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重機公司“直通到田間”服務品牌秉承的是“全員參與、全天候服務、全過程監控”的服務宗旨,工人們生產旺季在生產線上工作,農忙時節則選拔優秀者服務一線。對大多數員工來說,能被選中參加“三夏”、“三秋”服務是很有面子的事,不僅說明自身技術過硬、綜合能力強,更能在服務過程中得到歷練和提升。當然,這份“差事”也著實不輕松,用服務人員的話說:這的確是一份“無比艱苦,但也無尚榮光”的工作。
河南方城服務站90后小伙馬武瀟是河南焦作人,瘦瘦高高、文質彬彬的,一雙小眼睛炯炯有神。2013年,馬武瀟加入中聯重科重機公司,成為一名車間檢驗員,這是他二度參加大型服務。
夜幕降臨,馬武瀟(右三)仍在地頭為用戶調試設備
傍晚,天還下著小雨,“邂逅”小馬時,他剛完成當日第3次一線服務。他的工裝上衣已被雨水打濕,腳上的“解放鞋”也沾滿了泥沙。因天氣原因無法下地干活時,用戶就會利用這閑暇保養設備、更換配件、咨詢設備操作等問題。這不,一位用戶的玉米機需要更換配件,小馬回來取,一會兒還得給用戶送過去。趁著他準備配件的間隙,我和他聊上了幾句。
“干服務,累嗎?”我問道。小馬憨憨地笑著,說:“累是肯定的,但農民更累,每次幫他們解決好問題,就能感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感謝。苦點、累點也就覺得沒啥!若不能幫他們解決問題,才真真覺得對不住!”寥寥數語,這位90后的小伙子輕描淡寫地道出了服務過程中的艱辛。
數天前,正值南陽秋收高峰,馬武瀟被臨時抽調進行支援。接到電話后,一清早他就出發了,當晚就通宵為用戶解決問題,第二天又趕回方城繼續工作,連續36個小時只在服務車上打了一下盹、吃了一頓飯,餓了就用饅頭、礦泉水對付兩口。談及這些,他補充道:“每個服務人員都這樣,太平常了。設備停在地里,用戶自然心急,能少耽擱就少耽擱,我們路上抓緊點,便能快一點為用戶解決問題,也能更好地維護公司品牌。”“干服務和你之前做檢驗有什么區別?”我繼續問道。小馬回答說:“大家出來服務一趟,回去干生產就更加認真,更加負責任。生產、制造產品時,大伙兒心里都想著,‘現在一定要弄好,千萬不能讓問題產品流入市場!’”聽到這里,我也就對“全員參與”的服務宗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三秋”服務過程中,還有許多令我們感動的故事:因新手不熟悉機器操作,南陽服務站的趙東朝連續作業4、5個通宵為用戶解決問題;人手緊缺,服務隊長張燦帶病堅持工作;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給用戶取回配件,王亞鵬當天下午5點還沒來得急吃午飯;臨近中秋的月夜,莊旭和李鑫還繼續在大黃莊村的玉米地里給用戶服務……“想家嗎?”“想!但出來服務就不想別的了!”
“電話叫、服務到”,無論是迎著朝霞,還是伴月而歸;無論是烈日當頭,還是暴雨傾盆,服務人員不是在田間地頭,就是在前往田間地頭的路上,簡陋的服務車就是臨時的“家”,而正是有了這樣執著的堅守,才有了中聯重科重機公司“直通到田間”這張領跑業內、贏得廣泛贊譽的服務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