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27日在上海閉幕并發布公報。這是中國首次擔任G20主席國,也是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首次在華舉辦。會議上,全球經濟形勢、人民幣匯率、貨幣政策等話題成為焦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央行行長周小川和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均在會議期間發表了講話,他們如何回應上述這些焦點話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人民幣】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人民幣匯率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
【資本市場】將堅持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和法治化建設,積極培育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匯率】中國一直反對競爭性貶值。不會通過競爭性貶值來增強中國的出口能力。
【債務】中國債務比GDP是偏高的,需保持高度警惕。
【房貸】現在還有很多人沒有房子,所以住房貸款按理說應該是有一個大力發展的階段。個人住房貸款在銀行總貸款的比重偏低,占比才百分之十幾,銀行系統也覺得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還是比較安全的產品,有發展的機會。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
【赤字】中國目前推動結構性改革財政政策還有空間,今年赤字率會進一步擴大。
【去產能】在去產能的過程中,中國財政有預算給予下崗工人足夠的支持。
公報要點
【采取更多行動】
近期市場波動的程度并未反映全球經濟基本面。多數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活動將繼續溫和擴張,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將保持強勁。會議同意需要采取更多行動,以實現提振全球增長的共同目標。
【不僅是貨幣政策】
僅靠貨幣政策不能實現平衡增長。會議稱正在采取行動來增強信心,維護和增進復蘇。會議稱,將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政策。
【結構性改革】
在各成員現有國別承諾的基礎上,會議承諾進一步加強結構性改革議程,包括提出一系列改革的重點領域和指導原則,為G20各成員推進結構性改革提供參考,并將建立一套指標體系,更好地評估和監測各成員結構性改革進展及其是否足以應對結構性挑戰。
【基礎設施投資】
會議重申對推進投資議程的承諾,并將重點關注基礎設施發展。會議鼓勵多邊開發銀行制定支持高質量項目的量化目標,將啟動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鼓勵落實G20/OECD公司治理和中小企業融資原則,以及推動將基礎設施投資納入資產類別。
【強化風險管控】
更好地監測資本流動,包括更加及時地識別風險,以應對大規模資本流動帶來的挑戰。會議繼續承諾及時、全面和一致地落實已經達成共識的金融部門改革措施,包括巴塞爾協議III和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標準。繼續密切監測并在必要時應對金融體系中的新風險和脆弱性,包括與影子銀行、資產管理和其他市場化融資有關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