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促進住宅產業化規范、有序、健康發展,今天,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張大方等先后考察遠大可建“小天城”,遠大住工麓谷基地,了解住宅產業化現狀及發展困境。
記者了解到,“全國裝配式建筑集成部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望今年落戶湖南,以推動住宅產業化部品部件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研制,同時通過設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來歸口管理和協調標準,引導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頂層設計基本到位 已建住宅產業化基地14個
所謂住宅工業化就是墻面、地板、樓梯提前在企業按標準生產好,運到建筑工地組裝,最簡單的來說,就像組合一架大飛機,所有進入建筑區的建筑材料都是一個個小部件,有機整合之后就是高樓建筑。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湖南便啟動了建筑工業化探索之路。”湖南省質監局副局長江濤介紹,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目前,湖南的優勢資源得到很好整合,產業鏈基本完整。遠大住工、遠大可建、三一集團等二十多家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正在籌建全國第一家產業鏈最全,涵蓋科研、設計、開發、生產、施工等產業的住宅產業化聯盟。
這期間,湖南先后啟動了長沙、永州、郴州、湘西自治州等的住宅產業化基地建設,累計建成的住宅產業化基地14個,完成投資24億元,年產能達到了1120萬平方米,全省累計完成住宅產業化項目達852.2萬平方米。
同時,去年4月份,湖南省人民政府出臺《關于推進住宅產業化的指導意見》和《實施細則》,建立了湖南省住宅產業化聯席會議制度,出臺了《湖南省住宅產業化基地管理辦法(試行)》。湖南省質監局和省住建廳通力合作,已編制并發布《裝配式鋼結構集成部品主板》、《裝配式鋼結構集成部品撐柱》等地方標準。這些為湖南省住宅產業化的健康、有序地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目前,湖南已成為全國住宅產業化制度建設最完善、創新技術最多、生產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江濤表示。
標準體系不完善與傳統報建、驗收不適應
“雖然湖南住宅產業化推進很快,但仍然面臨著社會認同度低、標準體系不完善、與傳統的報建驗收流程不符等問題。”江濤表示,問題主要為四個方面:
一是社會認同度低。當前,社會普遍對建筑工業化的認知不多不深,對其安全性質疑,直接導致市場推廣工作難以開展。
二是標準體系不完善。目前,我國只有6層樓以下裝配式鋼結構房屋建筑的行業標準,缺少高層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以及工業化裝配式部品系列標準。雖然已制定發布了3項有關的湖南省地方標準,但就裝配式工廠化建筑來說還遠遠不夠。
三是扶持政策不明確。國家、地方已有部分關于住宅產業化的支持鼓勵政策,但主要是財政補助,對驗收報建等還沒有明確的政策。
四是傳統報建、驗收不適應。由于裝配式建筑的技術特點,現場安裝速度極快,但目前建筑報建流程多,牽涉部門廣,造成報建時間漫長,極大影響工業化建筑的發展;同時傳統建筑大部分在現場施工,監管驗收按分部分項進行,而裝配式建筑的部品部件全部在工廠完成,現場施工可多道程序同時進行或交叉進行,現行驗收方式無法適用。
制定住宅產業化國家標準 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希望‘全國裝配式建筑集成部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并落戶湖南,推動住宅產業化部品部件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研制。”江濤表示,設立裝配式建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加快建立和完善住宅產業化標準體系,加強技術創新和規范知識產權轉化應用意義重大。
通過設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來歸口管理和協調標準,以引導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同時,通過設立標準技術委員會,建立技術標準體系,規范行業的技術研發、加工和安裝,實現裝配式建筑從設計、加工到裝配的全過程標準化管理,有利于全面提高建設質量。
座談會上,江濤還呼吁加大政策支持,以“政府引導,整體推進,科技創新,促進轉型,統籌規劃,示范推廣”為基本原則,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完善標準技術體系,培育市場實施主體。從土地供應、稅收減免、容積率獎勵、工程總承包建設、財政補貼、綠色審批、信貸支持等方面研究制定產業扶持政策,給予大力度支持。
賴明對湖南相關企業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企業發展給予肯定,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圍繞“一帶一路”戰略,在邁向質量時代中唱響標準,在推進湖南住宅產業化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