% 的產能,兩項相加,今年新疆水泥將化解一半的水泥產能。


新疆的做法無疑是水泥區域市場“去產能”的亮點。此前,由行業協會推動,政府主導的北方錯峰生產是了不起的成績,宋志平提出,希望今年南方也能做到錯峰生產。


與此同時,“停止產能置換政策,盡快取消生產32.5 水泥,乃至呼吁政府規范PVC 企業的水泥生產線的市場不正當競爭行為”,諸如此類觀點,在會上都引起了代表們的強烈共鳴。


據了解,有消息稱,繼鋼鐵、煤炭之后,當前工信部等有關部門正在就淘汰水泥等行業落后產能制定相關意見,讓所有落后產能淘汰依據法律來進行。對此,可以肯定,水泥中長期供給側改革動力強勁,由于區域性相對較強,水泥通過去產能改善地區盈利的效果會更加顯著。


總之,從去產能角度看,中央經濟工作已將去產能作為2016 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之首,隨著去產能攻堅戰的打響,水泥業今年還將加快推動兼并重組和“僵尸企業”退出。


重組與去產能并行——

兼并重組或進入加速期


今年將是重組與清退產能年。在兩會召開之際,從地方兩會中透露的種種信號來看,下一步通過加大集團層面的兼并重組來推動強強聯合和專業化重組,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依托,通過股權合作、資產置換、無償劃轉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同質化業務整合和細分行業整合。


C12+3 峰會中,中聯水泥董事長崔星太認為,解決產能過剩問題,近期靠限產,中期靠去產能,長期靠兼并重組。


“帶頭不新建,帶頭淘汰落后,帶頭聯合重組,帶頭限產……”,會上,宋志平董事長帶頭表態。實際在他的觀點中,鼓勵聯合重組是打好化解水泥產能過剩組合拳的重點之一。


聯合重組的目的就是增加集中度、平衡供需矛盾,進而提高效益。宋志平提出,對此,國家應在貸款、融資、稅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勵按區域形成核心利潤區,鼓勵以產能互換、租賃、托管、交叉持股、聯合銷售等方式進行重組,同時引導重組企業加強管理整合,提高效率,降低風險。


事實上,近期在監管部門鼓勵、市場倒逼、制度建設推進的背景下,或許會迎來產業橫向整合與縱向整合的潮流,水泥、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的資本市場兼并重組事件將增多。其中央企兼并重組顯得尤為關鍵,未來行業內合并重組、兼并收購上下游一體化整合以及海外并購將盛行。


3 月9 日,在峰會達成的九項共識中,喬龍德會長將“兼并重組”和制定“中小企業退出”歸納為可制定的方案。


“在淘汰過程中不能忘了創新的發展”。中國中材集團董事長劉志江一針見血指出,當前淘汰的力度還不夠,而創新的力度也不夠。行業過剩是常態化,但是不是夕陽工業,還是有他的成長性。


這意味著,作為水泥企業不僅要認識到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的必要性,更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全面轉型與調整,尋找新的發展路徑與模式。


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提到,“十三五”期間水泥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遏制新增去產能。在完成這項改革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綠色低碳。


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國企重組和去產能是結合在一起的。通過供給側改革去產能、提供有效需求,除了在行業進行各種精準的“手術”外,一些大型建材企業也開始醞釀更多“走出去”的計劃。


雖然建材行業的寒冬未過,但我們也看到可以借光的溫暖。新年的日歷沒翻幾頁,國家發改委就把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等行業協會召集在一起,召開了一次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座談會,要求以建材、工程機械等行業為重點,推動一批境外產能合作示范基地加快建成,使更多富余產能規模化地向外轉移。


另外,隨著“一帶一路”宏大藍圖的深入推進,亦將對水泥行業形成重大利好。


強化行業自律——

抓住調整轉型的黃金窗口期


供給側改革,大企業在行動了!


隨著第八屆C12+3 峰會的召開,這一屆峰會頗有“臨危毫不退縮,行動詮釋使命”的意味。


喬龍德會長在總結中高度認可珠海C12+3 峰會效果較好、明確了改革中大企業的定位和責任、達成了可操作性的共識意見。


大企業集通過團團結協作,建立合作機制,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可行的組織保障。由此,強化行業自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謂自律,就是在過剩經濟中,企業要顧全大局,顧全他人,不搞盲目新建,不搞惡意殺價,不搞低價傾銷,從競爭到競合,實現包容性增長。在宋志平此前的解讀中,開展以協會為主導的行業自律亦是化解產能過剩的組合重拳。


市場有競爭,也有協調。雖然2016 年是建材業最不確定的一年,但絕不能等死,必須痛下決心進行供給側改革,否則再搞那些自殺式的產品傾銷,價格戰不收手,很多企業真的無法再活下去了。


今年水泥需求量可能在23 億噸之內,行業要有凝聚力,共同提升行業效益,提振信心,迎接挑戰!喬龍德會長指出,在六大水泥區域市場要明確自律協調的領導人,做好區域市場的建設和協調作用,加快推進水泥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到實處。


當下水泥行業深深喚起“結構之痛”的同時,也增強了我們抓住供給側改革窗口期的緊迫感。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們行業改革成功了,也能影響其他行業。會上,宋志平進一步講到,中國建材將帶頭不新建生產線,帶頭淘汰32.5 標號水泥、帶頭關閉富余產能、帶頭聯合重組,帶頭執行錯峰限產、帶頭維護市場價格。


作為水泥行業的領袖企業,中國建材并非第一次表態將繼續發揮大企業作用,做維護行業健康的中流砥柱。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今天不以“壯士斷腕”促發展,明天就可能面臨更大的痛苦。


水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準備好了嗎?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嘉县| 余干县| 涞水县| 灵山县| 庆云县| 吉木萨尔县| 彩票| 怀宁县| 攀枝花市| 天峻县| 德江县| 北辰区| 响水县| 永德县| 裕民县| 长岭县| 招远市| 沅江市| 临猗县| 盘锦市| 上栗县| 云和县| 涡阳县| 连云港市| 阜宁县| 哈尔滨市| 汝阳县| 东明县| 博白县| 东阳市| 乌什县| 周至县| 曲水县| 利川市| 湘乡市| 商河县| 宁晋县| 措勤县| 瓮安县| 安丘市| 阿瓦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