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市場猜中了近期要降準,但本次降準的幅度卻遠超市場預期。
央行日前宣布,繼續普降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并有針對性地實施定向降準措施。自今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并統一下調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農信社水平;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可執行較同類機構法定水平低0.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
根據民生證券測算,目前一般性存款余額110萬億元,下調1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釋放流動性至少在1萬億元以上,加之額外多降的部分,釋放流動性規模約1.5萬億元。招商證券則預計釋放流動性規模為1.3萬億元。
巨額流動性釋放被一致認為會對股市和債市形成利好。其中,華創證券研報稱,降準短期內對股市和債市都會形成利好推動,相比之下,股市可能走得更遠。
實際上,上周公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加之高層近期密集調研,市場此前就已普遍預計月底前會有寬松貨幣政策出臺。
“這次降準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仍大,底線思維決定政策需要積極操作加以應對。”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稱。
除了穩增長需要“放水”外,外匯占款缺口加大、地方債務置換等都是依靠降準“補水”的原因。根據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此前透露的數據,2、3月份央行新增外匯占款分別為-221億元和-2307億元,連續兩個月出現負增長,而且3月份負增長規模創2000年以來最高值,基礎貨幣缺口需彌補。
降準也為地方債務置換營造流動性環境。華創證券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認為,今年地方債務不僅有1萬億元的置換規模,還要新發6000億元。在巨大的供給沖擊下,銀行預計仍是主要投資主體,為防止利率進一步抬升,貨幣政策必然成為被動的“接盤俠”,這也是積極財政政策背后貨幣政策的配套與銜接。
降準落地后,降息預期隨之而來。民生證券研報稱,降息對降低實體利率更有效,預計降息很快付諸實施,且空間比降準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