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坐落在西部高原的青海,讓外界感到陌生和遙遠。而今,建設不斷提速、開放不斷加大的青海,越來越讓外界熟悉認知、刮目相看。
這些年來,眾多走進青海的人都感到這片土地變化太大了,西寧、格爾木、祁連、剛察、貴德等城市城鎮的建設,聚集著驚喜的目光。
下好一盤棋,關鍵在布局。
記者近日從全省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城鎮體系初步形成,基礎設施顯著改善,空間得到拓展,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面貌煥然一新,全省城鎮化率達到49.8%,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時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四區兩帶”城鎮空間布局初步形成
目前,該省初步形成了東部地區以西寧為中心的東部城市群、西部地區以柴達木城市帶為主題、環青海湖地區以城鎮圈為依托、三江源地區以生態城鎮為基礎以及沿青藏鐵(公)路和沿黃城鎮發展帶的“四區兩帶”城鎮空間布局。
構建起了以西寧為中心、小城市和州府縣城為骨干、小城鎮為基礎的城鎮體系。全省城市由3個增加到5個,建制鎮由47個增加到137個。在城鎮數量增加的同時,城鎮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城鎮建成區面積由2000年的245平方公里擴展到了2013年的374平方公里,增長了50%以上。
同時,全省連接城鎮間的交通、電力、燃氣等的區域基礎設施和城鎮市政設施不斷完善,產業及園區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增強了城鎮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加速交往,城鎮已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西寧市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并舉,城市功能完善。海東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園區建設加快,促進產城融合,以西寧為中心的東部城市群崛起,綜合實力和承載能力明顯增強,累計承接65萬農牧民進城落戶,成為全省城鎮化的主戰場。
城鎮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400億元
西寧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力度加大,海東市核心區、格爾木新區、德令哈新區等城鎮建設啟動,新玉樹建設大手筆推進……近年來,在持續加大的投資支撐下,該省城鎮建設力度持續加大。
2000年-2013年,全省城鎮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8400億元,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83%;城鎮房地產投資由13.21億元增加到247.61億元,累計投資達1001.86億元。2000年以來,全省設市城市和縣城(行委)累計完成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投資404.22億元;僅“十二五”前三年就完成投資210.83億元,較“十一五”前三年增長273%。
一大批城鎮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垃圾、供熱、綠化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并投入使用,全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積由“十一五”初的10.28平方米增長到11.96平方米,公共供水普及率由84.42%增長到92.3%,污水處理率由13.41%增長到55.67%,建成區綠地率由14.25%增長到18.52%,全省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城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持續增強,促進了全省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了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
修建性詳規基本做到建設項目全覆蓋
民族特色的示范性工程建成,舊城區成為休閑度假的重點區域和“擴市提位”的亮點……高原明珠西寧正綻放著美麗新型城市的光彩。
智慧頂層設計展開,地理時空信息框架等項目推進,新區路網框架及核心區形態初步顯現......戈壁城市格爾木正展現著時代新顏。
天境祁連、天上玉樹、清清貴德、鹽城茶卡等,今日青海,在交通樞紐、商貿集散地、旅游景區、資源開發區等區域,一批具有高原民族特色、地域風貌和時代特征的小城鎮躍入人們的視野。
加強規劃科學編制,突出規劃編制特色,一直是城鎮規劃的重要任務。近年來,以《青海省城鎮體系規劃》等區域性規劃為引領,我省著力優化城鎮布局和結構,明確各城鎮發展定位,現已完成4個設市城市、37個縣城及130多個建制鎮總體規劃的修編、審批工作。全省城市建設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80%,州府和縣城所在地達到60%。城鎮修建性詳細規劃已經基本做到建設項目全覆蓋。
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頭......城鎮發展,規劃是龍頭,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有目共睹,在規劃引領下,該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正在不斷實現突破。