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15年,受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和產能過剩的影響,同力水泥產品價格大幅下降,造成公司凈利潤大幅下降,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23,177.78萬元,同比降低19.14%,營業成本255,420.87萬元,同比降低17.24%,報告期內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3608.93萬元,同比下降79.90%。本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62,729.34萬元,較上年減少15,298.86萬元。2015年公司計劃生產熟料1,332萬噸,生產水泥1,470萬噸。全年實際生產熟料1,288萬噸,生產水泥1,268萬噸,水泥產量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不足。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同力水泥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同力水泥多年穩健的生產經營、規范的企業管理、過硬的技術水平和同力牌水泥可靠的產品質量,同力產品經過十余年在區域內的多層次的合作,得到了廣大用戶的廣泛贊譽,同力牌水泥已經成為區域內高端水泥的代名詞。
面對產能過剩,同力水泥通過內抓管理實現成本最優,通過區域管理提高轄區市場控制力,同時隨著收購控股發展公司,實現雙輪驅動,努力穩定公司收益,促進公司發展。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水泥行業形勢分析:
2016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個位數增長,經濟的“底部徘徊”局面也將持續。雖然國家未來會加大投資來刺激經濟,但投資主要方向將向高科技、產業升級、環境改善等領域轉移,勢必會影響基礎建設投資的增速,也將影響對水泥需求的增長。
1、國家“十三五”規劃重在轉型發展:
包括水泥在內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高耗能產業的經濟引領作用在下降,經濟增長的動力正逐步向高成長性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第三產業和以“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模式轉移。《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中國的發展戰略將從后發優勢轉向先發優勢引領型發展,國家將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對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逐步減少。
2、基礎設施建設增速降低:
無論房地產行業、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建設等方面的投資熱潮正逐漸消退,對投資增速的帶動作用逐步降低,新的投資領域將指向產業升級、城市內部的基礎設施、環境改善、城鎮化建設等方面,固定資產投資方向將向新領域擴展,影響對水泥需求的增長。
3、省內水泥市場競爭依然激烈:
從公司在豫北、豫西、豫南三個市場區域的供需情況分析,2016年區域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將非常突出,受2015年市場慣性影響,庫存壓力依然較大,價格回升尚需時日,區域內多家企業仍在盈虧邊界線上生存。
(二)公司的發展機遇:
按照環保部下發的《關于做好今冬明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鋼鐵、水泥等行業要積極開展錯峰生產,一定程度上將減少熟料產量,穩定熟料價格,提升熟料生產企業的效益。我國水泥企業的產能集中度一直偏低,隨著行業景氣度的下降、市場競爭的空前激烈、國家環保標準的提高以及嚴格遏制新增產能與加大淘汰落后產能政策的實施,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必將成為發展趨勢,速度也會加快。如此,將有部分中小企業會尋找新的產業機會,還會有一部分企業退出水泥行業,有利于減輕行業的產能過剩壓力。隨著水泥需求的逐步趨緩,水泥企業將逐步轉變依靠單一水泥產能規模來取勝市場的傳統發展方式,向加快拓展骨料市場、混凝土及制品、研發設計、工程服務、商儲物流等生產性服務項目多元化發展,以增強企業綜合競爭能力。同時,城市內部基礎設施投資成為新的熱點,一定程度上帶動水泥的需求,更有利于基礎設施產業的發展。
(三)公司的發展戰略: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公司的發展改革之年。新的一年中,公司將以市場化改革為突破口,激發工作積極性,提升管理能力;以工廠成本管理為核心,夯實企業贏利基礎;以統一營銷為動力,發揮區域資源優勢,提升盈利空間;以區域運營為重點,提高轄區掌控力;以骨料項目為起點,延伸產業鏈。通過“內涵增效、外延擴張、雙輪驅動”,實現傳統水泥業務不斷壯大,新興延伸業務不斷成熟。
(四)2016年生產經營計劃:
2016年計劃熟料總產量1277萬噸,水泥總產量1465萬噸。公司將繼續推進“統一管理,分區經營”的方式,加強區域化管理和過程控制;加強項目建設和項目儲備工作,提高持續發展能力;持續推進市場化改革方案,全面踐行更加合理有效的績效考核及薪酬激勵體系,充分調動各生產企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加強日常考核評價和監督管理,加強集團化運作和專業化、信息化工作;開展信息管理一體化建設,不斷完善信息系統功能,實現大數據管理。通過全方位管控、多種手段配合,促使2016年公司生產經營再上新臺階。
(五)需要面對的問題:
第一,目前的行業形勢,促使企業清醒認識生存態勢,協調推進內部改革和外部發展;第二,環保標準的提高,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空間縮小,工廠管理需進一步深耕細作;第三,作為傳統水泥行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亟需探索和嘗試,促使企業提高競爭力;第四,作為國有企業,提升體制機制的靈活性也是轉型升級的主要工作之一,直面市場、改革創新是國有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面對市場環境的機遇和挑戰,公司將繼續保持穩健的經營態勢。發揮各個運營區的作用,增強區域市場掌控力;發揮“雙輪驅動”的作用,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積極推動產品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對社會負責,對股東負責,對企業負責,努力創造良好的效益,不斷實現企業的做大做優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