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表示,2016年將繼續擴大推廣“簡易注銷”試點,促使“僵尸企業”有序退出。
“去產能”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之一,其中涉及“僵尸企業”的有序退出。張茅介紹說,因為企業退出市場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涉及債權債務和稅務方面的問題。為了進一步完善企業退出市場的機制,國家工商總局對退出企業試行了“簡易注銷”的改革,以方便企業退出。
張茅表示,國家工商總局正在穩步推進未開業企業、無債權債務企業、個體工商戶注銷流程的簡化和完善。去年年初選擇了上海的浦東新區、江蘇鹽城、浙江寧波、深圳等地方,對有些未開業的企業、無債權債務的企業“簡易注銷”改革進行試點,大幅度簡化企業注銷程序。今年還要繼續擴大試點,推廣“簡易注銷”,使企業盡快辦好注銷手續。
有記者提問,“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推進,新增的企業數量在增加,但是有一些專家提出一些擔心,新增的企業雖然多了,但是有一些企業是注冊以后沒有經營的。每天新增的這些企業,開業的情況、經營的情況到底怎樣?”
對此,張茅回答說,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統計局的跟蹤調研,總體來看,企業的活躍度在70%左右,在這70%的企業當中,有78%的企業已經有了營業收入。分析企業未開業的原因,大概有幾個方面:一是企業拿到了營業執照,但是還有一些需要行政審批的項目,可能企業達不到門檻,或者行政審批的手續比較慢。第二,在經濟形勢出現復雜情況的局面下,有些企業經營出現了一些新的困難,比如企業招工、融資方面存在困難,所以它雖然注冊了,但是沒有開業。第三,確實也存在著一些盲目注冊的情況。所以國家工商總局會繼續做好對于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服務工作,幫助他們解決成立企業以后經營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