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市鐘大建材有限公司,全市混凝土行業“第一梯隊”生產企業,2013年下半年開始,該企業進行全面升級改造,目前,“一封閉、二循環、三回收”工程全面竣工,實現了生產無污染、污染零排放。
去年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桐鄉烏鎮召開。在通往烏鎮的途中,有這樣一家企業吸引了與會者的注意:藍灰色的金屬板材猶如一個特大號的“集裝箱”,將整個生產區域包裹起來,“集裝箱”外干凈、整潔。與會者以為這是一家互聯網企業。其實,金屬板材包裹的是料場和攪拌站,這家企業就是桐鄉市鐘大建材有限公司。
不久前,記者來到該公司,發現這里并沒有通常人們看到的混凝土攪拌站泥漿亂流、揚塵亂飛的現象,廠區內一片整潔,生產區域全部封閉。公司董事長鐘坤泉告訴記者,這兩年公司花了1000多萬元對企業進行升級改造,包括對攪拌站和料場整體外封,安裝噴霧降塵系統、攪拌主機清洗系統等,實現了除塵和廢料、廢水回收等多重功能。
該公司以預拌混凝土為主打產品,2014年實際生產量近60萬立方米。鐘坤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往企業每年使用天然水需花費十多萬元,每兩年就要花費五六萬元對河道進行清淤,每年至少要花費10萬元用于運輸、處理廢料。企業全封閉改造,建立揚塵、廢水回收系統后,洗車的廢水、雨水可重新用于生產,回收的揚塵也可再利用,這些費用都將省去。
據悉,建筑施工現場每攪拌使用1噸水泥,就會有5公斤水泥飛向天空。這些飛揚的粉塵是PM2.5的源頭之一,嚴重影響空氣質量。2004年起,預拌混凝土得到全面應用。然而,大規模生產預拌砂漿的混凝土攪拌站卻成為揚塵的新來源。企業全部封閉改造后,對空氣質量的影響也將大大降低。
和鐘大公司一樣,市本級的浙江龍業建材有限公司和海寧市的幾家建材企業也正在進行封閉式改造。記者近日從市散裝水泥辦獲悉,全市51個混凝土攪拌站中有三分之一已經為料場和攪拌站穿上了一件大“外套”,并實現廢料、廢水循環回收,能有效防止塵士外揚、泥沙沉淀,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雙贏。
事實上,針對大氣污染防治,桐鄉市一直在不懈努力。2008年桐鄉市出臺預拌混凝土(砂漿)管理辦法;2009年起,桐鄉市禁止施工現場攪拌,要求使用預拌砂漿;2014年,啟動混凝土攪拌站“一封閉、二循環、三回收”工程……市散裝水泥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桐鄉市將從政策、資金上積極謀劃,爭取實現混凝土攪拌站封閉式改造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