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工信部:2023年工業經濟總體呈現回升向好態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1-2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網
核心提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有“穩、新、強、融、優”五個特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辛國斌: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給予工業和信息化事業的關心、支持。下面,我先簡要介紹一下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也是我國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2023年9月,黨中央召開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指示,各地也紛紛召開大會進行動員部署,全國掀起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熱潮。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各部門、各地區一道,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決筑牢制造業,工業經濟總體呈現回升向好態勢,信息通信業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綜合來看,主要有穩、新、強、融、優五個特點。


一是“穩”的態勢進一步鞏固。2023年,穩增長政策“組合拳”有力有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較2022年提升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全年工業經濟呈現穩中向上、回升向好的態勢。省份、行業增長面“雙擴”,十大重點行業、十個工業大省增長“穩定器”作用凸顯。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


二是“新”的動能進一步增強。我們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打造創新高地,布局27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建設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著力壯大優勢產業,“新三樣”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產品出口額首次破萬億,造船市場份額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積極培育新動能,新材料、機器人等一批新興行業快速成長。加快技術攻關應用,工業母機、關鍵軟件等領域創新實現新突破,大飛機、高端醫療裝備等攻關成果紛紛投入應用。


三是“強”的基礎進一步夯實。我們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加大智能制造推廣力度,建成了62家“燈塔工廠”,占全球“燈塔工廠”總數的40%,培育了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萬余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扎實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綠色新興產業逐步壯大,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全年大宗工業固廢利用量將超過22億噸。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統籌推進補短板和強基礎,電子、軟件等行業發展表現出強勁韌性。


四是“融”的趨勢進一步加快。我們大力推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壯大,2023年全年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2%,電子信息制造業筑底企穩,軟件業量效齊升,互聯網行業穩步恢復。網絡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服務能力持續升級,算力總規模全球第二。數實融合全面深化,5G應用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1個,工業互聯網覆蓋全部41個工業大類。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五是“優”的環境進一步升級。我們深入落實民營經濟31條,發揮各類經營主體活力。聯合相關部門持續推進為企業減負工作,2023年前11個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1.8萬億元。推進產融銜接,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助企融資達到7120億元。著力支持中小企業成長,累計培育10.3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中“小巨人”企業達1.2萬家。廣泛聽取企業意見建議,建立完善制造業企業常態化交流機制,及時疏堵點、解卡點。


2024年,工業經濟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但是,我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等優勢,特別是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召開后,匯聚起各方支持工業發展的強大動能,工業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我們將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要求,堅決扛牢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鞏固和增強工業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實物質技術基礎。


情況我就先介紹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四項重點舉措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中國電子報記者:我們關注到,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熱度持續攀升。請問工信部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考慮?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 陶青:謝謝您的提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真落實、扎實推進各項重點任務,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快、水平持續提升。


一是數字基礎設施支撐有力。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算力總規模全球第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340家。


二是數字技術和產業供給水平大幅提升。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創新能力位于世界第一梯隊,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等數字產品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過4400家,鋼鐵、石化、鋰電池等領域系統集成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底盤一體化壓鑄、電芯精密制造、光伏組件柔性裝配解決方案取得突破,初步形成全鏈條數字技術和產業體系。


三是重點行業轉型步伐不斷加快。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們已培育421家國家級示范工廠、萬余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大飛機、新能源汽車、高速動車組等領域示范工廠研制周期平均縮短近30%、生產效率提升約30%;鋼鐵、建材、民爆等領域示范工廠本質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碳排放減少約12%。國家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臺服務工業企業18.3萬家,這些企業的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9.6%,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2.2%。


四是政策環境不斷完善。各地方、各部門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創新機制、強化保障,形成一批成功經驗和典型模式。


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新工業革命趨勢、提升工業現代化水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工信部將堅持以推進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抓好四個方面:


一是筑牢基礎,加快底層標準協議、數據流通規則、網絡設施架構等堵點、卡點的統一部署、統一建設。


二是一體推進,構建數字化評估診斷、場景培育、改造示范、推廣應用協同推進的工作體系。


三是供需聯動,摸清企業轉型需求和痛點難點,綜合采取需求側開放場景、供需“揭榜掛帥”聯合攻關、培育優質解決方案和服務商等方式,強化供需對接,提升數字化轉型的效率。


四是分類施策,培育深耕細分領域的專業服務商團隊,堅持分企施策,鼓勵數字化基礎較好的企業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升級,加快其他行業企業關鍵業務數字化普及。謝謝!


推進《“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落地見效 持續提升新型工業化含綠量


中國日報記者:綠色低碳是新型工業化的生產底色,請問去年以來,在綠色低碳方面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下一步的重點任務和舉措是什么?謝謝。


陶青:2023年,我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的部署,努力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鋼鐵、電解鋁、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中的落后產能進一步退出,78家鋼鐵企業3.9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二是綠色動能加快釋放。持續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加大先進典型培育力度,截至2023年底,累計在國家層面創建綠色工廠5095家,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17%。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16兆瓦海上風機成功并網發電,光伏產業鏈主要環節產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沿海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呈加速態勢。首個萬噸級綠氫產業化示范項目建成投產。全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總產值預計超過9700億元。


三是能源資源利用更加高效。重點用能行業能效水平持續提升,乙烯等行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已經超過3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預計超過93%。信息基礎設施能效也不斷優化,截至2023年底,累計培育196家綠色數據中心。


四是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年遴選239家廢鋼鐵、廢紙、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全年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量22.5萬噸,基本實現應收盡收。家電行業通過易回收、可拆借設計實現了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產品可回收利用率超過80%。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推進《“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落地見效,持續提升新型工業化的含綠量,不斷擦亮生態底色:


一是積極穩妥推進工業減碳。統籌推進工業及重點行業碳達峰,開展工業數字化碳管理試點。2024年計劃制定100項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規則標準。大力發展氫能、儲能等綠色低碳產業,提升落后產能能耗、環保等要求,加快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二是著力構建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2024年力爭新培育國家層面綠色工廠1000家,完善綠色制造服務體系,試點推行“企業綠碼”。充分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在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等方面積極打造綠色消費場景。


三是大力提升工業能效水效。推動重點行業和電機、變壓器等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在重點行業和領域加快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發布2024年工業領域節能節水技術裝備推薦目錄,持續創建能效、水效“領跑者”企業。


四是全面推動資源高效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鼓勵有條件地區創建“無廢園區”、“無廢企業”。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范發展,2024年主要品種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量要穩中有升,完善新興固廢利用體系,力爭年綜合利用廢舊動力電池量達到26萬噸以上。謝謝。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宁县| 开阳县| 昌吉市| 盐源县| 平原县| 犍为县| 周口市| 麟游县| 界首市| 栾川县| 焉耆| 修水县| 沧源| 普定县| 福建省| 株洲县| 东乡县| 连城县| 安仁县| 迁安市| 惠东县| 文水县| 南丰县| 外汇| 蒙城县| 岳阳市| 囊谦县| 巴林右旗| 怀安县| 女性| 延庆县| 松阳县| 福建省| 涞水县| 商都县| 桐柏县| 城固县| 绥芬河市| 富锦市| 肇源县| 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