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將于6月1日起施行。辦法將從保護社會資本合法權益、創新融資服務、強化政府投資支持等方面鼓勵民資參與基礎設施投資。
發改委法規司司長李亢在5日舉行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示。他說,目前,很多民營資本在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投資時都反映“三門”現象,即“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極大阻礙了民資參與的積極性。針對這些問題,辦法從三方面入手進行解決:一是強化合法權益保護。如辦法規定特許經營的四項原則中,有兩條分別強調要“發揮社會資本融資、專業、技術和管理優勢,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保護社會資本合法權益,保證特許經營持續性和穩定性”。此外,辦法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干涉特許經營者合法的經營活動,特許經營者有獲得補償權和優先續約權。二是強化融資服務創新。如《辦法》鼓勵金融機構與參與競爭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共同制定投融資方案。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可以給予特許經營項目差異化信貸支持,對符合條件的項目,貸款期限最長可達30年。三是強化政府投資的支持。如辦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探索與金融機構設立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引導基金,并通過投資補助、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不同方式來支持有關特許經營項目的建設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