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118米高樓爆破現場
15日上午7時,隨著“嘭”的第一聲爆破聲,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高新二路一座高118米的高樓成功被爆破拆除。這是目前國內城市爆破拆除中最高的樓房,整個爆破作業前后僅用時15秒,成為“全國第一爆”。
這次爆破帶來的,不僅有民眾對于先進的爆破技術的熱議,有對于建筑物歷史的追溯,有蔓延幾個街區的粉塵,還有一堆高達20米、三個足球場大小的建筑垃圾。
“如此龐大的建筑垃圾堆該如何處置?”有民眾發出這樣的疑問。
專業人士作出回答:“爆破后產生的建筑垃圾大約2.4萬方,將在被破碎和拆除之后70天內清理完畢。”但是對于這些建筑垃圾究竟會以什么方式被處置,并沒有人給出答案。由此引發了全民追問。
近年來,因缺乏統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和規范的處置場所,我國的建筑垃圾多采取扔棄、填埋等簡單方式處理。未經任何處理進行直接填埋的建筑垃圾約占其總量的98%,輕度分揀出來的廢金屬、廢混凝土約占2%。
而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不僅占用土地,還可能會對空氣、土壤、地下水產生嚴重污染。隨著建筑垃圾圍城危機不斷加劇,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性推動、有關媒體的報道、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人們逐漸意識到建筑垃圾填埋已經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威脅。社會對于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渴望日益顯現。
建筑垃圾真的能做到無害化處理嗎?真的能將建筑垃圾變廢為寶嗎?
下面,就請追隨著記者的腳步,探秘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全過程。
原材料:分得越細越好
隨著傳送帶的不停運輸,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被分門別類,分類后的建筑垃圾再分別進入不同的車間進行清洗、再加工等,漸漸地,建筑垃圾變身為再生土、粗骨料、細骨料、再生微粉等材料。在北京元泰達建筑垃圾資源處置與利用一體化工廠的生產線上,建筑垃圾再生制品就這樣“出生”了。
建筑垃圾處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對于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來說,傳統磚石分離是行業中一直存在的難題。而更難的是,建筑垃圾組分復雜,分離工作就是一項龐大的工程。
以廢混凝土性建筑垃圾為例,廢混凝土性建筑垃圾組成成分中,石料混凝土約占72%,鋼筋混凝土約占4%,木料約占3%,石膏約占6%、鑄鐵約占4%,但除去這近90%的主要成分之外,還有上百種其他的組分,雖然含量很小,如果要將這些建筑垃圾吃干榨凈,就必須將這些細小的成分從建筑垃圾中分離出來。
“處理建筑垃圾,首先要將原料細分。只有將原材料分得足夠細,才能保證最終再生產品的成分單一,保證每一種廢棄物都能被充分利用、吃干榨凈,最終的再生制品才能性能穩定、質量有保障。”在一次建筑垃圾行業交流會上,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郭海斌說。
元泰達一體化工廠是全球第一家能將建筑垃圾100%還原成再生資源的企業,在一體化工廠中可以看到,其生產加工車間長達數百米,分揀分類是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分類分揀工作中,元泰達自主研發出了建筑垃圾高效分選、分離工藝與技術,再生骨料徹底清除骨料表面附著物、連續級配、多級均化工藝和技術等多項工藝,對建筑垃圾進行精細化的分選。
例如,一體化工廠采取色彩分選法,通過顏色來甄別磚和水泥石等建筑垃圾,選用全球頂級的視覺系統,依靠機器人來分選。建筑垃圾中許多的輕質物,如木屑、電線皮、垃圾袋、香煙殼,家裝的石膏板、三合板等,也可以用色彩分選法把它們從建筑垃圾中挑選出來。機器人視覺系統對顏色的判斷超過人眼,可以非常細致的把不同顏色的垃圾分選出來(見下圖)。
北京元泰達建筑垃圾資源處置與利用一體化工廠建筑垃圾處置流程示意圖
在元泰達之外,首鋼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之中,也針對我國建筑垃圾高混雜、多磚瓦特性,設計了一套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工藝技術。采用磁選、人工揀選、風選、人力浮選等方式控制建筑垃圾中的雜物,保證其再生產品的單一性。
再生產過程:吃干榨凈
待每一個種類的建筑垃圾被細分完畢,被細分后的建筑垃圾經過高效的清潔,除雜質、分離處理之后,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制造方才開始。
建筑垃圾被細分之后,一些傳統建材生產商會將破碎后的建筑垃圾當做原材料,制成磚、瓦等普通建筑材料。還有一些分選出的產品直接用作道路地基的鋪設。
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不斷的發展,一些生產商開始致力于高附加值的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開發,例如元泰達建筑垃圾資源化一體化工廠更是致力于100%資源化,通過更為精細的處置流程,附加于建筑垃圾再生產品上的價值也隨之提高。
在元泰達一體化工廠中,建筑垃圾分選后,運用磚、水泥石、垃圾土高附加值再利用工藝與技術、建筑垃圾可燃物能源轉換工藝與技術等新工藝等對建筑垃圾進行深加工,將分選出的粗骨料、再生微粉、細骨料、再生土等無害化的材料,直接通過再生材料預拌砂漿生產系統、再生材料混凝土生產系統等處理系統,生成再生建材直銷產品。
例如,資源化處理后的再生微粉可作為3D打印建筑物及建筑裝修配件和材料的主要原料;各種種類的砂漿可用于各類建筑結構的外墻,外保溫和屋面保溫抹灰、各類砌體結構的砌筑、各類建筑結構的表面磨平表面基層等。
此外,其中的輕質物和金屬也通過綜合無害化處置最終實現建筑垃圾100%還原成為再生資源,并得到充分利用,真正意義上實現建筑垃圾“零”排放。
但是,由于目前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市場尚未完全成熟,建筑垃圾資源化水平大多停留在簡單的制磚過程,導致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缺少前進的方向和動力。這其中有兩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行業內目前處置建筑垃圾的企業本身對垃圾處置的概念還較為模糊,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垃圾處置的具體涵義,更無從談及對其進行資源化的價值和意義。
其次,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置需要技術的不斷研發和創新。由于這是一整套系統工程的互相協作,缺少任何一個技術環節,都將使得實現垃圾處置全過程的愿望付諸東流。但在行業內,即使有些企業想要嘗試對建筑垃圾進行全過程處置,卻因缺少技術層面的支持只能作罷。
在此情況下,元泰達建筑垃圾資源處置與利用一體化工廠、首鋼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的運行為廣大建筑垃圾處置企業指明了發展的道路。有了他們的探索,我們也期待更多的建筑垃圾處置企業能夠加入100%資源化處置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