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角色轉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0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企業管理在中國的成長歷程中,政府和其所領導的行業組織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如果說扮演的是固定的角色,計劃經濟時期的政府部門,改革開放時期的政府部門,全面深化改革時期的政府之間為何不同?

企業管理在中國的成長歷程中,政府和其所領導的行業組織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如果說扮演的是固定的角色,計劃經濟時期的政府部門,改革開放時期的政府部門,全面深化改革時期的政府之間為何不同?


如果說扮演的不是固定的角色,那么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政府部門與行業組織為何又能成為企業發展最堅實的依靠?


繞不過去的問題,就是本質問題,是終極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在政府部門與市場的關系變化中找到答案。


角色變了,思想就解放了


誰的角色變了?政府部門,以及政府部門所引領的行業組織。


計劃經濟被稱為“那個時期”。而經歷過“那個時期”的人是這樣描述計劃經濟是如何運行的:門對門挨著的兩家工廠,一家鍋爐廠,一家鋼鐵廠。鍋爐廠用鋼,國家計劃要從南方調撥;而經過國家計劃,這里的鋼鐵廠生產的鋼要被調撥到外省去支援建設。兩家工廠雖然挨著,但只要不在計劃里,就不能發生經濟關系。現在看來是舍近求遠的笑話,但卻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計劃經濟禁錮了市場,也禁錮了企業家們獨特的管理思維。因此“變”是必須的。


改革開放之后,不斷推進的政府職能轉變,改變了計劃經濟下的全能型政府模式,尤其是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以來,政府由原來對微觀主體的指令性管理,逐漸轉換到為市場主體的引導和服務上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穩步前進,一些改革措施陸續實施,轉變政府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從政府發揮主體作用、間接地發揮主導作用,到市場起基礎性作用,再到起決定性作用;從政府宏觀調控到“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新定位。“掌舵者”“服務員”“安全員”的角色新定位,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僅如此,新角色下政府向企業和市場提供其必須的公共服務,使得企業經濟行為更加規范,促進市場經濟良性運作;同時政府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加強對企業經濟建設的宏觀調控,以確保市場經濟保持鮮活的生命力。這一切角色的變化,為企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無形中為企業管理的充分發揮騰挪了空間。


政策變了,機遇就出來了


政府角色的轉變,伴隨的是執政理念和政策的變化。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正式將信息化列入“五化”,提出“兩化融合”的概念,即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這是繼2002 年11月黨的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以來對于我國新型工業化發展思路的繼承和發揚。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對信息化認識的逐步深入和提高。


十年之后,兩化融合修煉到了新的境界。2017年6月7日,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國家標準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正式發布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和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要求》兩項國家標準。


“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大量的市場需求應運而生,給予了企業更多的機會和創新空間。


2016年11月22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建筑材料工業信息中心、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舉辦的“2016年建材行業兩化融合推進大會”在安徽蕪湖落下帷幕,“建材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經驗交流”的氣氛還彌漫在會場上空,與會代表帶著“兩化融合”帶來的機遇,離開會場,奔向建材行業的各個領域。


隨后,“兩化融合”推動大數據在建材等企業經營決策中的應用逐步展開:產品、市場和效益的動態監控、預測預警;商業智能系統(BI)、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一系列提升生產制造、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營銷及服務環節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智能決策水平的智能化管理平臺,納入了企業管理的范疇,基于建材生產物料消耗、質量檢測、設備運行、能源管理、環保監測等全生命周期的在線監測與管控集成解決方案,也成為建材企業管理的轉型抓手。


企業變了,企業管理升級了


建設綠色化智能化工廠、實現清潔生產、實現并購重組、實行錯峰生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產業政策的相繼出臺,可以說是為建設包括建材工業在內的傳統工業的現代化企業管理體系提供了十分廣闊的平臺,讓每一個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可以大膽的實踐和改革。


政策之變帶來了企業的發展與改變。


當年用簡陋的工作臺拼接起的生產線早就被一條條現代化的流水線代替,線上的設備是國際一流的,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是先進的,管理已經信息化和智能化。


變化的不僅是面貌,還有企業家的企業觀。以往“閉著眼睛就能數清楚的流程工序”,如今已經發展成為由“人力資源的管理、文化建設、財務管理、物流分類、產品營銷、市場細分、在線營銷”等組成的多個領域的集合。企業家的權限也不僅限于生產管理,而邁向了更為復雜的多元合一。


2016年8月,中國建材行業迎來重要時刻,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材集團有限公司合并重組,正式成立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重組后的中國建材營業收入將超過3000億元,資產總額超過5500億元,這個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也成為世界建材領域的領軍企業。兩材合并成為建材行業企業管理的經典案例,永遠載入史冊。


馬云從來不談“模式的創新”,因為無法保證旗下每個公司創業第一天就規劃給它成型的樣式。管理的模式是“需求”出來的。但前提是:什么創造了這種需求?


現在看來,政府與市場的角色定位變化孕育了更高層次的政策舉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而這也為建材行業的企業管理解放了思想,一系列如“錯峰生產”之類行之有效的舉措出臺,為建材企業提供了新的管理思維。


在建材行業企業管理工作的探索中,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管理提升”機遇,將成為行業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課題。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嘎县| 韩城市| 绥宁县| 南江县| 修水县| 腾冲县| 丰台区| 林口县| 十堰市| 巫山县| 高陵县| 台南市| 兰西县| 宁国市| 望江县| 淄博市| 大方县| 苍溪县| 丰都县| 靖西县| 嘉禾县| 汤阴县| 都昌县| 万荣县| 白水县| 蚌埠市| 广州市| 无锡市| 乾安县| 微博| 左贡县| 麻栗坡县| 高州市| 阜南县| 夏河县| 涟源市| 武夷山市| 黄浦区| 新兴县| 肇东市|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