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這個夏天碳減排業界好不“熱鬧”:在試點5個年頭后,先是全國統一的碳減排市場第一階段納入的行業從8個減為3個:電力、電解鋁、水泥熟料,然后是目前依舊不明朗的業界形勢。我重溫了過去的一些講話、報告、文章,對比了一些行業數據, 發現全國碳市場開市以后短期內似乎沒得交易,理由如下:
一、2017年9月7日,在第五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開幕式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勇做了主題演講,指出:無論全球氣候治理形式如何變化,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和推進低碳發展的決心和行動不會改變。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行動,積極采取節能和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匯,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展低碳試點示范,發展綠色金融,推進氣候變化立法等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措施,確保實現十三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注意:是“確保實現十三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
二、2017年6月16日在北京舉行“第八屆地壇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應對氣候變化司巡視員謝極發表的主旨演講,指出:我國減碳工作取得的成績是世界矚目的,主要歸于:第一,近些年來,高耗能產業下降,能耗較少的第三產業在提升;第二,能源結構調整當中,化石能源在下降,清潔能源在上升;第三,近年來開展的淘汰過剩產能工作,主要針對的也是鋼鐵、煤炭等高產能行業。指出:全國碳市場正在緊鑼密鼓籌備當中,但有一點值得思考——中國碳市場的屬性是什么?他認為,碳市場一定要“為減碳服務,不是為了炒碳價”,“在碳市場的頂層設計和推動過程當中,要充分認識這個屬性,才能做好工作”。謝極強調,建設碳市場要公平公開公正透明,而且要平穩起步。
三、2017年9月19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清華大學、新華網主辦了中國煤電清潔發展與環境影響發布研討會,在會上發布了《中國煤電清潔發展報告》,其內容以及會上有關領導發布的主旨演講可以概括出如下結論——煤電行業2016年生產排放現狀是:
1.根據中電聯統計,截至2016年底,發電裝機容量達16.5億千瓦,其中煤電裝機容量9.4億千瓦,占發電裝機總量的57.3%;發電量達6.0萬億千瓦時,其中燃煤發電量約3.9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65.5%。
2. 截至2016年底,中國已投產百萬千瓦等級機組達到96臺。在污染治理技術方面,面對中國燃煤電廠燃煤煤質復雜,燃煤平均發熱量與揮發分偏低、硫分和灰分偏高,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原始生成濃度較高的特點,通過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控制裝置形成了全覆蓋,治理技術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3.2016年中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34.6億噸標煤、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3.6億噸標煤,其中原煤生產占能源生產總量的69.6%,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62%。2016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占比28.1%。
4.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單位火電發電量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降至0.08克、0.39克和0.36 克,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5. 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火電供電煤耗降至312克/千瓦時,發電水耗降至1.3千克/千瓦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6年,中國火電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822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了21.6%。
6.“我們(指煤電行業)現在對于燃煤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是全世界最嚴的,采取的污染控制技術,也是最高的。”
7.未來計劃:燃煤發電機組供電煤耗由2015年的318克/千瓦時降至2020年310克/千瓦時以下。
8.從中電聯2017年9月19日在京發布的《中國煤電清潔發展報告》中得出的結論是:
①中國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決定了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的格局,也決定了以煤電為主的電力生產和消費結構;
②煤電在當前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應急調峰、集中供熱、平衡電價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
③中國燃煤發電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④中國燃煤電廠污染物實現了嚴格管控,環保設施形成了全覆蓋;
⑤中國煤電清潔發展取得了巨大成效,污染物排放績效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⑥煤電清潔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雖然綠色低碳是能源發展的大趨勢,但燃煤發電將持續發揮基礎性和靈活性電源作用要重視;
⑦常規大氣污染物已不是煤電發展的約束性因素,碳減排將成為煤電發展重要制約因素。
不難看出:按照目前的配額發放基準,燃煤發電全行業配額發放偏多的事實將不會改變。
會議的另一個結論是:非電行業是目前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會議指出:目前相比煤電行業污染物持續減排,非電行業對我國污染排放(編者按:應該包括二氧化碳排放)貢獻越來越大,我國鋼鐵的產量占世界的50%,水泥占60%,平板玻璃占50%,電解鋁占65%,且分布了40多萬臺量大面廣的燃煤鍋爐,量大面廣的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農村的采暖用煤數量更是驚人。非電行業的污染治理的基數、管理的能力與電力行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的排放(編者按:這里去掉了二氧化碳)量占全國四分之三以上。另外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還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主要來源是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
四、電解鋁的行業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電解鋁產量3152萬噸,2016年是3187萬噸,2017年預計3867萬噸。按照噸鋁9.1132的配額分配基準值,這個產業2017年將產生3.52億噸CO2配額,其權屬將按產量分屬各家電解鋁企業。2017年底前將以2015年的實際產量為基準預分配配額,按照70%預分配原則(由于實際產量的變化導致企業最終分配的配額量與預分配的配額量不一致,以最終分配的配額量為準,多退少補),理論上將有2.0億噸CO2配額分別分到各家企業之手,原則上就可以進行交易。
有專家用了10個省份,41家企業的實際數據進行過估算:原鋁產量1209萬噸,對應的排放有1億多噸,占全國的40%左右,其中富余5萬噸以上的企業有7家,缺口5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1家。調查顯示企業實際生產是相對穩定的,不會今年生產10萬噸,明年生產20萬噸,同時指出:中國電解鋁技術已經是世界先進水平,電解鋁產業技術提升已經非常不容易。注意:就區區那么幾噸贏缺。
五、再來看看水泥行業。水泥行業二氧碳排放概況是:
1.自2013年開始,全國7個試點省市共有2000多家企業納入該地區二氧碳排放試點,其中涉及水泥企業143家(天津除外)。
2.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我國水泥企業近1300家,共生產水泥23.48億噸,其中,熟料13.7億噸,按照《第一批-8-中國水泥生產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口徑計算年排放11.7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基準值為0.8534噸CO2/噸熟料)。水泥工業占全國碳排放的12%。目前,我國水泥工業熟料煅燒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節能減排潛力不大。
3.確實目前,中國是全球水泥產量第一大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2013年已經占98%以上。經對國家統計局、數字水泥網、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綜合整理顯示:截至2015年水泥熟料十強企業共生產熟料9.4307萬噸,占全國熟料產量的68.8%。認為:2015-2016年度中國水泥行業總產能見頂,全年新增熟料產能達4400 萬噸,但同比減少37%。
4.行業協會統計中還發現:通過對云、藏、甘等高海拔133個樣本平衡對比蘇、皖、京、吉、浙低海拔地區41個樣本,其排放強度高4%。電石渣水泥熟料比普通水泥熟料生產,碳排放強度低近2倍。
六、三個行業結論對比看吧:中國燃煤發電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電解鋁技術已經是世界先進水平,電解鋁產業技術提升已經非常不容易;我國水泥工業熟料煅燒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節能減排潛力不大。
最后碳減排只有兩條路:1.去產能;2.從非電行業減(包括燒鍋做飯),而且路徑有了:十部委和六個省政府聯合印發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這既是一個大氣治理的攻堅方案,也是一個企業轉型升級的工作方案。目前在“2+26”個城市用的是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倒逼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調整的試驗區,到11月底,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的通道“2+26”各城市完成以電替代煤300萬戶以上,納入到2017年淘汰清單的4.4萬臺燃煤小鍋爐全部清零,基本完成供電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工作,2017年采暖季完成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