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住建部:建設16個海綿城市 破解“逢雨必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7-1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福建日報
核心提示:今年,住房城鄉建設部與財政部啟動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從今年開始,中央財政將連續三年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提供資金支持。

今年,住房城鄉建設部與財政部啟動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從今年開始,中央財政將連續三年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提供資金支持。


據報道,進入汛期以來,全國已有多個城市遭遇暴雨襲擊,上海、南京、鄭州等多個大中城市均開啟“看海模式”:小區被淹、道路積水、交通阻滯、居民受困。


不少網民指出,汛期一來,“逢雨必澇”,其應對之策,已不簡單是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而是建一座像海綿一樣會吸水的城市。


建一座能吸水的城市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干旱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有網民稱,數據顯示,全國200多座中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逢雨必澇”遇晴易旱,且遭遇旱澇災害之后處置措施也只是簡單的補水和排水。澇水外排會不會干了這邊淹了那邊,排了上游淹了下游?有能力往外排水的城市得以保全,但排水能力弱的城市怎么辦?為什么不建一座能吸水的城市?


網民“金磊”說,城市“逢雨必澇”的原因十分清楚:防洪排澇系統規劃設計不完善,城市排水系統設計標準不合理,城市規劃建設長期忽視洪水削減與雨水利用,城市防內澇機制不完善。“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是當下重要的綜合防洪減災之策。


應避免急于求成


有網民稱,在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過程中,應避免急于求成的心理。對城市原有設施進行改造升級,本身就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下沉式綠地改造、綠色屋頂建設,或者進行路面透水鋪裝,相當于對城市功能進行大量改造,當然也需要大量公共財政投入。


網民“劉紅”說,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應避免政績化的沖動。海綿城市建設的成效如何,關鍵看分布于城市各處的雨水收集設施能否有效運作,發揮協同作用。所以,只在城市局部區域打造“樣板”沒有多大意義。這對基礎設施底子薄弱或城市規劃過于粗放的地方,更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如果滿足于做表面功夫,結果很可能是勞民傷財、徒勞無功。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县市| 运城市| 香河县| 乐陵市| 拜城县| 师宗县| 龙口市| 井研县| 江山市| 扶沟县| 同德县| 任丘市| 温州市| 荔浦县| 兴山县| 大港区| 石景山区| 元江| 佛坪县| 元谋县| 册亨县| 兴仁县| 嘉祥县| 顺昌县| 克山县| 江源县| 玛沁县| 祁连县| 伊宁县| 瓮安县| 宝兴县| 周宁县| 元江| 信丰县| 手游| 顺义区| 肥西县| 达孜县| 黄骅市| 商河县| 天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