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費東斌:加快建立鐵路碳交易機制 打開鐵路碳交易市場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3-2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人民網 白建平 陳立庚
核心提示:針對鐵路運輸行業在國內碳交易市場中屬于空白領域,且節能減排有很大潛力這一發展現狀,呼和浩特鐵路局黨委副書記、局長費東斌代表建議加快建立鐵路碳交易機制,幫助鐵路運輸企業盡快進入碳交易市場。

針對鐵路運輸行業在國內碳交易市場中屬于空白領域,且節能減排有很大潛力這一發展現狀,呼和浩特鐵路局黨委副書記、局長費東斌代表建議加快建立鐵路碳交易機制,幫助鐵路運輸企業盡快進入碳交易市場。


盡快建立起鐵路碳交易相關工作機制


“我國氣候環境持續惡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碳交易就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場機制。”費東斌說,通過實行碳排放權交易,將一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向各個排污企業分配排放權,在各排污主體間進行交易活動,可以有效滿足一個地區特定的污染總量或環境標準,最終實現節能減排這一目標。


費東斌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在談到“持續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時強調,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他通過近幾年持續關注國家節能減排具體要求與措施發現,我國已將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6%和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十二五”規劃。2014年6月,在第五屆地壇論壇上,國家發改委氣候司表示,國家碳排放交易制度建設已全面啟動,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已經列入中央改革領導小組任務之中,計劃三年內建成碳排放交易市場。


費東斌說,可以預見,未來我國碳交易市場將蓬勃發展,鐵路作為國有大型企業,要想在節能減排中作出應有的貢獻,必須盡快建立起鐵路碳交易的相關工作機制,才能參與其中。


鐵路自身節能減排潛力巨大


談及鐵路自身節能減排體量時,費東斌說,近幾年,隨著鐵路運輸生產裝備的改造升級,鐵路運輸生產效率不斷提升,單位生產能耗逐年下降。


他舉例稱,2013年,全國鐵路能源消耗折算標準煤1743萬噸,較2005年減少100萬噸、降低6.1%;單位運輸工作量綜合能耗完成4.66噸標準煤/百萬換算噸公里,較2005年減少1.82噸標準煤/百萬換算噸公里、降低28%。具體到呼鐵局,通過實施植樹和治沙、燃煤鍋爐節能改造、發展電氣化鐵路、優化運輸組織等項目,2013年,全局消耗能源折算標準煤47.21萬噸,較2005年減少29.21萬噸,下降38.2%,相當于減少排放二氧化碳76萬噸;單位綜合能耗完成5.8噸標準煤/百萬換算噸公里,較2005年減少2.2噸標準煤/百萬換算噸公里,下降37.9%,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量。隨著管內200公里動車工程、呼張客專、集寧樞紐改造等項目實施投產,以及運輸生產裝備的升級改造,呼鐵局減排前景十分廣闊,可供開發利用的碳資產空間巨大。


鐵路碳交易市場亟待國家支持


費東斌說,2014年,呼鐵局率先在全路進行了碳交易的探索和嘗試,通過與北京國農小康公司合作,推進碳資產識別、認證、注冊、上市交易等工作。目前,呼鐵局已與其簽訂了內燃改電力、植樹造林、鍋爐改造、太陽能利用和地源熱泵5個項目的開發協議書。該公司正在編制報告書,完成后將報國家發改委核準備案。


費東斌建議:國家和自治區發改委加大支持力度,幫助盡快完成項目審查、認證、備案、注冊等程序,具備上市交易條件。考慮到鐵路節能減排具有很大潛力,在符合國家有關政策的前提下,幫助鐵路成立專門實施鐵路行業碳交易項目的中介公司,獨立開展業務,打開鐵路碳交易的市場大門。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氏县| 盐边县| 临夏市| 墨玉县| 屏边| 双城市| 伊川县| 周宁县| 申扎县| 台湾省| 鄯善县| 阿合奇县| 祁阳县| 施秉县| 习水县| 江川县| 资阳市| 水富县| 华宁县| 漳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五华县| 乐平市| 宜兰县| 华池县| 仁布县| 奉化市| 准格尔旗| 乐平市| 永平县| 新蔡县| 沭阳县| 景谷| 乐陵市| 焦作市| 桦甸市| 巴中市| 海兴县| 嵊泗县| 武义县|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